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言官制(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之计,要解决的是陛下到底想要什么。
陛下下了大决心肃清科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门官员数量。寒门官员之间,毫无关联,一盘散沙,又该怎么把他们拧在一起?
这个数量的寒门士子们进入朝廷,到底怎么用,如何用才能削弱士族们的势力,会激起士族们什么样的反应,全都是未知之数。但这是陛下用于削弱开国士族派系力量的重要方法,势在必行。
因为只是打压削减士族力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培养起一定数量的,忠于自己的寒门官员们分走他们的权力,才能够逐渐架空权贵们的力量。
可世家大族是枝叶繁茂的很,就如前世三国袁绍袁术一家,四世三公,四代人里出了三个宰相级别的人物,这等家族人数众多,大都品级不低,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很是惊人。
再加上不同世家之间联姻交际,能让陛下都束手束脚。
反观寒门士子,则全都是各州选拔出来的顶尖学子,一州之大才出几十个,往往相互之间根本就不认识,无法紧密地联合起来,就更别提如何掣肘那些权贵们了。
陛下前几年其实已经设立了都察院,其意图就是行监察监督的权利,意图局限士族派系的势力。
但受时代的局限,陛下也没有前世明太祖的魄力,这群都察院的官员们没有被赋予前世明朝那么大的权力,因而起到的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
所以陛下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一套可以利用起这些学子们,削弱打压权贵们,培养出新一派政治力量的方案。
林甫眯着眼睛分析着陛下的心思,只能说总算总算,穿越人士在这件事情上还算是有点政治敏感度。
不过,猜到这层不算是太难,胆子稍微大一些的人,仔细思索一番,都不会想不到这种可能。
可要知道陛下想借科场大量收纳寒门子弟打压权贵只是一个开始,难点在于如何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协助陛下完成这件事。
毕竟寒门子弟大量入仕在这个世界是第一次,受时代的局限,人们在这件事情上不免有些迟钝。
就连英明神武如陛下,在这件事上也有点迷茫。开拓者的道路总是艰辛的嘛。
但好在穿越人士有一整套“言官体系”,既能够保证大量寒门士子的去处,也能够赋予他们掣肘权贵的职能。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他还知道这一整套“言官体系”究竟有什么缺点,可能惹出什么麻烦,这是大明王朝几百年的历史教给他的。
但受于答卷字数的限制,如果要用这一套“言官体系”来出人头地的话,可能有一些冒险,因为这样的话卷宗上的一些题目可能无法涉及,无法作答。
思忖再三,林甫还是决定冒这个险。倘若他是寻常人家的学子,他定然不敢放着本来就字数紧张的题目不答,而去揣摩圣心写什么“言官体系”。
可毕竟如今自己身份特殊,目前取得的成绩也显然引得了一些大人物的注意,尤其陛下曾钦点自己入殿试。
那么不论自己能不能通过阅卷官那一关,陛下多半也会亲自看一看自己的卷子。
只要陛下肯看一眼自己的卷子,林甫觉得自己对“言官体系”这一方案的介绍和分析一定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之所以他如此肯定,是因为这套“言官体系”实在是太适合现在周皇朝的历史进程了,况且陛下已经于前几年设立了都察院,这说明他已经初步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这样的话,也就不用担心陛下会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
这所谓“言官体系”是明朝发展起来的特色,赋予言官极大的言论自由,评事议事绝对安全,不会受到惩罚。
这套言官体系采用的是以小制大的方法,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品级很低,全是七品官,但权力极大,什么都能插一手管管。
平日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处理的事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去各个部门转悠,去查查户部的亏空,兵部的军饷,吏部的官员安排什么的,晚上再去刑部看一看有啥冤假错案,一天就过去了。
用这些寒门学子们作言官,一来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比较痛恨士族,二来这种寒门读书读出来的,很多都比较死板,就如林甫进京之后所见到的柳文长,寒门学子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有这些寒门言官监督朝廷,就达成了掣肘权贵的目的,而让这些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们以七品的身份监督长官,他们也就不至于太过分,毕竟受到品级限制,他们无法像大员那样随心行事,需要有所顾忌。
找一些死板固执的寒门学子,任御史行监察权,这是御史的正确用法。不仅监察权贵,连自己也一起以身作则。陛下牺牲一点作榜样,都察院就能慢慢坐大。
等都察院坐大之后,再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寒门学子甚至自己的心腹,放进都察院作长官,起到指哪打哪的效果,渐渐地也就能够完成最终目的。
如此以来,大批量的寒门学子有了去处,能起到监督官员徇私枉法的效果,也算是回答了部分有关吏治和春闱的策问。
虽然几乎是没有正面回答多少问题,但林甫相信这一套“言官体系”正是陛下所需要的,比起诸学子对题目表象性的套路回答,自己超脱了时代的见解一定抓住了陛下最本质的需求。
因而林甫略加思索了一番,就动笔在草稿上稍微梳理了一下大纲。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大概组织了一下,按顺序写下了言官这一名词的概念,初期的选拔要点(选择比较死板认真的学子),如何建立起言官威信和权力,中期的转型方案(如何在都察院坐大之后转型成为削弱权贵势力的中坚力量),后期的限制政策(在削弱权贵势力的目的达成之后如何回收都察院权利),以及言官本身在明朝历史上出现的问题。
写完了概要之后,林甫对这些要点稍作了一些调整,便开始了答题。
如今之计,要解决的是陛下到底想要什么。
陛下下了大决心肃清科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门官员数量。寒门官员之间,毫无关联,一盘散沙,又该怎么把他们拧在一起?
这个数量的寒门士子们进入朝廷,到底怎么用,如何用才能削弱士族们的势力,会激起士族们什么样的反应,全都是未知之数。但这是陛下用于削弱开国士族派系力量的重要方法,势在必行。
因为只是打压削减士族力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培养起一定数量的,忠于自己的寒门官员们分走他们的权力,才能够逐渐架空权贵们的力量。
可世家大族是枝叶繁茂的很,就如前世三国袁绍袁术一家,四世三公,四代人里出了三个宰相级别的人物,这等家族人数众多,大都品级不低,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很是惊人。
再加上不同世家之间联姻交际,能让陛下都束手束脚。
反观寒门士子,则全都是各州选拔出来的顶尖学子,一州之大才出几十个,往往相互之间根本就不认识,无法紧密地联合起来,就更别提如何掣肘那些权贵们了。
陛下前几年其实已经设立了都察院,其意图就是行监察监督的权利,意图局限士族派系的势力。
但受时代的局限,陛下也没有前世明太祖的魄力,这群都察院的官员们没有被赋予前世明朝那么大的权力,因而起到的效果也就相当有限了。
所以陛下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一套可以利用起这些学子们,削弱打压权贵们,培养出新一派政治力量的方案。
林甫眯着眼睛分析着陛下的心思,只能说总算总算,穿越人士在这件事情上还算是有点政治敏感度。
不过,猜到这层不算是太难,胆子稍微大一些的人,仔细思索一番,都不会想不到这种可能。
可要知道陛下想借科场大量收纳寒门子弟打压权贵只是一个开始,难点在于如何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协助陛下完成这件事。
毕竟寒门子弟大量入仕在这个世界是第一次,受时代的局限,人们在这件事情上不免有些迟钝。
就连英明神武如陛下,在这件事上也有点迷茫。开拓者的道路总是艰辛的嘛。
但好在穿越人士有一整套“言官体系”,既能够保证大量寒门士子的去处,也能够赋予他们掣肘权贵的职能。
更加可怕的事情是,他还知道这一整套“言官体系”究竟有什么缺点,可能惹出什么麻烦,这是大明王朝几百年的历史教给他的。
但受于答卷字数的限制,如果要用这一套“言官体系”来出人头地的话,可能有一些冒险,因为这样的话卷宗上的一些题目可能无法涉及,无法作答。
思忖再三,林甫还是决定冒这个险。倘若他是寻常人家的学子,他定然不敢放着本来就字数紧张的题目不答,而去揣摩圣心写什么“言官体系”。
可毕竟如今自己身份特殊,目前取得的成绩也显然引得了一些大人物的注意,尤其陛下曾钦点自己入殿试。
那么不论自己能不能通过阅卷官那一关,陛下多半也会亲自看一看自己的卷子。
只要陛下肯看一眼自己的卷子,林甫觉得自己对“言官体系”这一方案的介绍和分析一定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之所以他如此肯定,是因为这套“言官体系”实在是太适合现在周皇朝的历史进程了,况且陛下已经于前几年设立了都察院,这说明他已经初步有了这方面的想法。
这样的话,也就不用担心陛下会不明白自己的意思,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事。
这所谓“言官体系”是明朝发展起来的特色,赋予言官极大的言论自由,评事议事绝对安全,不会受到惩罚。
这套言官体系采用的是以小制大的方法,都察院的御史言官们品级很低,全是七品官,但权力极大,什么都能插一手管管。
平日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需要处理的事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去各个部门转悠,去查查户部的亏空,兵部的军饷,吏部的官员安排什么的,晚上再去刑部看一看有啥冤假错案,一天就过去了。
用这些寒门学子们作言官,一来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比较痛恨士族,二来这种寒门读书读出来的,很多都比较死板,就如林甫进京之后所见到的柳文长,寒门学子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有这些寒门言官监督朝廷,就达成了掣肘权贵的目的,而让这些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们以七品的身份监督长官,他们也就不至于太过分,毕竟受到品级限制,他们无法像大员那样随心行事,需要有所顾忌。
找一些死板固执的寒门学子,任御史行监察权,这是御史的正确用法。不仅监察权贵,连自己也一起以身作则。陛下牺牲一点作榜样,都察院就能慢慢坐大。
等都察院坐大之后,再找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寒门学子甚至自己的心腹,放进都察院作长官,起到指哪打哪的效果,渐渐地也就能够完成最终目的。
如此以来,大批量的寒门学子有了去处,能起到监督官员徇私枉法的效果,也算是回答了部分有关吏治和春闱的策问。
虽然几乎是没有正面回答多少问题,但林甫相信这一套“言官体系”正是陛下所需要的,比起诸学子对题目表象性的套路回答,自己超脱了时代的见解一定抓住了陛下最本质的需求。
因而林甫略加思索了一番,就动笔在草稿上稍微梳理了一下大纲。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大概组织了一下,按顺序写下了言官这一名词的概念,初期的选拔要点(选择比较死板认真的学子),如何建立起言官威信和权力,中期的转型方案(如何在都察院坐大之后转型成为削弱权贵势力的中坚力量),后期的限制政策(在削弱权贵势力的目的达成之后如何回收都察院权利),以及言官本身在明朝历史上出现的问题。
写完了概要之后,林甫对这些要点稍作了一些调整,便开始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