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贤来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5章 大贤来投
“终于是让我见到了先生。”
桓熙感慨道。
说是这般说,但其实他也没花多少心思,只是写了一封信罢了,真正受苦遭难的还是赵歙。
桓熙打量着王猛的同时,王猛也在注视着他,有时候,生得一副好皮囊,确实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猛赞道:
“在下也是久闻将军之名,果真是难得的英杰之表,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说着,王猛也不再客套,径直道:
“王某此来,愿闻将军之志。”
桓熙满上茶水,递向王猛,见王猛接过,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如今神州陆沉,百姓困苦,我欲伸大义于天下,再造功德,还黎庶一片安宁乐土。”
王猛反问道:
“既然将军有志北伐,为何不在高力叛乱之时,趁机出兵关中。”
桓熙早有准备,只见他脸色从容道:
“高力之乱,看似声势浩大,可他们没有远志,一如流寇,难成气候。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若是不能攻克邺城,必然一败而亡,归根结底,在于其并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不瞒先生,桓某原本打算坐山观虎斗,高力若能灭国,我将趁机袭取关中,高力将士归乡之后,得偿所愿,必然不愿再度西征,我可坐收渔翁之利。
“高力如果败亡,纵使我占得关中,赵人举倾国之兵来犯,我亦难以坚守,若是就此退去,关中父老大失所望,桓某再想涉足关中,可谓难上加难。
“故而,桓某决定留在梁州,发展生产,选拔将士,以待天时。”
王猛并未因为桓熙按兵不动,错失良机而感到失望,他赞叹道:
“知人者易,自知者难,将军面对高力之乱的诱惑,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为所动,实在难得。
“只是将军静待天时,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举兵北上。”
桓熙正色道:
“石虎病重难愈,待其一死,诸子夺位,中原、河北必将大乱,赵人无暇顾及关中,当是我出兵之时。”
王猛没想到,桓熙也同样预见到了石虎死后,后赵即将面临的乱局。
当下心中恍然,难怪他能够忍耐得住,不曾出兵相助高力,只怕也是存了麻痹赵人的心思。
王猛又问道:
“我听说将军曾在江陵进献考成法,如今又在梁州推行均田令、求贤令,将军就不怕惹得士人生怨?”
桓熙侃侃而谈:
“如今,国家以门第取士,使得庸碌之人充斥朝堂,而真正的贤才去碍于门户之见,难得一用。
“桓某虽然愚钝,但也知道,在乱世之中,欲成大事,自当举贤任能,以求经世致用。
“他日我若掌权,必当废黜九品官人法,而以才学取士。
“既然本就与士族并非一路人,又何必委屈求全。
“况且,以家父之威势,足以遮蔽风雨,我亦无需畏首畏尾。”
王猛追问道:
“将军与士族交恶,就不怕桓公百年之后,生出变故。” 毕竟桓温也不仅仅只有桓熙一个儿子,若是桓温死后,江南士族转而支持桓济等人,桓氏可能因此分裂。
桓熙正色道:
“正是因为心存此虑,才迫切想要得到先生的辅佐,若能以关陇作为根基,侵吞北地,南方士族又何足挂齿。
“能者上,庸者下,若是国家被尸位素餐之辈所占据,即使有朝一日,桓某侥幸,能够北定中原,但再度沦陷,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先生若能助我,并非成就桓某一人之愿。
“我愿在治下大兴文教,打破自九品官人法颁行以来,士族对官位的垄断,不问出身,选拔贤才,开创万世之基业。”
王猛被桓熙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他起身郑重一礼,俯首拜道:
“既闻将军之志,王某敢不效犬马之劳。”
桓熙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强忍激动,一把将王猛扶起,朗声笑道:
“我得先生,如鱼得水。”
二人彻夜长谈,这一次,不再是王猛问而桓熙答,而是王猛尽情在桓熙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学。
王猛被誉为是诸葛武侯一般的大贤,可不仅仅是精通治国之道,他熟读兵书,善于谋略。
桓熙在交谈中,充分领略了王猛的才能,不由让他沾沾自喜道:
“当年,汉高祖有三杰相助,方能定鼎天下。
“今日,我得先生一人,足可当汉初三杰1
桓熙所言,有过誉的嫌疑,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汉初三杰分工明确,萧何治国、张良用计、韩信统兵。
而王猛堪称全才,他能够兼顾治国、用计、统兵,三项能力,无一不是上上之眩
得王猛一人,便等同于得到一位精通治国的贤相,一位运筹帷幄的谋主,一位号令严明的将帅。
又怎能不让桓熙为之欣喜若狂。
桓熙当即拜王猛为征虏将军府主薄,并唤来朱序、邓遐、桓伊、沈劲等四人,为亲信们隆重介绍王猛,桓熙语重心长道:
“王主薄是我的孔明,我两次遣人去往关中,才能请他出山,我知道诸君疑惑我为何如此重视他,但请莫要怀有偏见,不可轻视,假以时日,诸君必能知道王主薄的才能。”
众人见桓熙都这般说了,只得强压心中的不满,想要看看王猛是否真的当得起桓熙的赞誉。
若是此人沽名钓誉,自然得要想方设法将他逐走。
王猛与四人相互见礼,至少目前来看,桓熙有言在先,众人至少表面上看来,还是一团和气。
而桓熙也对王猛满怀信心,认为以他的才能,一定能够折服自己的僚佐。
只是对于王猛来说,征虏幕府还是太小了,仅仅执掌一府机密,不足以尽显他的才能。
桓熙立即以王猛兼任南郑县令,将梁州首府交由王猛治理。
这一项任命,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桓熙征辟王猛为幕僚,是他的私事,旁人无权过问。
但王猛出身低微,又无甚功绩,怎能出任南郑县令。
关于桓熙任人唯亲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但桓熙并不在意,夏虫不可语冰。
(本章完)
第35章 大贤来投
“终于是让我见到了先生。”
桓熙感慨道。
说是这般说,但其实他也没花多少心思,只是写了一封信罢了,真正受苦遭难的还是赵歙。
桓熙打量着王猛的同时,王猛也在注视着他,有时候,生得一副好皮囊,确实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王猛赞道:
“在下也是久闻将军之名,果真是难得的英杰之表,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说着,王猛也不再客套,径直道:
“王某此来,愿闻将军之志。”
桓熙满上茶水,递向王猛,见王猛接过,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
“如今神州陆沉,百姓困苦,我欲伸大义于天下,再造功德,还黎庶一片安宁乐土。”
王猛反问道:
“既然将军有志北伐,为何不在高力叛乱之时,趁机出兵关中。”
桓熙早有准备,只见他脸色从容道:
“高力之乱,看似声势浩大,可他们没有远志,一如流寇,难成气候。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若是不能攻克邺城,必然一败而亡,归根结底,在于其并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不瞒先生,桓某原本打算坐山观虎斗,高力若能灭国,我将趁机袭取关中,高力将士归乡之后,得偿所愿,必然不愿再度西征,我可坐收渔翁之利。
“高力如果败亡,纵使我占得关中,赵人举倾国之兵来犯,我亦难以坚守,若是就此退去,关中父老大失所望,桓某再想涉足关中,可谓难上加难。
“故而,桓某决定留在梁州,发展生产,选拔将士,以待天时。”
王猛并未因为桓熙按兵不动,错失良机而感到失望,他赞叹道:
“知人者易,自知者难,将军面对高力之乱的诱惑,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为所动,实在难得。
“只是将军静待天时,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举兵北上。”
桓熙正色道:
“石虎病重难愈,待其一死,诸子夺位,中原、河北必将大乱,赵人无暇顾及关中,当是我出兵之时。”
王猛没想到,桓熙也同样预见到了石虎死后,后赵即将面临的乱局。
当下心中恍然,难怪他能够忍耐得住,不曾出兵相助高力,只怕也是存了麻痹赵人的心思。
王猛又问道:
“我听说将军曾在江陵进献考成法,如今又在梁州推行均田令、求贤令,将军就不怕惹得士人生怨?”
桓熙侃侃而谈:
“如今,国家以门第取士,使得庸碌之人充斥朝堂,而真正的贤才去碍于门户之见,难得一用。
“桓某虽然愚钝,但也知道,在乱世之中,欲成大事,自当举贤任能,以求经世致用。
“他日我若掌权,必当废黜九品官人法,而以才学取士。
“既然本就与士族并非一路人,又何必委屈求全。
“况且,以家父之威势,足以遮蔽风雨,我亦无需畏首畏尾。”
王猛追问道:
“将军与士族交恶,就不怕桓公百年之后,生出变故。” 毕竟桓温也不仅仅只有桓熙一个儿子,若是桓温死后,江南士族转而支持桓济等人,桓氏可能因此分裂。
桓熙正色道:
“正是因为心存此虑,才迫切想要得到先生的辅佐,若能以关陇作为根基,侵吞北地,南方士族又何足挂齿。
“能者上,庸者下,若是国家被尸位素餐之辈所占据,即使有朝一日,桓某侥幸,能够北定中原,但再度沦陷,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先生若能助我,并非成就桓某一人之愿。
“我愿在治下大兴文教,打破自九品官人法颁行以来,士族对官位的垄断,不问出身,选拔贤才,开创万世之基业。”
王猛被桓熙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他起身郑重一礼,俯首拜道:
“既闻将军之志,王某敢不效犬马之劳。”
桓熙等的就是这一刻,他强忍激动,一把将王猛扶起,朗声笑道:
“我得先生,如鱼得水。”
二人彻夜长谈,这一次,不再是王猛问而桓熙答,而是王猛尽情在桓熙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学。
王猛被誉为是诸葛武侯一般的大贤,可不仅仅是精通治国之道,他熟读兵书,善于谋略。
桓熙在交谈中,充分领略了王猛的才能,不由让他沾沾自喜道:
“当年,汉高祖有三杰相助,方能定鼎天下。
“今日,我得先生一人,足可当汉初三杰1
桓熙所言,有过誉的嫌疑,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汉初三杰分工明确,萧何治国、张良用计、韩信统兵。
而王猛堪称全才,他能够兼顾治国、用计、统兵,三项能力,无一不是上上之眩
得王猛一人,便等同于得到一位精通治国的贤相,一位运筹帷幄的谋主,一位号令严明的将帅。
又怎能不让桓熙为之欣喜若狂。
桓熙当即拜王猛为征虏将军府主薄,并唤来朱序、邓遐、桓伊、沈劲等四人,为亲信们隆重介绍王猛,桓熙语重心长道:
“王主薄是我的孔明,我两次遣人去往关中,才能请他出山,我知道诸君疑惑我为何如此重视他,但请莫要怀有偏见,不可轻视,假以时日,诸君必能知道王主薄的才能。”
众人见桓熙都这般说了,只得强压心中的不满,想要看看王猛是否真的当得起桓熙的赞誉。
若是此人沽名钓誉,自然得要想方设法将他逐走。
王猛与四人相互见礼,至少目前来看,桓熙有言在先,众人至少表面上看来,还是一团和气。
而桓熙也对王猛满怀信心,认为以他的才能,一定能够折服自己的僚佐。
只是对于王猛来说,征虏幕府还是太小了,仅仅执掌一府机密,不足以尽显他的才能。
桓熙立即以王猛兼任南郑县令,将梁州首府交由王猛治理。
这一项任命,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桓熙征辟王猛为幕僚,是他的私事,旁人无权过问。
但王猛出身低微,又无甚功绩,怎能出任南郑县令。
关于桓熙任人唯亲的传言再度甚嚣尘上,但桓熙并不在意,夏虫不可语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