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长安城楼许深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阵风过,送来几缕清幽的桂香,月色透过窗户洒进来,将金砖铺就的地面染成了银色。皇帝临案作画,不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少年横枪立马意气风发的模样,只那面目却是空白,画笔几次将落未落,终化为一声叹息。
一个长身玉立的男子走过来,将臂上搭着的大氅展开,仔细地为皇帝披上,低声道:“陛下,夜色已深,明日再画吧。”皇帝搁下笔,他忙上前伺候皇帝净手,又朝那画上瞧了一眼,笑道,“这是陛下做储君时的模样?为何不画五官呢?”他说着便拿起那画,皇帝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放下。”他闻言略有些惊讶,似嗔非嗔地看向皇帝,笑道:“陛下……”
皇帝没再说话,眼神极冷的看着他。那男子一双狭长的凤目霎时褪去了笑意,面上也显出几分尴尬,小心地将画放回御案上,回身却是温柔一笑,衬着那凤目薄唇,无端显出几分冶艳来:“陛下画的是秦王?”
皇帝懒懒地“嗯”了一声,手指抚上那空着的面目,刚触及又收回了手,道:“南乔,陪朕出去走走。”南乔应了一声,忙着人去预备銮仪侍候,数十人的仪从迤逦而行,竟是一路向北朝着玄武门的方向去了。玄武门当值的统领早早接到消息,銮仪未至便已候在玄武门下接驾,南乔极是恭敬伸出手来,让皇帝扶着他的小臂下了肩舆。
一行人拥簇着皇帝登上城楼,虽是到了宵禁时分,长安城的三十六条通衢并百余市坊也称得上万家灯火,若是站在朱雀门上,便能将长安夜景一眼收尽,可玄武门乃皇宫北门,朝北而望,一片漆黑。
南乔只觉这城墙上的秋风甚大,吹得人衣袂飘飘,而皇帝又是一身玄衣,似乎随时都能化入夜色里,随风而去。他着实想不通,皇帝此番劳师动众,究竟是意欲何为。他瞧着皇帝的背影,不知为何竟瞧出些许寂寞来,不由暗自摇了摇头,道是自己多心,这睥睨天下至尊无上之人,凭这天下有的、最好的东西,他全都有,且都见得惯了,若真有什么不如意,怕也算不得是什么不如意,不过是自幼养大的弟弟出征在外,不能承欢膝下罢了。
正想着,忽听得皇帝低声唤他,忙前去应道:“陛下有何吩咐?”城楼上点着巨大的纱灯,更映得远处黑不可见,皇帝指向那一片昏暗,道:“黎国就在那个方向,你白日里弹的那首边塞曲,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南乔顺着皇帝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自然是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到,他笑了笑道:“边塞曲气势恢宏大气,臣奏不出那等气概来,陛下莫再打趣臣了。”皇帝也笑道:“你长于七弦琴,也无须谦虚,只是瑶琴不同于琵琶,加之你性子软绵,难成杀伐之声,需配以羯鼓,方有壮烈气势。待秦王凯旋归来,你不妨听听他的琴曲,好生比对一下,看看这浴血归来的琴声与太常寺安逸的琴声有何不同。”
皇帝言语之间,丝毫不掩对秦王的期许与爱护,又匿着几分吾家儿郎初长成的骄傲,让南乔霎时灵台清明,豁然明白了皇帝今夜登临玄武门的深意来。他心里泛起丝丝缕缕的酸意,不知是嫉妒那少年得志的秦王,还是责怪自己捧在心上的君王总是念着他人,话到嘴边却还是温柔知礼:“秦王是天潢贵胄,又是少年得志,便是放眼天下,又有几人能与其比肩。臣这呕哑嘲哳的山野村曲,怎敢与秦王的三清妙音相比?陛下折煞臣了。”
城楼上的风越刮越大,皇帝朗声而笑,道:“你若是山野村曲,那朕这大明宫岂非成了山野村庄?”南乔连忙告罪,皇帝却并不在意,“秦王不负众望,斩杀了徐天阁,大胜北黎,朕心甚慰。后日又是中秋节,如此喜上加喜……南乔,你可有什么心愿?说出来,朕便许了你。”
他一时几乎怔住,惶惶然不知如何作答,皇帝此言既出,无异是天大的恩典了。他只是一介乐工,纵然被皇帝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封做昭仪,扯开那看似光鲜的外衣,也不过是个男宠侍臣,身后无家族可倚,更无子孙可荫,所求者,不过是眼前九五之尊的一点真心。
明知不可期,偏生不能弃。
他蓦地却身半步长跪于地,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声音轻得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散:“只愿君心似我心。”
皇帝不语不言地望着他,眼里泛起连自己也未察觉的欢喜,这一句小心翼翼地请求,倒勾起了他心底的柔软,如初见时寂寞的琴声,直教人怦然心动。皇帝对他伸出手,他立时将那双掌握着天下苍生的手握住,带着些许颤抖,借着皇帝不容置疑地力道站了起来,那股力道在他站起来后依旧不减,让他不由自主地扑向皇帝怀中。皇帝将他抱在怀中,低声耳语道:“定不负相思意。”
那声音低沉好听,伴着苍凉的秋风入耳,令他几乎疑心自己听错,却又掩不住心里的欢喜,仿若刹那间绽放了千万朵的花,将他整个人都迷醉了。皇帝携着他的手走下玄武门,一行人又迤逦而去,夜深风寒,他心里却暖如阳春三月。
待到八月底时,原本应在西州扫清夷族残军的谢玄却出现在了皇城之中,皇帝在尚德殿里见了他,默默读着他带来的小弟的手书。
“阳关唱彻泪沾襟,不恨人间战事纷。杜宇声声不忍闻。酒昏沉,惟有清光入梦深。”
唯有清光入梦,便不曾梦到长安,不曾梦到许久未见的兄长么?
皇帝指尖轻敲着桌面,状似漫不经心地道:“麟儿伤得严重么?”谢玄愣了一下,苏子澈受伤之事是在他来之前被千叮咛万嘱咐要瞒住皇帝的,可此时若不说实话,便是欺君,若说了实话,则是失信。
他隐藏的踌躇被皇帝收入眼底,淡淡道:“他不让你说?”谢玄迟疑片刻,终是点头应了:“陛下英明。”被恭维之人不喜不怒,仍是淡然相问:“是不是还叮嘱过你,千万要瞒住此事,莫教朕知道?”谢玄不由叹服皇帝的料事如神,点头再道:“陛下圣明。”
皇帝低低地叹了一声,语中带着无奈:“他既然不让你说,朕也不为难你了。你且说说,万古功名唾手可得之际,你怎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一切,回到长安来了?”北黎残军虽顽固难清,到底是大势已去,再怎么负隅顽抗也不过是一时英勇,宁国兵强马壮,又有耐心跟他耗下去,肃清边境不过是迟早之事,再将疆土扩到六浮山,则是名垂千古的赫赫战绩了。
谢玄不敢怠慢,恭敬答道:“北黎难打的根本,只因为有一个徐天阁,而今徐天阁既死,北黎迟早会攻破,秦王是不世将才,只带二十余人便深入敌营者,古来有几人?此后不论战事如何,秦王都可以从容应对,不需要臣再出谋划策,臣若继续留在秦王身边,那便真是为名为利,而不是为大宁了。”
皇帝轻笑了一声,道:“如此说来,你是既不图名,又不图利?”谢玄惶恐道:“臣不敢欺瞒陛下,一世为臣,任谁都想名垂青史,谢玄也不例外。只是臣擅长者不在于战场,而在于朝堂,臣于疆场之上,至多是个儒将,在陆将军这等宿将与秦王这样的少年将军面前,可谓不值一哂,但臣若于朝堂之中,说不定还能为陛下尽一份薄力。”
一席话说罢,殿中静默下来,只闻得到皇帝手指轻敲御案之声,许久,皇帝才似刚刚回过神来一般,笑道:“既然你要为朕分忧,那朕便成全了你,况且西州之战你也有功劳,朕自然要论功行赏。——那大理寺卿因办案不力,贬为了侍郎,你便去替了他先前的位子吧。”
谢玄这才长舒一口气,连忙叩谢皇恩,背上忽然冷津津地,方觉不知何时,身后已被冷汗湿透。他谢过恩,皇帝却未让他退下,似有若无地看着那封手书,问道:“麟儿在军营,可常饮酒?”谢玄想了想道:“秦王极晓分寸,偶尔小酌几杯。”皇帝“唔”了一声,忖度自家小弟的性子,这话便是常饮了,又问道:“可曾酩酊?”谢玄又想了想,道:“臣不曾见。”
皇帝淡淡一笑,并不戳破他的话外之意,又问道:“军营苦旅,他可还习惯?”谢玄却是苦笑一声,道:“秦王一定不想陛下知道。”皇帝道:“麟儿总希望朕眼里的他已经长大了,是个顶天立地的儿郎,却从来不想,就算他撑起了大宁的半边天,就算有一日他真的长大了,甚至年逾而立、不惑、知天命,也还是朕的弟弟。”
谢玄心里百折千回,从前只觉得苏子澈对皇帝之情不似兄弟,更像父子,那种深入骨髓的依恋是他可以理解,不能苟同的。今日与皇帝这一番交谈下来,方觉皇帝对他亦是情深意重,爱护之心令他们不似皇帝与亲王,倒像是普通人家里,双亲仙去相依为命的兄弟。谢玄也不再遮掩,索性将苏子澈在军中之事悉数道出,纵然知道苏子澈不愿,却也不想让心系天下的帝王再为边疆的弟弟担忧挂心。
皇帝专注地听着,不时出声问上一两句,他的神色始终淡然,仿佛听到的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之人的事,等到后来,他自己也拿捏不定起来,不知是数月的军旅让那个爱笑爱闹的小弟变得沉稳了,还是旁人眼中的秦王与自己身边的麟儿从来都不一样。
几乎判若两人。
一阵风过,送来几缕清幽的桂香,月色透过窗户洒进来,将金砖铺就的地面染成了银色。皇帝临案作画,不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少年横枪立马意气风发的模样,只那面目却是空白,画笔几次将落未落,终化为一声叹息。
一个长身玉立的男子走过来,将臂上搭着的大氅展开,仔细地为皇帝披上,低声道:“陛下,夜色已深,明日再画吧。”皇帝搁下笔,他忙上前伺候皇帝净手,又朝那画上瞧了一眼,笑道,“这是陛下做储君时的模样?为何不画五官呢?”他说着便拿起那画,皇帝看了他一眼,淡淡道:“放下。”他闻言略有些惊讶,似嗔非嗔地看向皇帝,笑道:“陛下……”
皇帝没再说话,眼神极冷的看着他。那男子一双狭长的凤目霎时褪去了笑意,面上也显出几分尴尬,小心地将画放回御案上,回身却是温柔一笑,衬着那凤目薄唇,无端显出几分冶艳来:“陛下画的是秦王?”
皇帝懒懒地“嗯”了一声,手指抚上那空着的面目,刚触及又收回了手,道:“南乔,陪朕出去走走。”南乔应了一声,忙着人去预备銮仪侍候,数十人的仪从迤逦而行,竟是一路向北朝着玄武门的方向去了。玄武门当值的统领早早接到消息,銮仪未至便已候在玄武门下接驾,南乔极是恭敬伸出手来,让皇帝扶着他的小臂下了肩舆。
一行人拥簇着皇帝登上城楼,虽是到了宵禁时分,长安城的三十六条通衢并百余市坊也称得上万家灯火,若是站在朱雀门上,便能将长安夜景一眼收尽,可玄武门乃皇宫北门,朝北而望,一片漆黑。
南乔只觉这城墙上的秋风甚大,吹得人衣袂飘飘,而皇帝又是一身玄衣,似乎随时都能化入夜色里,随风而去。他着实想不通,皇帝此番劳师动众,究竟是意欲何为。他瞧着皇帝的背影,不知为何竟瞧出些许寂寞来,不由暗自摇了摇头,道是自己多心,这睥睨天下至尊无上之人,凭这天下有的、最好的东西,他全都有,且都见得惯了,若真有什么不如意,怕也算不得是什么不如意,不过是自幼养大的弟弟出征在外,不能承欢膝下罢了。
正想着,忽听得皇帝低声唤他,忙前去应道:“陛下有何吩咐?”城楼上点着巨大的纱灯,更映得远处黑不可见,皇帝指向那一片昏暗,道:“黎国就在那个方向,你白日里弹的那首边塞曲,便是从那里传来的。”
南乔顺着皇帝手指的方向看了看,自然是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到,他笑了笑道:“边塞曲气势恢宏大气,臣奏不出那等气概来,陛下莫再打趣臣了。”皇帝也笑道:“你长于七弦琴,也无须谦虚,只是瑶琴不同于琵琶,加之你性子软绵,难成杀伐之声,需配以羯鼓,方有壮烈气势。待秦王凯旋归来,你不妨听听他的琴曲,好生比对一下,看看这浴血归来的琴声与太常寺安逸的琴声有何不同。”
皇帝言语之间,丝毫不掩对秦王的期许与爱护,又匿着几分吾家儿郎初长成的骄傲,让南乔霎时灵台清明,豁然明白了皇帝今夜登临玄武门的深意来。他心里泛起丝丝缕缕的酸意,不知是嫉妒那少年得志的秦王,还是责怪自己捧在心上的君王总是念着他人,话到嘴边却还是温柔知礼:“秦王是天潢贵胄,又是少年得志,便是放眼天下,又有几人能与其比肩。臣这呕哑嘲哳的山野村曲,怎敢与秦王的三清妙音相比?陛下折煞臣了。”
城楼上的风越刮越大,皇帝朗声而笑,道:“你若是山野村曲,那朕这大明宫岂非成了山野村庄?”南乔连忙告罪,皇帝却并不在意,“秦王不负众望,斩杀了徐天阁,大胜北黎,朕心甚慰。后日又是中秋节,如此喜上加喜……南乔,你可有什么心愿?说出来,朕便许了你。”
他一时几乎怔住,惶惶然不知如何作答,皇帝此言既出,无异是天大的恩典了。他只是一介乐工,纵然被皇帝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封做昭仪,扯开那看似光鲜的外衣,也不过是个男宠侍臣,身后无家族可倚,更无子孙可荫,所求者,不过是眼前九五之尊的一点真心。
明知不可期,偏生不能弃。
他蓦地却身半步长跪于地,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声音轻得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散:“只愿君心似我心。”
皇帝不语不言地望着他,眼里泛起连自己也未察觉的欢喜,这一句小心翼翼地请求,倒勾起了他心底的柔软,如初见时寂寞的琴声,直教人怦然心动。皇帝对他伸出手,他立时将那双掌握着天下苍生的手握住,带着些许颤抖,借着皇帝不容置疑地力道站了起来,那股力道在他站起来后依旧不减,让他不由自主地扑向皇帝怀中。皇帝将他抱在怀中,低声耳语道:“定不负相思意。”
那声音低沉好听,伴着苍凉的秋风入耳,令他几乎疑心自己听错,却又掩不住心里的欢喜,仿若刹那间绽放了千万朵的花,将他整个人都迷醉了。皇帝携着他的手走下玄武门,一行人又迤逦而去,夜深风寒,他心里却暖如阳春三月。
待到八月底时,原本应在西州扫清夷族残军的谢玄却出现在了皇城之中,皇帝在尚德殿里见了他,默默读着他带来的小弟的手书。
“阳关唱彻泪沾襟,不恨人间战事纷。杜宇声声不忍闻。酒昏沉,惟有清光入梦深。”
唯有清光入梦,便不曾梦到长安,不曾梦到许久未见的兄长么?
皇帝指尖轻敲着桌面,状似漫不经心地道:“麟儿伤得严重么?”谢玄愣了一下,苏子澈受伤之事是在他来之前被千叮咛万嘱咐要瞒住皇帝的,可此时若不说实话,便是欺君,若说了实话,则是失信。
他隐藏的踌躇被皇帝收入眼底,淡淡道:“他不让你说?”谢玄迟疑片刻,终是点头应了:“陛下英明。”被恭维之人不喜不怒,仍是淡然相问:“是不是还叮嘱过你,千万要瞒住此事,莫教朕知道?”谢玄不由叹服皇帝的料事如神,点头再道:“陛下圣明。”
皇帝低低地叹了一声,语中带着无奈:“他既然不让你说,朕也不为难你了。你且说说,万古功名唾手可得之际,你怎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一切,回到长安来了?”北黎残军虽顽固难清,到底是大势已去,再怎么负隅顽抗也不过是一时英勇,宁国兵强马壮,又有耐心跟他耗下去,肃清边境不过是迟早之事,再将疆土扩到六浮山,则是名垂千古的赫赫战绩了。
谢玄不敢怠慢,恭敬答道:“北黎难打的根本,只因为有一个徐天阁,而今徐天阁既死,北黎迟早会攻破,秦王是不世将才,只带二十余人便深入敌营者,古来有几人?此后不论战事如何,秦王都可以从容应对,不需要臣再出谋划策,臣若继续留在秦王身边,那便真是为名为利,而不是为大宁了。”
皇帝轻笑了一声,道:“如此说来,你是既不图名,又不图利?”谢玄惶恐道:“臣不敢欺瞒陛下,一世为臣,任谁都想名垂青史,谢玄也不例外。只是臣擅长者不在于战场,而在于朝堂,臣于疆场之上,至多是个儒将,在陆将军这等宿将与秦王这样的少年将军面前,可谓不值一哂,但臣若于朝堂之中,说不定还能为陛下尽一份薄力。”
一席话说罢,殿中静默下来,只闻得到皇帝手指轻敲御案之声,许久,皇帝才似刚刚回过神来一般,笑道:“既然你要为朕分忧,那朕便成全了你,况且西州之战你也有功劳,朕自然要论功行赏。——那大理寺卿因办案不力,贬为了侍郎,你便去替了他先前的位子吧。”
谢玄这才长舒一口气,连忙叩谢皇恩,背上忽然冷津津地,方觉不知何时,身后已被冷汗湿透。他谢过恩,皇帝却未让他退下,似有若无地看着那封手书,问道:“麟儿在军营,可常饮酒?”谢玄想了想道:“秦王极晓分寸,偶尔小酌几杯。”皇帝“唔”了一声,忖度自家小弟的性子,这话便是常饮了,又问道:“可曾酩酊?”谢玄又想了想,道:“臣不曾见。”
皇帝淡淡一笑,并不戳破他的话外之意,又问道:“军营苦旅,他可还习惯?”谢玄却是苦笑一声,道:“秦王一定不想陛下知道。”皇帝道:“麟儿总希望朕眼里的他已经长大了,是个顶天立地的儿郎,却从来不想,就算他撑起了大宁的半边天,就算有一日他真的长大了,甚至年逾而立、不惑、知天命,也还是朕的弟弟。”
谢玄心里百折千回,从前只觉得苏子澈对皇帝之情不似兄弟,更像父子,那种深入骨髓的依恋是他可以理解,不能苟同的。今日与皇帝这一番交谈下来,方觉皇帝对他亦是情深意重,爱护之心令他们不似皇帝与亲王,倒像是普通人家里,双亲仙去相依为命的兄弟。谢玄也不再遮掩,索性将苏子澈在军中之事悉数道出,纵然知道苏子澈不愿,却也不想让心系天下的帝王再为边疆的弟弟担忧挂心。
皇帝专注地听着,不时出声问上一两句,他的神色始终淡然,仿佛听到的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之人的事,等到后来,他自己也拿捏不定起来,不知是数月的军旅让那个爱笑爱闹的小弟变得沉稳了,还是旁人眼中的秦王与自己身边的麟儿从来都不一样。
几乎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