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功高盖主的人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
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孙策: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陈寿: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而诸葛亮则不然,他往朝堂上一站,刘禅在后面就不知道是怎么坐住的。
诸葛亮有一次在朝堂上大骂宦官,吓得刘禅也只能跟着点头。《出师表》就是诸葛亮震主的“罪证”。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诸葛亮完全是以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吻出现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当然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以“鞠躬尽瘁”代替了“功高震主”。其实诸葛亮的“功”还得不到完全“震主”的时候,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只是他的权力已经威慑到了刘禅,但是他却依旧做着臣子而没有选择跟进一步。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但他实在是不比周瑜幸运,因为他抚佐的孙权是后期的孙权,而周瑜抚佐的则是刚刚继位的孙权。陆逊在彝陵之战后,就一直坐阵荆州。陆逊在练兵上也是完全的军事家,荆州之兵无有不精者。但是,就是因为陆逊在荆州表现得太出色了,使得荆州就有了“只知陆伯言,不知孙仲谋”的情况。这些情况在头几年也就算了,但是随着孙权的称帝,这一切就都变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陆逊的妻子是孙策之女,而孙权对孙策的后人一向都有戒心。而陆逊又长年统兵在外,万一他一造起反来……此时的孙权疑心很重,于是一幕“三气陆逊”的表演开始了。最终陆逊被活活气死在一个所谓的“二十条罪状”上,虽然说后来陆抗完全反驳了这“十十条罪状”,使得孙权不得不为陆逊守灵。但是一切都迟了;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司马氏
河内人司马防,为诸生世家,有子八人,当时号称八达。司马氏的首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子。曾祖西汉司马钧,父司马儁曾为颍川太守。司马防本人历任洛阳令和京兆尹,曾推荐少年的曹操为洛阳北都尉。
曹叡临终时,令时年60岁的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司马懿官都督中外诸军,正式掌有兵权。景初三年(239年)曹芳即位,曹爽排斥司马懿,在政治上发动正始改革,司马懿被逼沉寂政坛数年。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见曹爽以为年届70岁的他无力反扑,遂发动政变(高平陵事变),曹爽被迫放下军政两权,其後曹爽更被冠以谋反之罪被处决。由於曹芳年龄尚幼,根本无法执政,而司马懿是曹叡指明的辅助皇帝的人,即是司马懿控制魏国的实权。
司马懿死後,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252年升为大将军。
司马昭死後,司马炎承继魏国实权。但由於魏皇帝已经无权,形同装饰品,司马炎无专权的必要,同年逼魏皇帝退位,建立晋朝。
有人说是诸葛亮的北伐加强了司马氏的兵权,这话当然对,但是要明白,兵权的加强离代魏称帝还差得很远。诸葛亮死时,司马懿手里确实握有重兵,但此时的魏国的兵马并非是全部在此。在吴蜀同盟以后,魏国就要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面先有曹真,后有司马懿;东线则是由满宠、文聘等人把守。由于演义中以蜀魏为主,所以东线这一边就没有什么描写,这也使得满宠、文聘等将领不被后人重视,其实这些人都是一代名将,完全能坐镇一方。
司马氏在当时还根本不具备代魏的程度。正是因为曹爽的恶行,使得曹氏大失人心;而司马氏在这一时期则正在悄然倔起,曹氏此时拢络的都是像何晏这种公子哥型的人物,而司马氏集团中则是人才济济。
加之司马懿诛杀王凌、令孤愚,司马师诛杀文钦、毋丘俭,司马昭诛杀诸葛诞,司马氏的江山就算是坐定了。因此,司马氏的成功,诸葛亮固然有因素,但真正成功的原因则是曹氏的没落。
司马懿;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曹芳:“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孙权:“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司马师;
何晏: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毌丘俭: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
文钦: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辛、癸、高、莽,恶不足喻。
司马昭;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司马炎;
曹毗: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吴国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可以说是首席功臣。孙策死后,周瑜成为托孤重臣之一。其后,周瑜又劝主送质,从而在以后曹操南下时没有后顾之忧。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时,周瑜又成功的打赢了流传千古的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这些功劳,也就是孙权后来说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
虽然说周瑜的死使吴国失去了夺取西川的机会,但是对于周瑜个人来讲,这可能真是幸运的。姑且不论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实现了“二分天下”,那么周瑜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一旦周瑜坐阵成都,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三气周瑜”的情况可能真就要实现了,可能还远不止三气,只不过这个“气”的主语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陆逊那样活上六七十岁,可能真的就会被活活气死。但“幸运”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虽然留下了遗憾,但却使他的人生变得完美起来。
孙策: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吾得卿,谐也。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陈寿: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刘禅“手下”的诸葛亮和刘协“手下”的曹操多少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论起“震主”来,恐怕连曹操都要望尘不及。据说汉献帝有一次对曹操说过一句话,说“我要是阻碍了您的事业,那您就直接把我杀掉得了”,曹操听后立即是汗流浃背,从此后再不入朝见君。而诸葛亮则不然,他往朝堂上一站,刘禅在后面就不知道是怎么坐住的。
诸葛亮有一次在朝堂上大骂宦官,吓得刘禅也只能跟着点头。《出师表》就是诸葛亮震主的“罪证”。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诸葛亮完全是以一种老子教训儿子的口吻出现的,他还真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当然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以“鞠躬尽瘁”代替了“功高震主”。其实诸葛亮的“功”还得不到完全“震主”的时候,他的北伐并没有成功。只是他的权力已经威慑到了刘禅,但是他却依旧做着臣子而没有选择跟进一步。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但他实在是不比周瑜幸运,因为他抚佐的孙权是后期的孙权,而周瑜抚佐的则是刚刚继位的孙权。陆逊在彝陵之战后,就一直坐阵荆州。陆逊在练兵上也是完全的军事家,荆州之兵无有不精者。但是,就是因为陆逊在荆州表现得太出色了,使得荆州就有了“只知陆伯言,不知孙仲谋”的情况。这些情况在头几年也就算了,但是随着孙权的称帝,这一切就都变了。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陆逊的妻子是孙策之女,而孙权对孙策的后人一向都有戒心。而陆逊又长年统兵在外,万一他一造起反来……此时的孙权疑心很重,于是一幕“三气陆逊”的表演开始了。最终陆逊被活活气死在一个所谓的“二十条罪状”上,虽然说后来陆抗完全反驳了这“十十条罪状”,使得孙权不得不为陆逊守灵。但是一切都迟了;
孙权: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刘备:“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陈寿: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司马氏
河内人司马防,为诸生世家,有子八人,当时号称八达。司马氏的首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子。曾祖西汉司马钧,父司马儁曾为颍川太守。司马防本人历任洛阳令和京兆尹,曾推荐少年的曹操为洛阳北都尉。
曹叡临终时,令时年60岁的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司马懿官都督中外诸军,正式掌有兵权。景初三年(239年)曹芳即位,曹爽排斥司马懿,在政治上发动正始改革,司马懿被逼沉寂政坛数年。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见曹爽以为年届70岁的他无力反扑,遂发动政变(高平陵事变),曹爽被迫放下军政两权,其後曹爽更被冠以谋反之罪被处决。由於曹芳年龄尚幼,根本无法执政,而司马懿是曹叡指明的辅助皇帝的人,即是司马懿控制魏国的实权。
司马懿死後,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252年升为大将军。
司马昭死後,司马炎承继魏国实权。但由於魏皇帝已经无权,形同装饰品,司马炎无专权的必要,同年逼魏皇帝退位,建立晋朝。
有人说是诸葛亮的北伐加强了司马氏的兵权,这话当然对,但是要明白,兵权的加强离代魏称帝还差得很远。诸葛亮死时,司马懿手里确实握有重兵,但此时的魏国的兵马并非是全部在此。在吴蜀同盟以后,魏国就要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面先有曹真,后有司马懿;东线则是由满宠、文聘等人把守。由于演义中以蜀魏为主,所以东线这一边就没有什么描写,这也使得满宠、文聘等将领不被后人重视,其实这些人都是一代名将,完全能坐镇一方。
司马氏在当时还根本不具备代魏的程度。正是因为曹爽的恶行,使得曹氏大失人心;而司马氏在这一时期则正在悄然倔起,曹氏此时拢络的都是像何晏这种公子哥型的人物,而司马氏集团中则是人才济济。
加之司马懿诛杀王凌、令孤愚,司马师诛杀文钦、毋丘俭,司马昭诛杀诸葛诞,司马氏的江山就算是坐定了。因此,司马氏的成功,诸葛亮固然有因素,但真正成功的原因则是曹氏的没落。
司马懿;
曹操:“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曹芳:“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孙权:“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
司马师;
何晏: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
毌丘俭: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
文钦:司马师滔天作逆,废害二主,辛、癸、高、莽,恶不足喻。
司马昭;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司马炎;
曹毗:于穆武皇,允龚钦明。应期登禅,龙飞紫庭。百揆时序,听断以情。殊域既宾,伪吴亦平。晨流甘露,宵映朗星。野有击壤,路垂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