第三百五十三章埋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五十三章埋伏
德国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面上虽然意见一致,但内里却隐藏着缺乏和谐与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面对这种事态的日益不满。例如,在南蒂罗尔问题上虽然保持着表面的团结一致,但是它越来越令人烦恼,因为正如外国报纸很快就指出的那样,希特勒的准备同意从蒂罗尔撤走德意志人,很难同他的要求把德意志人居住着的所有领土(包括但泽)都并入德国的主张协调一致。
虽然德国人极力想使他们和意大利人显得象是一个统一的阵线;但是他们的政策却又完全不准备把他们的意图随时充分告知他们的伙伴。德国同俄国有可能恢复友好关系这一点确实在早些时候曾经对意大利人提到过,并且得到他们的赞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萨尔茨堡同齐亚诺商谈为止,关于德俄谈判进展的确实消息从来没有向意大利人透露过。在里宾特洛甫即将动身去莫斯科以前,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于德国进攻波兰的计划,在5月23日作出决定后的两个多月内意大利大使虽有几次见到过德国外交部长,但里宾特洛甫总是极力以假话支吾阿托利科。里宾特洛甫方面的这种保持缄默,意味着魏茨泽克在柏林或马肯森在罗马也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询问。
在5月22日签订钢铁公约和8月21日宣布俄德协定即将签字之间这一段时期内的意德关系,已在本书前面部分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只需要回顾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仍以为德国人在签署钢铁公约时已经作过保证,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可是,他们对这一点仍旧不放心,在这时期中曾经两次不厌其烦地用书面详细列举主张延缓战争的论点: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给驻柏林意大利大使馆的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备忘录中。在卡瓦莱罗备忘录于6月3日送交里宾特洛甫后,曾商谈过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伦纳会晤一次来讨论意大利的意见(对此,希特勒自己承认多少是同意的)。墨索里尼完全不急于想同希特勒再举行一次两人单独的会谈;但到7月后期,当波兰局势明显地接近危机时,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会商。可是,这时希特勒又改变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内会见墨索里尼。勃伦纳的会谈因此暂缓举行;改为由齐亚诺于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会见里宾特洛甫,并于12日和13日在贝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齐亚诺发现他主张推迟战争的论点没有给他的东道主们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显然深信对波兰的进攻决不会引起一场全面战争。里宾特洛甫在8月11日仍然没有透露关于德国计划的任何明确消息;但是希特勒比较更愿意提供些消息,他明确地告诉齐亚诺说,他几乎想立即进攻波兰,并在10月中旬完全击溃它。
齐亚诺在对德国人极为恼火的心情中回到了罗马,他极力劝墨索里尼明白表示,意大利将不参预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决定要发动的战争;而且意大列入也不同意德国人的意见,认为这场战争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墨索里尼同齐亚诺一样,对于他们受到的德国人的傲慢对待感到愤怒;但是他也在下列两者之间踌躇不决:承认意大利还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大战争的事实,而勉强对希特勒失约,和他不愿意从德国的胜利中失去得到好处的机会。当8月21日里宾特洛甫在电话中通知齐亚诺,他即将去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侵犯公约时,情况仍旧是这样。意大利为了置身于战争之外而采取的最后办法,即提出一份德国也许不可能给予满足的、但迫切需要的战争物资清单,以及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的努力设法安排一次会议来讨论和平解决各项问题的办法:所有这些将在以后的一章中予以叙述。最后,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这阶段仍然十分关心于如何使轴心国团结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不过,在这种考虑中,英法政府都没有估计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讨价还价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萨拉若卢才接见英法大使并和他们一起仔细讨论协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时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干问题必须向伦敦和巴黎请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谈判拖下去的主要动机仍旧是对西方国家在财政方面的建议不满意。当战争爆发时,这一三边政治协定还没有能签订,在以后的几周里,土耳其人利用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获得了比西方国家原先愿意给他们的好得多的财政方面的条件。
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也没有给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来担心它与西方国家结盟的政策——或至少对它们保持善意的中立——发生了任何变化。萨拉若卢对于那头一次的关于德俄条约即将签订的宣布,对于德国同时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战争物资的合同和信贷并且不再续订8月21日期满的贸易协定的威胁,的确似乎感到有点震惊。然而,德俄条约一经签订,土耳其的态度又强硬起来。萨拉若卢8月23日告诉法国大使说,这一新条约将不会影响土耳其的政策,几天以后,他给予英国和波兰的大使以同样的保证。24日,萨拉若卢告诉德国大使冯?巴本说,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国的经济控制。据报道,伊诺努总统在8月26日接见巴本时说话也非常坚定。
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爆发后,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国的压力。当他们与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后,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认真考虑缔结一项双边的土俄互助协定,在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国的为这样的一项协定开始谈判的建议。在8月的最后一周,萨拉若卢在回答一系列的俄国提出的问题时,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将只考虑签订一项适用于有限范围的土俄条约(即仅适用于与俄国和土耳其相邻的地区),它不应与土耳其即将对西方国家承担的任何义务相冲突。萨拉若卢在这一阶段也克制自己不去接受访问莫斯科的邀请。土耳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谈判一直继续到9月底,在29日一项英法土政治条约终于草签了。萨拉若卢然后访问了莫斯科,在那里他成功地抵制了强大的压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应采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让英法的战舰通过海峡。10月17日,萨拉若卢没有与俄国签订一项协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条约以及各项补充的财政协定都签了字。
虽然三边互助条约的谈判过程是很长的,三方在主要政治问题上协调它们的观点时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的确,早在第一周的末尾,当萨拉若卢必须在大国民议会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问题时,他就说过(并得到英国大使的默认),就政治立场而言,英国和土耳其两国政府可以被认为是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英国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须得到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应使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义务与英国的义务协调一致,或者至少不应使英国的义务更难履行。关于希腊,没有发生什么困难,因为在5月12日的英土声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将自动地卷入,如果希腊受到攻击的话。罗马尼亚的情况较为复杂。3月间英国政府曾询问土耳其是否准备帮助罗马尼亚,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于土耳其显然不愿考虑把它的义务扩大到罗马尼亚,这就使得英国政府只好首先集中力量来促成在地中海地区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关于罗马尼亚的地位问题留到谈判的第二阶段去澄清。英国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罗马尼亚被认为是正处于紧急危险之中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占据一个优越地位,以便履行对罗马尼亚的保证。依据蒙特勒公约的条款,英法政府没有把握确信它们的战舰在战时可以获准通过海峡进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战的一方并且是他们的盟国。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使土耳其在西方国家需要把援军运入黑海的任何冲突中,从一开始就至少在名义上应该是一个参战国。英国政府对于获得一项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直接保证也给与相当的重视,因为这会加强这些国家抵抗侵略的决心,但这一点并不认为是很重要的。英国在6月4日交给上耳其人的一项暂时协议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证希腊和罗马尼亚这一条列了进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建议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罗马尼亚人对于接受另一个直接保证也感到难为情。英国政府然后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议中的一个办法,即给予间接的保证。按照这个办法(它被写入最后条约的第三条),土耳其政府同意只要英法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保证继续有效,它将给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们由于保证的缘故而卷入战争的话。这就满足了基本的一点,即土耳其在一场由于罗马尼亚受到攻击而引起的、从而使英法保证生效的战争中应成为一个参与者。
在土耳其方面,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尽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确保英法所承担的义务是既广泛而又具有约束力,而土耳其的双手则只是松松地束缚着。土耳其人特别渴望:确保他们不会为了罗马尼亚的缘故而卷入对俄国的战争;尽量避免承担对地中海以外地区的援助的额外义务;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来防备一个非地中海国家对土耳其的直接进攻或对它的安全的间接威胁。
这几点中的第一点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了。英法两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保证它的独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国家担心的是德国的侵略,而不是俄国试图收回比萨拉比亚的可能性;它们十分愿意让土耳其解除同它与俄国达成的协议条款相冲突的任何义务。这个问题最后在互助条约的第二议定书中得到了处理,其规定如下:“土耳其由于上述条约而承担的义务,并不能强迫该国采取具有与苏联进行武装冲突的效果或后果的行动。”
在土耳其的相对义务和反对非地中海国家进攻土耳其的保证这些有关问题上,双方开始时所要求的都比它们最后得到的要多。英国的暂时协议草案和土耳其拟的对应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声明所规定的在地中海地区的相互义务进行磋商,但没有对在地中海以外地区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建议。另一方面,土耳其的草案建议,给予土耳其以单方面的援助保证,如果发生对土耳其领土的侵略行为,或土耳其认为已威胁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战争。据认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这种保证时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况,是保加利亚或通过保加利亚境内的进攻(即只是保加利亚一国的进攻或加上德国的帮助,或由德国部队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进攻),和德国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终目的则为开辟一条穿过保加利亚以进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对这些危险给予保证是有道理的;但是虽然两国政府都准备答应帮助,如果发生来自保加利亚的或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而来的攻击,英国政府却不愿意在德国侵略南斯拉夫时保证采取行动。它考虑在这第二种情况下的义务应限于进行以共同行动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它极不愿意使其介入取决于土耳其的这样一种决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为两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动的威胁。
英国政府还觉得,它被要求承担的对土耳其的附加义务需要得到补偿。因此,在英国起草的最后条约草案的第一条规定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时互相援助之后,接着又有两条规定:在一场意大利不是参战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或磋商。这一英国草案的第二条规定,一旦英国、法国或土耳其受到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时应相互援助(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亚的攻击,或受到德国通过保加利亚国境或从海上来的攻击)。草案的第四条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进行以联合行动为目的的磋商:“一个欧洲国家侵略另一个欧洲国家,而缔约国的一方经取得该被侵略国的同意后已承担给予援助的责任,以维护其独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这将包括以下各种情况:德国侵略波兰,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协定保证的西欧小国,以及侵略俄国,如果那时正与法英谈判的互助条约已经签订的话);“一个欧洲国家的侵略行动虽然直接指向另一个欧洲国家,但据缔约国政府之一的意见,这种侵略已构成对它自身安全的威胁”(这适用于德国侵略南斯拉夫的情况)。
英国政府已预见到土耳其会反对草案第二条中的建议:如果法国或联合王国受到直接袭击,应即给予援助。当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给法国政府时,已告诉后者,如实在不行,它愿意取消这个规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们不要坚持对等互助的原则。最后,在条约的第一条内规定,英法保证土耳其反对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但是从土耳其这方面能够取得的最大好处是,它答应一旦英国或法国受到直接攻击,土耳其将立即与它们磋商,并将“至少对法国和联合王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条)。不过,土耳其的确接受了如果波兰或西欧的一个小国受到侵略时进行磋商的相互义务,这项规定见于条约第五条的第一款。第五条第二款则载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击时的相应的承诺。
在从8月开始的条约草案谈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全都属于说明土耳其对西方大国的诚意表示疑虑的性质。例如,土耳其政府坚持签署的文件应采取国家首脑之间的一项条约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间的一项协定的形式,条约的期限应先定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国建议的为了与英波协定一致而定为五年。土耳其人还要求条约应该既是三方的又是双边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条约的规定对其他两方仍继续具有约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对土耳其人的愿望作了让步。协定被改成为条约的形式,并在第七条中宣称它的规定“对土耳其和其他两缔约国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双边义务的约束力”英国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为十五年的第九条,原希望这一让步可以导致条约的早日签字,但结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极大的勉强来接受这一条的,只是在一再试图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这一规定而未能成功之后才勉强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经六个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终止本条约。
英国政府还感到关切,因为土耳其政府坚持条约必须经过批准,这样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们是这样希望的话,无限期地推迟条约的生效。英国政府因此强烈要求条约应附有一份议定书,规定条约自签字时起开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欢这个建议,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它,于是在第一号议定书中作了这样的规定。不过,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种方式赢了这一点,因为在附带的财政和经济协定中加了一个秘密的暂时停止条款,它可以使议定书失效。
第三百五十三章埋伏
德国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面上虽然意见一致,但内里却隐藏着缺乏和谐与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面对这种事态的日益不满。例如,在南蒂罗尔问题上虽然保持着表面的团结一致,但是它越来越令人烦恼,因为正如外国报纸很快就指出的那样,希特勒的准备同意从蒂罗尔撤走德意志人,很难同他的要求把德意志人居住着的所有领土(包括但泽)都并入德国的主张协调一致。
虽然德国人极力想使他们和意大利人显得象是一个统一的阵线;但是他们的政策却又完全不准备把他们的意图随时充分告知他们的伙伴。德国同俄国有可能恢复友好关系这一点确实在早些时候曾经对意大利人提到过,并且得到他们的赞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萨尔茨堡同齐亚诺商谈为止,关于德俄谈判进展的确实消息从来没有向意大利人透露过。在里宾特洛甫即将动身去莫斯科以前,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于德国进攻波兰的计划,在5月23日作出决定后的两个多月内意大利大使虽有几次见到过德国外交部长,但里宾特洛甫总是极力以假话支吾阿托利科。里宾特洛甫方面的这种保持缄默,意味着魏茨泽克在柏林或马肯森在罗马也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询问。
在5月22日签订钢铁公约和8月21日宣布俄德协定即将签字之间这一段时期内的意德关系,已在本书前面部分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只需要回顾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仍以为德国人在签署钢铁公约时已经作过保证,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可是,他们对这一点仍旧不放心,在这时期中曾经两次不厌其烦地用书面详细列举主张延缓战争的论点: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给驻柏林意大利大使馆的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备忘录中。在卡瓦莱罗备忘录于6月3日送交里宾特洛甫后,曾商谈过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伦纳会晤一次来讨论意大利的意见(对此,希特勒自己承认多少是同意的)。墨索里尼完全不急于想同希特勒再举行一次两人单独的会谈;但到7月后期,当波兰局势明显地接近危机时,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会商。可是,这时希特勒又改变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内会见墨索里尼。勃伦纳的会谈因此暂缓举行;改为由齐亚诺于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会见里宾特洛甫,并于12日和13日在贝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齐亚诺发现他主张推迟战争的论点没有给他的东道主们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显然深信对波兰的进攻决不会引起一场全面战争。里宾特洛甫在8月11日仍然没有透露关于德国计划的任何明确消息;但是希特勒比较更愿意提供些消息,他明确地告诉齐亚诺说,他几乎想立即进攻波兰,并在10月中旬完全击溃它。
齐亚诺在对德国人极为恼火的心情中回到了罗马,他极力劝墨索里尼明白表示,意大利将不参预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决定要发动的战争;而且意大列入也不同意德国人的意见,认为这场战争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墨索里尼同齐亚诺一样,对于他们受到的德国人的傲慢对待感到愤怒;但是他也在下列两者之间踌躇不决:承认意大利还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大战争的事实,而勉强对希特勒失约,和他不愿意从德国的胜利中失去得到好处的机会。当8月21日里宾特洛甫在电话中通知齐亚诺,他即将去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侵犯公约时,情况仍旧是这样。意大利为了置身于战争之外而采取的最后办法,即提出一份德国也许不可能给予满足的、但迫切需要的战争物资清单,以及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的努力设法安排一次会议来讨论和平解决各项问题的办法:所有这些将在以后的一章中予以叙述。最后,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这阶段仍然十分关心于如何使轴心国团结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不过,在这种考虑中,英法政府都没有估计到土耳其政府竭力讨价还价的能量。直到8月29日,萨拉若卢才接见英法大使并和他们一起仔细讨论协定的草案。土耳其人那时提出的草案中的若干问题必须向伦敦和巴黎请示,但似乎土耳其政府把政治谈判拖下去的主要动机仍旧是对西方国家在财政方面的建议不满意。当战争爆发时,这一三边政治协定还没有能签订,在以后的几周里,土耳其人利用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获得了比西方国家原先愿意给他们的好得多的财政方面的条件。
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也没有给予英法政府以真正的理由来担心它与西方国家结盟的政策——或至少对它们保持善意的中立——发生了任何变化。萨拉若卢对于那头一次的关于德俄条约即将签订的宣布,对于德国同时施加的要取消一切土耳其战争物资的合同和信贷并且不再续订8月21日期满的贸易协定的威胁,的确似乎感到有点震惊。然而,德俄条约一经签订,土耳其的态度又强硬起来。萨拉若卢8月23日告诉法国大使说,这一新条约将不会影响土耳其的政策,几天以后,他给予英国和波兰的大使以同样的保证。24日,萨拉若卢告诉德国大使冯?巴本说,土耳其不打算接受德国的经济控制。据报道,伊诺努总统在8月26日接见巴本时说话也非常坚定。
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爆发后,土耳其人也受到了俄国的压力。当他们与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后,土耳其政府一直在认真考虑缔结一项双边的土俄互助协定,在第二周,它接受了俄国的为这样的一项协定开始谈判的建议。在8月的最后一周,萨拉若卢在回答一系列的俄国提出的问题时,明白表示他的政府将只考虑签订一项适用于有限范围的土俄条约(即仅适用于与俄国和土耳其相邻的地区),它不应与土耳其即将对西方国家承担的任何义务相冲突。萨拉若卢在这一阶段也克制自己不去接受访问莫斯科的邀请。土耳其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谈判一直继续到9月底,在29日一项英法土政治条约终于草签了。萨拉若卢然后访问了莫斯科,在那里他成功地抵制了强大的压力,即要他同意土耳其应采取完全中立的政策和不让英法的战舰通过海峡。10月17日,萨拉若卢没有与俄国签订一项协定就回到了安卡拉,在19日,英法土互助条约以及各项补充的财政协定都签了字。
虽然三边互助条约的谈判过程是很长的,三方在主要政治问题上协调它们的观点时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的确,早在第一周的末尾,当萨拉若卢必须在大国民议会回答他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问题时,他就说过(并得到英国大使的默认),就政治立场而言,英国和土耳其两国政府可以被认为是已经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英国政府在政治上主要必须得到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是,应使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义务与英国的义务协调一致,或者至少不应使英国的义务更难履行。关于希腊,没有发生什么困难,因为在5月12日的英土声明中已包括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土耳其因此将自动地卷入,如果希腊受到攻击的话。罗马尼亚的情况较为复杂。3月间英国政府曾询问土耳其是否准备帮助罗马尼亚,如果它成了侵略的受害者。但由于土耳其显然不愿考虑把它的义务扩大到罗马尼亚,这就使得英国政府只好首先集中力量来促成在地中海地区的互相援助安排,而把关于罗马尼亚的地位问题留到谈判的第二阶段去澄清。英国政府想接近土耳其的主要动机之一(当罗马尼亚被认为是正处于紧急危险之中的时候)是尽可能地占据一个优越地位,以便履行对罗马尼亚的保证。依据蒙特勒公约的条款,英法政府没有把握确信它们的战舰在战时可以获准通过海峡进入黑海,除非土耳其也是交战的一方并且是他们的盟国。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保证使土耳其在西方国家需要把援军运入黑海的任何冲突中,从一开始就至少在名义上应该是一个参战国。英国政府对于获得一项土耳其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直接保证也给与相当的重视,因为这会加强这些国家抵抗侵略的决心,但这一点并不认为是很重要的。英国在6月4日交给上耳其人的一项暂时协议的草案,因此也把土耳其直接保证希腊和罗马尼亚这一条列了进去;但是很快就清楚地表明,这个建议是土耳其人所不能接受的,而且罗马尼亚人对于接受另一个直接保证也感到难为情。英国政府然后就很快地接受了包含在6月23日土耳其的反建议中的一个办法,即给予间接的保证。按照这个办法(它被写入最后条约的第三条),土耳其政府同意只要英法对希腊和罗马尼亚的保证继续有效,它将给予英法政府以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它们由于保证的缘故而卷入战争的话。这就满足了基本的一点,即土耳其在一场由于罗马尼亚受到攻击而引起的、从而使英法保证生效的战争中应成为一个参与者。
在土耳其方面,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尽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确保英法所承担的义务是既广泛而又具有约束力,而土耳其的双手则只是松松地束缚着。土耳其人特别渴望:确保他们不会为了罗马尼亚的缘故而卷入对俄国的战争;尽量避免承担对地中海以外地区的援助的额外义务;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来防备一个非地中海国家对土耳其的直接进攻或对它的安全的间接威胁。
这几点中的第一点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了。英法两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是保证它的独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国家担心的是德国的侵略,而不是俄国试图收回比萨拉比亚的可能性;它们十分愿意让土耳其解除同它与俄国达成的协议条款相冲突的任何义务。这个问题最后在互助条约的第二议定书中得到了处理,其规定如下:“土耳其由于上述条约而承担的义务,并不能强迫该国采取具有与苏联进行武装冲突的效果或后果的行动。”
在土耳其的相对义务和反对非地中海国家进攻土耳其的保证这些有关问题上,双方开始时所要求的都比它们最后得到的要多。英国的暂时协议草案和土耳其拟的对应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声明所规定的在地中海地区的相互义务进行磋商,但没有对在地中海以外地区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建议。另一方面,土耳其的草案建议,给予土耳其以单方面的援助保证,如果发生对土耳其领土的侵略行为,或土耳其认为已威胁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战争。据认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这种保证时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况,是保加利亚或通过保加利亚境内的进攻(即只是保加利亚一国的进攻或加上德国的帮助,或由德国部队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进攻),和德国对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终目的则为开辟一条穿过保加利亚以进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对这些危险给予保证是有道理的;但是虽然两国政府都准备答应帮助,如果发生来自保加利亚的或通过保加利亚国境而来的攻击,英国政府却不愿意在德国侵略南斯拉夫时保证采取行动。它考虑在这第二种情况下的义务应限于进行以共同行动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忧虑,另一方面是它极不愿意使其介入取决于土耳其的这样一种决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为两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动的威胁。
英国政府还觉得,它被要求承担的对土耳其的附加义务需要得到补偿。因此,在英国起草的最后条约草案的第一条规定了在地中海发生战争时互相援助之后,接着又有两条规定:在一场意大利不是参战国的战争中相互援助或磋商。这一英国草案的第二条规定,一旦英国、法国或土耳其受到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时应相互援助(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亚的攻击,或受到德国通过保加利亚国境或从海上来的攻击)。草案的第四条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应进行以联合行动为目的的磋商:“一个欧洲国家侵略另一个欧洲国家,而缔约国的一方经取得该被侵略国的同意后已承担给予援助的责任,以维护其独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这将包括以下各种情况:德国侵略波兰,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协定保证的西欧小国,以及侵略俄国,如果那时正与法英谈判的互助条约已经签订的话);“一个欧洲国家的侵略行动虽然直接指向另一个欧洲国家,但据缔约国政府之一的意见,这种侵略已构成对它自身安全的威胁”(这适用于德国侵略南斯拉夫的情况)。
英国政府已预见到土耳其会反对草案第二条中的建议:如果法国或联合王国受到直接袭击,应即给予援助。当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给法国政府时,已告诉后者,如实在不行,它愿意取消这个规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们不要坚持对等互助的原则。最后,在条约的第一条内规定,英法保证土耳其反对一个欧洲国家的直接攻击,但是从土耳其这方面能够取得的最大好处是,它答应一旦英国或法国受到直接攻击,土耳其将立即与它们磋商,并将“至少对法国和联合王国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条)。不过,土耳其的确接受了如果波兰或西欧的一个小国受到侵略时进行磋商的相互义务,这项规定见于条约第五条的第一款。第五条第二款则载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击时的相应的承诺。
在从8月开始的条约草案谈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全都属于说明土耳其对西方大国的诚意表示疑虑的性质。例如,土耳其政府坚持签署的文件应采取国家首脑之间的一项条约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间的一项协定的形式,条约的期限应先定为十五年,而不是象英国建议的为了与英波协定一致而定为五年。土耳其人还要求条约应该既是三方的又是双边的——即如果第三方退出,条约的规定对其他两方仍继续具有约束力。西方政府在所有这些问题上都对土耳其人的愿望作了让步。协定被改成为条约的形式,并在第七条中宣称它的规定“对土耳其和其他两缔约国的每一方都具有相等的双边义务的约束力”英国政府接受了把有效期定为十五年的第九条,原希望这一让步可以导致条约的早日签字,但结果是希望落了空;它是以极大的勉强来接受这一条的,只是在一再试图使土耳其人接受以下这一规定而未能成功之后才勉强接受的:在第五年末和第十年末经六个月的事先通知可以终止本条约。
英国政府还感到关切,因为土耳其政府坚持条约必须经过批准,这样就能使土耳其人,如果他们是这样希望的话,无限期地推迟条约的生效。英国政府因此强烈要求条约应附有一份议定书,规定条约自签字时起开始生效。土耳其人不喜欢这个建议,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它,于是在第一号议定书中作了这样的规定。不过,土耳其人仍然用另一种方式赢了这一点,因为在附带的财政和经济协定中加了一个秘密的暂时停止条款,它可以使议定书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