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乡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泛黄的书页,熟悉的方块字,竖排繁体,没有标点符号。看起来一切正常。
“总不会像《四十二章经》那样在书皮夹着东西吧?”
还好不需要费这功夫;翻到快一半的时候,夹在页间的一页信笺掉了出来。
拿起来一看,玛丽眼睛瞪圆了。
“布里萨克夫人,”她立刻问她的首席侍从女官,“郎巴尔王妃还在凡尔赛宫吗?”
布里萨克转头问了比她级别更低的侍女,然后回答:
“已经离开了,殿下。”
“离开巴黎了吗?”
“这个……恐怕得问沙特尔公爵夫人。”
郎巴尔王妃是她的嫂子,自然问她最清楚。
在教堂做弥撒的时候,玛丽见到了沙特尔夫人。
“她已经回到朗布依埃的城堡了,”沙特尔夫人眨眨眼睛,有些纳闷,“你要找她么?”
不单是今天,之前贵妇们就经常看到王储妃与郎巴尔夫人在一起。在诧异的同时,一些善于投机的人也开始对郎巴尔夫人阿谀奉承。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徒劳无功的。
婚礼庆典一结束,她就坚决地远离这一切,回到自己的城堡。
“她还会回到巴黎吗?”
“我很怀疑。她在巴黎的图卢兹行馆已经转让了。至于朗布依埃城堡,大概一个月前就开始收拾了。她一直打算回意大利,我劝过很多次,不过她心意坚决。”
沙特尔夫人撇撇嘴、耸耸肩。这位嫂子真正和哥哥一起过日子的时间算来只有一年,她和她不亲密。既然人家想走,她也不会勉强。
“你找她有事吗?”
“……没事,谢谢。”
玛丽微微一笑。
虽然有些可惜,但是既然错过了,那就不必强求。
在书里发现的信笺上,写着一些花体字母。
别人看不懂,但她一眼就明白了。
那是汉语拼音。
而内容是一首诗——余光中的《乡愁》。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反复默读几遍,她鼻头发酸,眼眶发红,直到视线模糊。
何止呢?对她来说,乡愁已经是两百多年的光阴,我在上游,家在下游。
假如这张纸是郎巴尔夫人放的,就意味着她不只跟她一样,由中国穿越而来,而且穿越前的年代和她较为接近,至少,是在《乡愁》创作发表之后。
自穿越之后,她从来没觉得“家”这么近过。一个和她有相似经历、相似回忆的人,就曾经站在她面前。
握着这张很可能世上只有两个人能看懂的纸,她迫切地想见到对方,想倾诉心中的共鸣。
但心绪平静之后,她又不是那么确定了。
写下这首诗的人,也处在一种不能暴露自己的风险中,所以选择了汉语拼音。
假如周围的人看到她写中文,虽然看不懂,但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遥远、陌生的语言,继而怀疑她什么时候学过这种语言。而汉语拼音的形式仍是字母,就算被人看到,最多也以为是女儿家记录心事的某种自创密码。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好解释。
而郎巴尔夫人刻意疏远她、一心搬回意大利的原因,也一目了然。跟玛丽一样:躲避未来的政治风暴。
既然如此,何必再将她牵扯进来?还不如就把这个小小发现埋在心中,作为一段温馨的回忆,证明她在这个世界并不孤独。
如果郎巴尔成功地离开巴黎、定居都灵,就意味着历史并没有被设定成一条永远指向同一个方向的路;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如此,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了。
***
那张信笺被郑重地放回了原处;她不知道郎巴尔以什么样的心情和想法留下这张信笺,而她不想破坏——如果这一册书能躲过后世的风雨劫难,在某天被世人发现,一定会引发纷纷猜测,列进“世界未解之谜”系列。
至于书本身,她随意翻了翻,她就失去了兴趣,扔到一边。她对国学没什么研究,当务之急还是补上功课。
哪怕她对欧洲历史还有些记忆,那也只是泛泛而论;比起周围那些从小受到教育的贵族来说,实在是相形见绌。要想不在未来闹笑话,她就得先下一番苦工。
再则,既然打算离开宫廷,就必须得对法国的世风民情有所了解,才不会干出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的蠢事。
前者靠书,后者就要靠报刊了。
此时巴黎的报纸杂志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严肃讨论经济政治的,也有专门刊登不实的奇情故事的;它们是了解法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不过翻开《文雅的商业之神》,她再次失笑。
原来自己会错意了!
刊物名字是。
le义同英文“the”不解释;mercure原本是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是商业之神,也是给诸神传讯的信使;后来人们用它来命名水星——顺带一提,水银也是这个单词。
而既有“文雅”的意思,也指对女性献殷勤。
所以,这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严肃商业杂志,而是一本主要刊载八卦新闻、时尚服装、诗歌散文的女性向杂志,或许应该翻译为《风流信使》。
自己的法语果然还不到火候。
虽然兴趣不大,但略一考虑,她还是翻开了杂志。现在她的交际圈是一些无聊又富有的贵妇人,这样的刊物一定对她们的胃口,读一读有助于增进交流。
——她后来才知道,《风流信使》1672年创刊,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服装样式的刊物。巴黎“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的名头,可不是现代才有的。
“嗯?‘王储日前完婚,为您独家解析王储妃婚服之妙’……”
这是报道王室婚礼的专题。
在宫廷中,她遇到的人都还算友好,即便有人对她不欢迎之至,至少表面上不敢表现出来。
但巴黎平民、或者说法国人,对她的到来,普遍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她对此颇有些不安。
不管怎么说,她是奥地利人,法奥两国不是天然盟友,反倒有长久的领土纷争。
直到看完专题里的各种溢美之词,她才知道自己白担心了。
说来也是,这个时代的欧洲,民族概念没有后世强烈,王室之间的联姻比比皆是,而且常常因为联姻而改变继承权。例如西班牙王室,原先属于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实际上是西班牙的分支),后来却因为联姻而落入波旁家。虽然遭到了反对,还打了场仗才稳固下来,但打仗的原因主要是两边贵族分赃不均,而非民族情绪。
法国人的优越感,来自于文化上的领先;他们视其它地区为“蛮夷”,而不是敌人(可能英国除外)。
在这个方面,此时的法国有点像欧洲的中国。
这意味着,即便离开凡尔赛宫的庇护,她也不会因为民族问题遭到刁难。
非常好。
泛黄的书页,熟悉的方块字,竖排繁体,没有标点符号。看起来一切正常。
“总不会像《四十二章经》那样在书皮夹着东西吧?”
还好不需要费这功夫;翻到快一半的时候,夹在页间的一页信笺掉了出来。
拿起来一看,玛丽眼睛瞪圆了。
“布里萨克夫人,”她立刻问她的首席侍从女官,“郎巴尔王妃还在凡尔赛宫吗?”
布里萨克转头问了比她级别更低的侍女,然后回答:
“已经离开了,殿下。”
“离开巴黎了吗?”
“这个……恐怕得问沙特尔公爵夫人。”
郎巴尔王妃是她的嫂子,自然问她最清楚。
在教堂做弥撒的时候,玛丽见到了沙特尔夫人。
“她已经回到朗布依埃的城堡了,”沙特尔夫人眨眨眼睛,有些纳闷,“你要找她么?”
不单是今天,之前贵妇们就经常看到王储妃与郎巴尔夫人在一起。在诧异的同时,一些善于投机的人也开始对郎巴尔夫人阿谀奉承。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徒劳无功的。
婚礼庆典一结束,她就坚决地远离这一切,回到自己的城堡。
“她还会回到巴黎吗?”
“我很怀疑。她在巴黎的图卢兹行馆已经转让了。至于朗布依埃城堡,大概一个月前就开始收拾了。她一直打算回意大利,我劝过很多次,不过她心意坚决。”
沙特尔夫人撇撇嘴、耸耸肩。这位嫂子真正和哥哥一起过日子的时间算来只有一年,她和她不亲密。既然人家想走,她也不会勉强。
“你找她有事吗?”
“……没事,谢谢。”
玛丽微微一笑。
虽然有些可惜,但是既然错过了,那就不必强求。
在书里发现的信笺上,写着一些花体字母。
别人看不懂,但她一眼就明白了。
那是汉语拼音。
而内容是一首诗——余光中的《乡愁》。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反复默读几遍,她鼻头发酸,眼眶发红,直到视线模糊。
何止呢?对她来说,乡愁已经是两百多年的光阴,我在上游,家在下游。
假如这张纸是郎巴尔夫人放的,就意味着她不只跟她一样,由中国穿越而来,而且穿越前的年代和她较为接近,至少,是在《乡愁》创作发表之后。
自穿越之后,她从来没觉得“家”这么近过。一个和她有相似经历、相似回忆的人,就曾经站在她面前。
握着这张很可能世上只有两个人能看懂的纸,她迫切地想见到对方,想倾诉心中的共鸣。
但心绪平静之后,她又不是那么确定了。
写下这首诗的人,也处在一种不能暴露自己的风险中,所以选择了汉语拼音。
假如周围的人看到她写中文,虽然看不懂,但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遥远、陌生的语言,继而怀疑她什么时候学过这种语言。而汉语拼音的形式仍是字母,就算被人看到,最多也以为是女儿家记录心事的某种自创密码。
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好解释。
而郎巴尔夫人刻意疏远她、一心搬回意大利的原因,也一目了然。跟玛丽一样:躲避未来的政治风暴。
既然如此,何必再将她牵扯进来?还不如就把这个小小发现埋在心中,作为一段温馨的回忆,证明她在这个世界并不孤独。
如果郎巴尔成功地离开巴黎、定居都灵,就意味着历史并没有被设定成一条永远指向同一个方向的路;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如此,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了。
***
那张信笺被郑重地放回了原处;她不知道郎巴尔以什么样的心情和想法留下这张信笺,而她不想破坏——如果这一册书能躲过后世的风雨劫难,在某天被世人发现,一定会引发纷纷猜测,列进“世界未解之谜”系列。
至于书本身,她随意翻了翻,她就失去了兴趣,扔到一边。她对国学没什么研究,当务之急还是补上功课。
哪怕她对欧洲历史还有些记忆,那也只是泛泛而论;比起周围那些从小受到教育的贵族来说,实在是相形见绌。要想不在未来闹笑话,她就得先下一番苦工。
再则,既然打算离开宫廷,就必须得对法国的世风民情有所了解,才不会干出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的蠢事。
前者靠书,后者就要靠报刊了。
此时巴黎的报纸杂志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有严肃讨论经济政治的,也有专门刊登不实的奇情故事的;它们是了解法国社会的一个窗口。
不过翻开《文雅的商业之神》,她再次失笑。
原来自己会错意了!
刊物名字是。
le义同英文“the”不解释;mercure原本是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是商业之神,也是给诸神传讯的信使;后来人们用它来命名水星——顺带一提,水银也是这个单词。
而既有“文雅”的意思,也指对女性献殷勤。
所以,这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严肃商业杂志,而是一本主要刊载八卦新闻、时尚服装、诗歌散文的女性向杂志,或许应该翻译为《风流信使》。
自己的法语果然还不到火候。
虽然兴趣不大,但略一考虑,她还是翻开了杂志。现在她的交际圈是一些无聊又富有的贵妇人,这样的刊物一定对她们的胃口,读一读有助于增进交流。
——她后来才知道,《风流信使》1672年创刊,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绍服装样式的刊物。巴黎“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的名头,可不是现代才有的。
“嗯?‘王储日前完婚,为您独家解析王储妃婚服之妙’……”
这是报道王室婚礼的专题。
在宫廷中,她遇到的人都还算友好,即便有人对她不欢迎之至,至少表面上不敢表现出来。
但巴黎平民、或者说法国人,对她的到来,普遍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她对此颇有些不安。
不管怎么说,她是奥地利人,法奥两国不是天然盟友,反倒有长久的领土纷争。
直到看完专题里的各种溢美之词,她才知道自己白担心了。
说来也是,这个时代的欧洲,民族概念没有后世强烈,王室之间的联姻比比皆是,而且常常因为联姻而改变继承权。例如西班牙王室,原先属于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实际上是西班牙的分支),后来却因为联姻而落入波旁家。虽然遭到了反对,还打了场仗才稳固下来,但打仗的原因主要是两边贵族分赃不均,而非民族情绪。
法国人的优越感,来自于文化上的领先;他们视其它地区为“蛮夷”,而不是敌人(可能英国除外)。
在这个方面,此时的法国有点像欧洲的中国。
这意味着,即便离开凡尔赛宫的庇护,她也不会因为民族问题遭到刁难。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