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结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上文说到,周祥春用京师流行的官场三等酒席,来招待王启年。这三等酒席,实际上却是奢华的很。
旧友相逢本来就是喜事,现在两人又坐在同一条船上,一个是毛文龙的心腹军师,一个是毛文龙在京师的第一个外援。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此时喝酒自然不能耍赖,否则表现不出自己的诚意。
两人一顿酒喝了将近一个时辰,光是二十年陈的绍兴女儿红,便喝下去三坛子。酒喝的多,话也越多,越聊越高兴,越聊越投机。
喝到最后,周祥春借着酒意,强拉着王启年要拜把子。这王启年看事情却是十分的透彻,作为谋士也是顶级水准。这样的人物世上少有,结为兄弟总不会吃亏。
眼见着周祥春要拜把子,王启年却不好拒绝。眼下周祥春身份贵重,王启年白身而已。说起来要算王启年高攀了,倘若拒绝的话,更是下了周祥春的面子。要知道文官最要面子,说不得这货会把刚塞进口袋的银票还回来,立马反水。而且有个京师的兄弟,对自己以后的大事也很有帮助,假意推托过一次后,王启年便也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下来。
看到王启年答应下来,已经有了几分酒意的周祥春极为高兴。吩咐伺候酒菜的美貌丫鬟拉了拉铃铛,叫来了管家。
周管家正在陪着王启年的下人方汉一起用饭,此时早已吃完,二人正在闲聊呢。闻听老爷召唤,便和方汉一起来到了宴厅前伺候。
周祥春看到管家进来,便吩咐其速去准备香案、纸笔等物。
管家赶紧答应下来,便要转身出去,却被王启年叫住。
王启年先吩咐伺候酒菜的丫鬟出去,便开口对周管家说道:“此事悄悄的去办,切不可声张,你家老爷乃朝廷重臣,在下乃边军毛总兵幕僚。边军不得结交京臣,此乃铁律。万不可让其他人知道。”
在京师呆了快一年了,周淮安多少也听说过这类事情,夏言被斩一事,到了今天京师仍然常常有人翻出来说。
当初嘉靖朝有名首辅夏言,便是被严嵩下套,冤枉其与边将曾铣勾结。京臣勾结边将,这是要谋反的前奏。即使查无实据,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双双被咔嚓了。
周管家闻言便点头答应下来,走出门去,先吩咐众下人不得过来。然后取来了香案和纸笔等物,关上了宴厅的大门,自己也退了出去,和方汉一起守在了门口。
周祥春看到王启年如此的小心,也有几分满意,这个兄弟结交的过。自己的京师,王启年在边塞,一旦事发第一个倒霉的是自己,王启年有的是时间逃。
周祥春已经有了几分酒意,废话也不多说,摆上香案,点上线香,扯过红纸摆在香案前挥笔疾书:
盖闻室满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臂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今洛阳周祥春、湘中王叶编开砚北,烛剪窗西,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堂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之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旧雨春风,历岁月而各坚其志。毋以名利相倾轧,毋以才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
接下来在末尾写上了自己的籍贯和大名。便把笔交给了王启年。王启年接过笔,照样写上名讳。
誓书即成,两人便在香案前跪下,朝天拜了三拜,然后相互对拜了八拜。到了此时,礼数已成,王启年今后便可以直呼周祥春为大哥,周祥春则可以直呼王启年为二弟。
门外的周管家方汉二人听到里面结义已成,便走了进来恭喜。周祥春王启年二人既然身份已经有了变化,二人便重新拜见。
王启年掏了掏身上,还好有几张碎银票,便掏出了一张一百两的,当喜钱打发了周管家。方汉那边自然也得到了周祥春的打赏。
由故友到同党,再到兄弟,二人的关系一步一步的前进。碰到如此喜事,没得说,继续喝。
很快,二人都醉倒在桌下。
见到二人已经醉倒,周祥春那边自有周府下人照料。
方汉则背起了王启年,在管家的陪同下,来到了客房。旁边客房内,熊珊已经用完晚饭,早早休息了。周管家看了看熊珊的客房,眼下王启年算半个家主了,王启年的女人,自然得上心照料。便准备下去后,再给熊珊添俩丫鬟过来,好歹也得和府上夫人平齐。
王启年躺在了床上,很快就有丫鬟进来伺候着洗了脚,又帮他脱了衣服,盖好了被子。
至于方汉,周管家自然会有安排,略过不提。
却说王启年在床上躺了半个时辰,酒便醒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带来的改变,如今的身体对酒完全不受。平时很难喝醉,喝醉了也很快就醒。这也是当初算计梁稷时,敢于和其赌酒的原因之一。
王启年躺在床上,脑子里面的却很清醒,看到今天周祥春这奢华的生活,不仅开始思考起来:
眼下大明外忧内患,东北有建奴作乱,西北有乱民为患,而这京师中,众官员还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这样的朝代不灭亡,还真是没有天理。从历史来看,此时的形势下,这大明朝怎么着也不可能灭亡的啊。不得不说是天意。
所谓天意,其实也就是民意。倒不是说老百姓的心思上天能知道,并且有一个老天爷能把灾祸或者运气降下来。
实际上,朝廷也好,乱匪也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然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物有关联。
也许单个普通人物的反应不重要,甚至可能也就是多一句嘴,或者少一句嘴的问题,看起来影响不了大局。但是当许多普通人物的反应都表现出某个趋势的时候,这时候就要了老命了。一件事情细细拆分,总能分成几千或者上万个环节。当民意不在朝廷这边的时候,各个环节出问题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当这些问题累积在一起,便会出怪事了,按道理明明一定能办成的事情,总是或这或那的出现意外。这些意外的事情多了,便会影响到朝代的更替,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天意。
举个例子,一只几十人的乱匪军队要从朝廷统治地区经过,路上肯定会几百次或者上千次的被其它人看到。当民意不在朝廷这边时,这些普通人物可能顺手帮一把,保密了。单个平民帮忙保密没有意义,但是当大多数平民都保密的时候,即使有一个两个百姓告密,朝廷也可能不会重视。最终看到的结果便是,一只几十人的乱匪军队,竟然在几十万朝廷军队之间平安穿过。看起来便是不可思议的天意。
今年以来,王启年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总结起来却是一个怪现象。越是底层的人,越是穷苦的人,反而对这个朝廷越有好感。越是高层的,越是富裕的,反而对朱明朝廷没有感觉。
过着猪狗一般生活的底层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辛苦忙碌的为两餐而劳作。一方面没有机会抬头来看看四周,另外一方面,人以群分,底层的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看到周围人中有比自己更凄惨的存在,反而会为自己猪狗一般的生活而自豪,发自内心的发出对朝廷的爱戴。
而富人们则相反,富人们大多的认为自己的财富和朝廷无关,纯粹靠个人奋斗而来。当看到朝廷黑暗的一面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道,如果换个朝廷,没有这种黑暗的制度,说不定自己的日子会过的更好。
不管哪朝哪代,富人总是占少数。所以此时,大明朝廷虽然内忧外患,其根基却任然没有动摇。眼下,还万万不是改朝换代的时候。
只有当底层的穷苦人也开始痛恨朝廷的时候,朱明皇朝这个庞然大物,才会一推便倒。
而要等到这个机会,却也简单,只需要满足两条。第一,要让底层老百姓有机会抬头看四周。这事说起来容易,过程却是相当的悲惨,背后不知道会有多少血和泪。底层的百姓都在埋头为两餐奔波,唯有剥夺了他们糊口的机会,他们才会抬起来来看看四周,寻找其他谋生的可能。
第二,却是要让人心思乱。当这些老百姓终于抬头的时候,要让他们发现,原来只要造反,自己生活便会变得轻松。
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总会经过两个阶段,人心思乱、人心思治。
当这些抬起头来的底层老百姓,发现同类里面,许多人依靠造反,走上了权富之路。当初一起担大粪的,凭什么他能富贵,我就不能?老子辛辛苦苦半辈子,还不如造反一下子。底层老百姓便会产生仿效的心里,纷纷投身到造反大军中来。当这种现象开始大范围出现时,便成了人心思乱。天下很快便会是群雄割据,乱战不已。
随着乱战的进行,对生产力形成巨大破坏。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农夫被强行征调入军伍,造成农田荒芜。另外一方面,频繁的战争也会加剧粮食的消耗。一开始乱民们发现抢劫是一条快捷致富的途径,随着大家都开始抢劫,很快,抢无可抢。这个时候,老百姓又会渐渐的发现,其实造反的日子,还不如当初老老实实耕田的日子来的好,至少不会饿肚子。人心又会开始思治,离大一统也不远。
纵观上下数千年,天下就一直在这二者之间循环。
上文说到,周祥春用京师流行的官场三等酒席,来招待王启年。这三等酒席,实际上却是奢华的很。
旧友相逢本来就是喜事,现在两人又坐在同一条船上,一个是毛文龙的心腹军师,一个是毛文龙在京师的第一个外援。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此时喝酒自然不能耍赖,否则表现不出自己的诚意。
两人一顿酒喝了将近一个时辰,光是二十年陈的绍兴女儿红,便喝下去三坛子。酒喝的多,话也越多,越聊越高兴,越聊越投机。
喝到最后,周祥春借着酒意,强拉着王启年要拜把子。这王启年看事情却是十分的透彻,作为谋士也是顶级水准。这样的人物世上少有,结为兄弟总不会吃亏。
眼见着周祥春要拜把子,王启年却不好拒绝。眼下周祥春身份贵重,王启年白身而已。说起来要算王启年高攀了,倘若拒绝的话,更是下了周祥春的面子。要知道文官最要面子,说不得这货会把刚塞进口袋的银票还回来,立马反水。而且有个京师的兄弟,对自己以后的大事也很有帮助,假意推托过一次后,王启年便也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下来。
看到王启年答应下来,已经有了几分酒意的周祥春极为高兴。吩咐伺候酒菜的美貌丫鬟拉了拉铃铛,叫来了管家。
周管家正在陪着王启年的下人方汉一起用饭,此时早已吃完,二人正在闲聊呢。闻听老爷召唤,便和方汉一起来到了宴厅前伺候。
周祥春看到管家进来,便吩咐其速去准备香案、纸笔等物。
管家赶紧答应下来,便要转身出去,却被王启年叫住。
王启年先吩咐伺候酒菜的丫鬟出去,便开口对周管家说道:“此事悄悄的去办,切不可声张,你家老爷乃朝廷重臣,在下乃边军毛总兵幕僚。边军不得结交京臣,此乃铁律。万不可让其他人知道。”
在京师呆了快一年了,周淮安多少也听说过这类事情,夏言被斩一事,到了今天京师仍然常常有人翻出来说。
当初嘉靖朝有名首辅夏言,便是被严嵩下套,冤枉其与边将曾铣勾结。京臣勾结边将,这是要谋反的前奏。即使查无实据,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双双被咔嚓了。
周管家闻言便点头答应下来,走出门去,先吩咐众下人不得过来。然后取来了香案和纸笔等物,关上了宴厅的大门,自己也退了出去,和方汉一起守在了门口。
周祥春看到王启年如此的小心,也有几分满意,这个兄弟结交的过。自己的京师,王启年在边塞,一旦事发第一个倒霉的是自己,王启年有的是时间逃。
周祥春已经有了几分酒意,废话也不多说,摆上香案,点上线香,扯过红纸摆在香案前挥笔疾书:
盖闻室满琴书,乐知心之交集;床联风雨,常把臂以言欢。是以席地班荆,衷肠宜吐,他山攻玉,声气相通,每观有序之雁行,时切附光于骥尾。今洛阳周祥春、湘中王叶编开砚北,烛剪窗西,或笔下纵横,或理窥堂奥。青年握手,雷陈之高谊共钦;白水旌心,管鲍之芳尘宜步。停云落月,隔河山而不爽斯盟,旧雨春风,历岁月而各坚其志。毋以名利相倾轧,毋以才德而骄矜。义结金兰,在今日既神明对誓,辉生竹林,愿他年当休戚相关。
接下来在末尾写上了自己的籍贯和大名。便把笔交给了王启年。王启年接过笔,照样写上名讳。
誓书即成,两人便在香案前跪下,朝天拜了三拜,然后相互对拜了八拜。到了此时,礼数已成,王启年今后便可以直呼周祥春为大哥,周祥春则可以直呼王启年为二弟。
门外的周管家方汉二人听到里面结义已成,便走了进来恭喜。周祥春王启年二人既然身份已经有了变化,二人便重新拜见。
王启年掏了掏身上,还好有几张碎银票,便掏出了一张一百两的,当喜钱打发了周管家。方汉那边自然也得到了周祥春的打赏。
由故友到同党,再到兄弟,二人的关系一步一步的前进。碰到如此喜事,没得说,继续喝。
很快,二人都醉倒在桌下。
见到二人已经醉倒,周祥春那边自有周府下人照料。
方汉则背起了王启年,在管家的陪同下,来到了客房。旁边客房内,熊珊已经用完晚饭,早早休息了。周管家看了看熊珊的客房,眼下王启年算半个家主了,王启年的女人,自然得上心照料。便准备下去后,再给熊珊添俩丫鬟过来,好歹也得和府上夫人平齐。
王启年躺在了床上,很快就有丫鬟进来伺候着洗了脚,又帮他脱了衣服,盖好了被子。
至于方汉,周管家自然会有安排,略过不提。
却说王启年在床上躺了半个时辰,酒便醒的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带来的改变,如今的身体对酒完全不受。平时很难喝醉,喝醉了也很快就醒。这也是当初算计梁稷时,敢于和其赌酒的原因之一。
王启年躺在床上,脑子里面的却很清醒,看到今天周祥春这奢华的生活,不仅开始思考起来:
眼下大明外忧内患,东北有建奴作乱,西北有乱民为患,而这京师中,众官员还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这样的朝代不灭亡,还真是没有天理。从历史来看,此时的形势下,这大明朝怎么着也不可能灭亡的啊。不得不说是天意。
所谓天意,其实也就是民意。倒不是说老百姓的心思上天能知道,并且有一个老天爷能把灾祸或者运气降下来。
实际上,朝廷也好,乱匪也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然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物有关联。
也许单个普通人物的反应不重要,甚至可能也就是多一句嘴,或者少一句嘴的问题,看起来影响不了大局。但是当许多普通人物的反应都表现出某个趋势的时候,这时候就要了老命了。一件事情细细拆分,总能分成几千或者上万个环节。当民意不在朝廷这边的时候,各个环节出问题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当这些问题累积在一起,便会出怪事了,按道理明明一定能办成的事情,总是或这或那的出现意外。这些意外的事情多了,便会影响到朝代的更替,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天意。
举个例子,一只几十人的乱匪军队要从朝廷统治地区经过,路上肯定会几百次或者上千次的被其它人看到。当民意不在朝廷这边时,这些普通人物可能顺手帮一把,保密了。单个平民帮忙保密没有意义,但是当大多数平民都保密的时候,即使有一个两个百姓告密,朝廷也可能不会重视。最终看到的结果便是,一只几十人的乱匪军队,竟然在几十万朝廷军队之间平安穿过。看起来便是不可思议的天意。
今年以来,王启年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总结起来却是一个怪现象。越是底层的人,越是穷苦的人,反而对这个朝廷越有好感。越是高层的,越是富裕的,反而对朱明朝廷没有感觉。
过着猪狗一般生活的底层的老百姓,每天都在辛苦忙碌的为两餐而劳作。一方面没有机会抬头来看看四周,另外一方面,人以群分,底层的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看到周围人中有比自己更凄惨的存在,反而会为自己猪狗一般的生活而自豪,发自内心的发出对朝廷的爱戴。
而富人们则相反,富人们大多的认为自己的财富和朝廷无关,纯粹靠个人奋斗而来。当看到朝廷黑暗的一面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道,如果换个朝廷,没有这种黑暗的制度,说不定自己的日子会过的更好。
不管哪朝哪代,富人总是占少数。所以此时,大明朝廷虽然内忧外患,其根基却任然没有动摇。眼下,还万万不是改朝换代的时候。
只有当底层的穷苦人也开始痛恨朝廷的时候,朱明皇朝这个庞然大物,才会一推便倒。
而要等到这个机会,却也简单,只需要满足两条。第一,要让底层老百姓有机会抬头看四周。这事说起来容易,过程却是相当的悲惨,背后不知道会有多少血和泪。底层的百姓都在埋头为两餐奔波,唯有剥夺了他们糊口的机会,他们才会抬起来来看看四周,寻找其他谋生的可能。
第二,却是要让人心思乱。当这些老百姓终于抬头的时候,要让他们发现,原来只要造反,自己生活便会变得轻松。
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总会经过两个阶段,人心思乱、人心思治。
当这些抬起头来的底层老百姓,发现同类里面,许多人依靠造反,走上了权富之路。当初一起担大粪的,凭什么他能富贵,我就不能?老子辛辛苦苦半辈子,还不如造反一下子。底层老百姓便会产生仿效的心里,纷纷投身到造反大军中来。当这种现象开始大范围出现时,便成了人心思乱。天下很快便会是群雄割据,乱战不已。
随着乱战的进行,对生产力形成巨大破坏。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农夫被强行征调入军伍,造成农田荒芜。另外一方面,频繁的战争也会加剧粮食的消耗。一开始乱民们发现抢劫是一条快捷致富的途径,随着大家都开始抢劫,很快,抢无可抢。这个时候,老百姓又会渐渐的发现,其实造反的日子,还不如当初老老实实耕田的日子来的好,至少不会饿肚子。人心又会开始思治,离大一统也不远。
纵观上下数千年,天下就一直在这二者之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