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76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到住出去, 其实沈贤国也没想好。
他只是觉得住在这里人太憋屈了,难受的很,现在他们手上这点钱,其实如果要出去建个房子,不说太好的,还是能建的,毕竟现在的人基本都是自己上手就行了。
只是这么一来, 家里可能要苦上一两年才能缓过劲来。
李丽敏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心里头在衡量, 究竟该不该做?
他们现在拿在手上的,有六百多块钱, 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家里现在五口人, 睡觉的房间砌上两三间, 一家人也够住了。
沈贤国本来就学过砌房子, 打好黄泥砖,其实屋子建起来很快的。
现在红砖还是稀罕物, 一个都要五分钱, 他要不起, 但是黄泥砖也不差,弄干净点, 屋子弄大一点, 也宽敞很多。
“你想好要出去住了?”李丽敏询问道。
这个念头她也不是没有产生过。
在即将去生产队拿钱的时候, 她脑海里也一闪而过想要在外头自己另起屋子。
可是, 又想到拿到手上虽然有五六百块,但是也怕闺女万一有个好歹。
她尝试过没钱的滋味,差点连闺女都失去了,所以总觉得身上得有防身的钱。
夫妻俩的想法是一致的,各自看了对方一眼,也大概明白对方心里想了什么?
沈贤国说道:“要没这事,我想着咱们再熬两年,挣多点钱,到时候再起大房子。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也许以后挣钱的机会更多,咱们到时候还能买得起红砖,不过……”
不过现在不同了。
沈贤国话一顿,李丽敏失笑,接话道:“不过现在出了这事,咱们住这里也是不安生,不如走远点?”
沈贤国点头。
夫妻俩沉默着,倒也没有再往下说。
现在就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他们倒是不担心隔壁屋子怎么说他们没良心,人都是有眼睛看的,他们什么样的,别人都看在眼里。
要真遇上那些胡搅蛮缠的人,他们也随他们说去了,反正他们行得正坐的直,还怕被人背后指责吗?
两夫妻起了建房子的念头刚一会,沈子夏也不知道哪里听说了这些,急哄哄跑来问李丽敏。
“妈,咱们是不是要做房子了?”
李丽敏一愣,笑问道:“你怎么这么问?”
“我听说了,我刚才听到爸和二叔说房子的事,是不是真的啊?”
李丽敏先是沉默了好一会,随后才点头说了句,“有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是有可能?”
听说要在外面另立房子,沈子夏心里也高兴的,不单止为自己高兴,也为整个家高兴。
这一大家子虽然分家了,却住在一个大房子里,现在关系弄的那么僵,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最好不要见比较好。
当然,除了一家人有好处,她也有好处,到时候弄点什么,也不会身边有人盯着你。
看着闺女脸上表现出来的兴奋,李丽敏问道:“那夏夏你想住新房子吗?”
“当然想啊!妈,咱们是真的要建新房子了吗?到时候也不用和三婶四婶他们住一起了是吗?”
李丽敏继续点头,“我和你爸有这个想法,现在咱们手上也有点钱,如果建房子,慢慢来,钱是够的,只不过,我们本来打算多攒几年的钱,把咱们新家打扮的漂亮些,毕竟现在每天政策都在变化。”
虽然是在乡下,但是政策变动,即便在乡下的人也能知道。
李丽敏的意思是他们在等更好的时势。
“不过现在这情况,我和你爸想法又变了,就是担心咱们家的钱花光了,到时候你要看病要补吃,家里都没钱。”
这才是李丽敏最头疼的事。
虽然生产队可以预支,但是也不可能一口气给你预支太多的钱,说到底自己手里有钱才是正事。
知道夫妻担心的是她,沈子夏反而心更安了,幸好不是因为别的原因。
她安慰道:“妈,你别担心我,我现在身体好了,可能吃了不少好东西,现在身体好了,你看我现在连感冒发烧都不会,我走路也快了很多,也不喘气难受呢。”
沈子夏说话的时候眼睛带着笑,尽量让李丽敏放心。
“可是……”
“哎呀,别可是了,妈,你是不相信你闺女,还是不相信你自己啊,你难道还想着我天天生病呢。”
“当然不是!”李丽敏连忙反驳,她可不想闺女有事。
沈子夏双手抱着李丽敏,笑道:“那妈你还有啥要担心的,我都没问题,咱们家以后还能挣好多钱呢,大不了到时候咱们跟大队长预支一下,再说了,咱们建房子又不是全部钱都用光了。”
还有就是,她现在自己可以挣钱了,沈子夏并不担心没钱的日子。
明后年之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
两母女说了一会话,李丽敏并没有马上应诺建房子,但是心里至少比之前要有谱了。
这么一来,夫妻俩到了晚上,就又开始合计着这建房子的事。
沈贤国压低了声音沉沉说道:“我和贤业说了一下,他也想在外头建个房子,他听说咱们有这个想法,说要不咱们两家建一起,两隔壁,共用一条墙,这样咱们也能省下些钱。”
李丽敏点点头,“这想法也可以有的。”
二叔一家和他们家关系不错,这么多年了,也没发生什么矛盾,再说,也只是共用一条墙,平时两家也不干涉谁,还能省下些钱,将屋子做大点,也挺好的。
这么想着,李丽敏点头答应了这想法。
“我跟贤业也算了一下,砖瓦房梁这些,全部算下来,也花不了太多的钱,有三五百块就已经很多了,大不了我和贤业这大半年,不挣工分,好好建房子就是了,还能省下一笔人工,自家建的,我也放心。”
“嗯,你想好就行,只要咱们一家好好的就行了。”
“嗯。刚好我有个朋友在砖瓦厂那边,这两天要是有空,我去看看他那边的瓦怎么样,好的话,到时候跟大队长说一下。”
“行。”
“家具到时候晚点再做,我会一些,不过还得找人帮忙打家具才行,房梁到时候顺道去问问。”
“嗯。”
夫妻俩说了大半晚上,第二天又忙了一天,等到第三天年二十八了,沈贤国才准备出门去转转。
沈子夏最近起的早,正在外头逗着鸡吃烂菜,就看见她爸从屋子里头出来,和她妈妈正说着什么?
她站了起来,看着夫妻俩,听到什么房子木柴瓦片啥的,想到之前的事,连忙蹬蹬跑过去,问道:“爸妈,你们在说什么呢?”
李丽敏没瞒着她,“你爸等会去大窑村问问砖瓦的事。”
他们这边也有砖瓦厂,村子每年都会给割草砍松树枝去卖,但是这砖瓦厂的价格偏高,拿下这些瓦,得废不少钱,这才有去别地看看的情况。
“我也想去,我也想去。”沈子夏连忙说道。
沈贤国看了媳妇一眼,李丽敏倒是爽快的摆手,“去吧,去吧,带她去玩玩。”
沈子秋也想去的,可惜昨天受了风,这两天流鼻涕,李丽敏没让她出门,至于大姐沈子春,也跟着去了。
大窑村距离大鹰村还挺远的,父女三人走了有将近一个多小时,才算走到。
大窑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高大的山峰,和大鹰村附近低矮小山包完全不同,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比起大鹰村,大窑村四周的环境更加好,旱田水田一块一块,有点像云南的梯田一样,一路往上。
田埂边上有一块块的水塘,有人正穿着防水服在摸着水塘里头的东西。
还没走近,沈贤国先开口告诉两孩子,“那里是在挖莲藕,糖泥很深,不过里头的莲藕又大又白,又脆。”
两姐妹满脸的好奇,走近了看,村民正将手里挖到的莲藕一块块放在田埂上。
莲藕还沾着黑色的塘土,散发着一股沤久的黑泥的味道,有点臭。
不过水塘里头的叔叔伯伯们,满脸的笑意。
这当中有沈贤国认识的人,见了面,大家寒暄两句,互相交谈。
从他们交谈的声音沈子夏知道,今年的莲藕长势不错,比去年产量高多了。
这大窑村除了能像大鹰村那样赚砖瓦厂的钱之外,要数种莲藕最挣钱了。
大窑村的水田淤泥深,也肥沃,由于过深,不适合种植花生番薯,就连水稻也不方便种,所以最后村大队长那边得了指示,种上了莲藕。
刚开始大家还不乐意种莲藕,毕竟莲藕不是粮食,不能管饱,这事情还遭到了不少村民反对,生怕年底分下来没几块钱。
为着这事,大窑村的大队长村支书等人没少去劝解村民,就连村长,也说这事不靠谱。
不过最后,在大队长强硬要求下,村子试种两年,如果实在不如水稻的话,那就不种了。
实践得真知,这些水田变成的水塘淤泥够黑够肥沃,第一年种下去,莲藕就长势喜人。
大队长那边联系上的一家大型工厂正好需要莲藕,就供应上了,平时莲叶还可以做中药煲汤做包裹的外皮,莲子也能吃,好处多多。
刚开始不乐意的村民,这会尝了甜头,也都纷纷努力种上了莲藕。
这么多年下来,这大窑村都快变成莲藕村了,不少人不知道大窑村的名字,只知道种好多莲藕的村子。
而这大窑村的村民,效益高,钱多,家家户户都建上了大瓦房,日子可美了。
今年莲藕的收成比去年还好了,产量高了,收益好了,大家自然挖的高兴,就算水塘里头很冷,也丝毫不担心。
沈子夏跟着沈贤国一路往前走,看见的,都是一块块的莲藕水田,有些还没有挖完,但是大多数已经挖完了。
他们又往着小路走了很远,才算抵达村屋前。
砖瓦厂那边早已经放假了,所以沈贤国抵达朋友家的时候,对方正在家里头。
沈贤国喊了声,“大昌。”
看见沈贤国,对方也有些惊讶,“贤国你怎么来了?”
看见他身后跟着的两姑娘,对方又笑道:“哟,这是你俩闺女吧,都这么大了,是春子和小秋?”
沈贤国不善言辞,被询问了,也只是羞赧一笑,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是春子,这是夏夏,不是小秋。”
“夏夏?你二闺女?”
沈贤国点点头,“她比较少出来,你可能不记得。”
对方一愣,随后惊讶笑道:“是夏夏啊,平时少见她,就看过春子和小秋,谁让你两个闺女都长的那么像,我还以为是小秋来的。”
其实主要是沈贤国平时出门,都是没有带沈子夏出门的,不是不想带,是她那身子骨受不住,所以身边朋友见的多的,是沈子春和沈子秋。
沈贤国让两孩子喊人,两人乖巧的喊上一声,“大昌叔”
大窑村里头是姓何和胡两姓,大昌叔叫何大昌,平时就在边上的砖瓦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不低,和沈贤国认识也是因为两人是同学,不过沈贤国读了几年就没读书了去打工。
沈贤国人老实,人缘还算好的,早年何大昌家里穷,没钱了,当时找上沈贤国,那时候两人关系还不是和现在那么好,就是一曾经的同学。
何大昌当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他爸病重,需要钱看病,孩子又刚出生不久,遇上沈贤国问他借钱,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并不确定能借来钱。
沈贤国当时还没结婚,挣钱不少,二话没说,把钱借给他了,还让他不够再找他,为此,回家之后还被张金花大骂了一顿,也被沈栋材抽了几棍子,说他傻。
后来,何大昌的父亲终究是走了,不过何大昌这人记着沈贤国的好,不单止把钱还上了,还每年都会去给沈贤国送礼。
只是沈家那龙潭虎穴,去了两次,每次张金花那边都是阴阳怪气的,沈贤国怕朋友受这气,所以每年就自己来探望朋友。
一般都是过了年之后,沈贤国会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走走。所以这会看见沈贤国,何大昌心里也有些惊讶的。
连忙把人请进去,何大昌喊着媳妇冲茶水,又让几个孩子都出来见人。
何大昌家的孩子都大了,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也该说婆家结婚的时候,大闺女何兰今年十八,已经说了婆家,明年就要嫁人了,小的闺女和儿子一个十六一个十七,都不小了,和沈子夏这些小豆丁站在一起,只能像大姐姐大哥哥带着他们。
大人进屋里说事,沈子夏和大姐以及何家姐妹在外头玩。
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倒是门口两棵桃树已经开始开花了,粉嫩嫩的,特别美。
粤省气候暖和,到处还萧条一片,粤省还没过年就已经迎来了春天了。
毕竟大家年纪相差的有些大,虽然沈子夏心理年龄有二十多岁,但是披着孩子的脸,也没法和何家姐妹玩一起。
加上他们也忙,沈子夏劝着他们去忙,自己出去玩。
何兰不放心,把她带到隔壁叔叔家,跟十三岁的堂妹玩,这才放心的走了。
沈子春在这村子有同学,和沈子夏说了声,问她要不要一起去找同学玩,沈子夏不想和孩子玩在一块,干脆摇头不去了,说跟何兰堂妹何晓玩。
不过一群人玩了会跳绳跳格子,沈子夏找了个借口溜走了,何晓担心她一个人找不着路,结果被沈子夏三两句给糊弄过去了。
等从院子出来,沈子夏大呼一口气。
她过了玩格子跳绳的年纪了,也可能是因为和他们不熟悉,所以想出去转转看看。
这大窑村比大鹰村要大的多,人口也比大鹰村多,一眼望去,都是房屋水田。
对这地方带着好奇,她脚步也变的快了起来。
四周都是在忙碌的村民,有人挑着藕回去,有人在河边洗淤泥,大家有说有笑,满脸是对生活的向往。
看着这些人,让沈子夏想到了她以前小时候。
那时候村子还有很多人,村子不大,但是哪里都是人,她喜欢跟着小伙伴整个村庄跑着转。
到了傍晚,父母就会喊她吃饭。
日子一天天的过,每一天都很高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的人开始出去务工,渐渐的,人都搬走了,最后整个村子剩下的人寥寥无几。
她一直没有搬走,是因为想念着村子以前的日子,想念着离开了的父母亲人。
沈子夏一边走一边看,对周围的景物满是好奇。
她顺着黄泥小道走走停停,也不知道怎么走着走着,走了很远的路。
她抬头看向四周,一下子看到了不远处草坪上有不少猩红的小点。
说到住出去, 其实沈贤国也没想好。
他只是觉得住在这里人太憋屈了,难受的很,现在他们手上这点钱,其实如果要出去建个房子,不说太好的,还是能建的,毕竟现在的人基本都是自己上手就行了。
只是这么一来, 家里可能要苦上一两年才能缓过劲来。
李丽敏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心里头在衡量, 究竟该不该做?
他们现在拿在手上的,有六百多块钱, 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家里现在五口人, 睡觉的房间砌上两三间, 一家人也够住了。
沈贤国本来就学过砌房子, 打好黄泥砖,其实屋子建起来很快的。
现在红砖还是稀罕物, 一个都要五分钱, 他要不起, 但是黄泥砖也不差,弄干净点, 屋子弄大一点, 也宽敞很多。
“你想好要出去住了?”李丽敏询问道。
这个念头她也不是没有产生过。
在即将去生产队拿钱的时候, 她脑海里也一闪而过想要在外头自己另起屋子。
可是, 又想到拿到手上虽然有五六百块,但是也怕闺女万一有个好歹。
她尝试过没钱的滋味,差点连闺女都失去了,所以总觉得身上得有防身的钱。
夫妻俩的想法是一致的,各自看了对方一眼,也大概明白对方心里想了什么?
沈贤国说道:“要没这事,我想着咱们再熬两年,挣多点钱,到时候再起大房子。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也许以后挣钱的机会更多,咱们到时候还能买得起红砖,不过……”
不过现在不同了。
沈贤国话一顿,李丽敏失笑,接话道:“不过现在出了这事,咱们住这里也是不安生,不如走远点?”
沈贤国点头。
夫妻俩沉默着,倒也没有再往下说。
现在就是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他们倒是不担心隔壁屋子怎么说他们没良心,人都是有眼睛看的,他们什么样的,别人都看在眼里。
要真遇上那些胡搅蛮缠的人,他们也随他们说去了,反正他们行得正坐的直,还怕被人背后指责吗?
两夫妻起了建房子的念头刚一会,沈子夏也不知道哪里听说了这些,急哄哄跑来问李丽敏。
“妈,咱们是不是要做房子了?”
李丽敏一愣,笑问道:“你怎么这么问?”
“我听说了,我刚才听到爸和二叔说房子的事,是不是真的啊?”
李丽敏先是沉默了好一会,随后才点头说了句,“有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是有可能?”
听说要在外面另立房子,沈子夏心里也高兴的,不单止为自己高兴,也为整个家高兴。
这一大家子虽然分家了,却住在一个大房子里,现在关系弄的那么僵,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最好不要见比较好。
当然,除了一家人有好处,她也有好处,到时候弄点什么,也不会身边有人盯着你。
看着闺女脸上表现出来的兴奋,李丽敏问道:“那夏夏你想住新房子吗?”
“当然想啊!妈,咱们是真的要建新房子了吗?到时候也不用和三婶四婶他们住一起了是吗?”
李丽敏继续点头,“我和你爸有这个想法,现在咱们手上也有点钱,如果建房子,慢慢来,钱是够的,只不过,我们本来打算多攒几年的钱,把咱们新家打扮的漂亮些,毕竟现在每天政策都在变化。”
虽然是在乡下,但是政策变动,即便在乡下的人也能知道。
李丽敏的意思是他们在等更好的时势。
“不过现在这情况,我和你爸想法又变了,就是担心咱们家的钱花光了,到时候你要看病要补吃,家里都没钱。”
这才是李丽敏最头疼的事。
虽然生产队可以预支,但是也不可能一口气给你预支太多的钱,说到底自己手里有钱才是正事。
知道夫妻担心的是她,沈子夏反而心更安了,幸好不是因为别的原因。
她安慰道:“妈,你别担心我,我现在身体好了,可能吃了不少好东西,现在身体好了,你看我现在连感冒发烧都不会,我走路也快了很多,也不喘气难受呢。”
沈子夏说话的时候眼睛带着笑,尽量让李丽敏放心。
“可是……”
“哎呀,别可是了,妈,你是不相信你闺女,还是不相信你自己啊,你难道还想着我天天生病呢。”
“当然不是!”李丽敏连忙反驳,她可不想闺女有事。
沈子夏双手抱着李丽敏,笑道:“那妈你还有啥要担心的,我都没问题,咱们家以后还能挣好多钱呢,大不了到时候咱们跟大队长预支一下,再说了,咱们建房子又不是全部钱都用光了。”
还有就是,她现在自己可以挣钱了,沈子夏并不担心没钱的日子。
明后年之后,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
两母女说了一会话,李丽敏并没有马上应诺建房子,但是心里至少比之前要有谱了。
这么一来,夫妻俩到了晚上,就又开始合计着这建房子的事。
沈贤国压低了声音沉沉说道:“我和贤业说了一下,他也想在外头建个房子,他听说咱们有这个想法,说要不咱们两家建一起,两隔壁,共用一条墙,这样咱们也能省下些钱。”
李丽敏点点头,“这想法也可以有的。”
二叔一家和他们家关系不错,这么多年了,也没发生什么矛盾,再说,也只是共用一条墙,平时两家也不干涉谁,还能省下些钱,将屋子做大点,也挺好的。
这么想着,李丽敏点头答应了这想法。
“我跟贤业也算了一下,砖瓦房梁这些,全部算下来,也花不了太多的钱,有三五百块就已经很多了,大不了我和贤业这大半年,不挣工分,好好建房子就是了,还能省下一笔人工,自家建的,我也放心。”
“嗯,你想好就行,只要咱们一家好好的就行了。”
“嗯。刚好我有个朋友在砖瓦厂那边,这两天要是有空,我去看看他那边的瓦怎么样,好的话,到时候跟大队长说一下。”
“行。”
“家具到时候晚点再做,我会一些,不过还得找人帮忙打家具才行,房梁到时候顺道去问问。”
“嗯。”
夫妻俩说了大半晚上,第二天又忙了一天,等到第三天年二十八了,沈贤国才准备出门去转转。
沈子夏最近起的早,正在外头逗着鸡吃烂菜,就看见她爸从屋子里头出来,和她妈妈正说着什么?
她站了起来,看着夫妻俩,听到什么房子木柴瓦片啥的,想到之前的事,连忙蹬蹬跑过去,问道:“爸妈,你们在说什么呢?”
李丽敏没瞒着她,“你爸等会去大窑村问问砖瓦的事。”
他们这边也有砖瓦厂,村子每年都会给割草砍松树枝去卖,但是这砖瓦厂的价格偏高,拿下这些瓦,得废不少钱,这才有去别地看看的情况。
“我也想去,我也想去。”沈子夏连忙说道。
沈贤国看了媳妇一眼,李丽敏倒是爽快的摆手,“去吧,去吧,带她去玩玩。”
沈子秋也想去的,可惜昨天受了风,这两天流鼻涕,李丽敏没让她出门,至于大姐沈子春,也跟着去了。
大窑村距离大鹰村还挺远的,父女三人走了有将近一个多小时,才算走到。
大窑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高大的山峰,和大鹰村附近低矮小山包完全不同,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比起大鹰村,大窑村四周的环境更加好,旱田水田一块一块,有点像云南的梯田一样,一路往上。
田埂边上有一块块的水塘,有人正穿着防水服在摸着水塘里头的东西。
还没走近,沈贤国先开口告诉两孩子,“那里是在挖莲藕,糖泥很深,不过里头的莲藕又大又白,又脆。”
两姐妹满脸的好奇,走近了看,村民正将手里挖到的莲藕一块块放在田埂上。
莲藕还沾着黑色的塘土,散发着一股沤久的黑泥的味道,有点臭。
不过水塘里头的叔叔伯伯们,满脸的笑意。
这当中有沈贤国认识的人,见了面,大家寒暄两句,互相交谈。
从他们交谈的声音沈子夏知道,今年的莲藕长势不错,比去年产量高多了。
这大窑村除了能像大鹰村那样赚砖瓦厂的钱之外,要数种莲藕最挣钱了。
大窑村的水田淤泥深,也肥沃,由于过深,不适合种植花生番薯,就连水稻也不方便种,所以最后村大队长那边得了指示,种上了莲藕。
刚开始大家还不乐意种莲藕,毕竟莲藕不是粮食,不能管饱,这事情还遭到了不少村民反对,生怕年底分下来没几块钱。
为着这事,大窑村的大队长村支书等人没少去劝解村民,就连村长,也说这事不靠谱。
不过最后,在大队长强硬要求下,村子试种两年,如果实在不如水稻的话,那就不种了。
实践得真知,这些水田变成的水塘淤泥够黑够肥沃,第一年种下去,莲藕就长势喜人。
大队长那边联系上的一家大型工厂正好需要莲藕,就供应上了,平时莲叶还可以做中药煲汤做包裹的外皮,莲子也能吃,好处多多。
刚开始不乐意的村民,这会尝了甜头,也都纷纷努力种上了莲藕。
这么多年下来,这大窑村都快变成莲藕村了,不少人不知道大窑村的名字,只知道种好多莲藕的村子。
而这大窑村的村民,效益高,钱多,家家户户都建上了大瓦房,日子可美了。
今年莲藕的收成比去年还好了,产量高了,收益好了,大家自然挖的高兴,就算水塘里头很冷,也丝毫不担心。
沈子夏跟着沈贤国一路往前走,看见的,都是一块块的莲藕水田,有些还没有挖完,但是大多数已经挖完了。
他们又往着小路走了很远,才算抵达村屋前。
砖瓦厂那边早已经放假了,所以沈贤国抵达朋友家的时候,对方正在家里头。
沈贤国喊了声,“大昌。”
看见沈贤国,对方也有些惊讶,“贤国你怎么来了?”
看见他身后跟着的两姑娘,对方又笑道:“哟,这是你俩闺女吧,都这么大了,是春子和小秋?”
沈贤国不善言辞,被询问了,也只是羞赧一笑,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是春子,这是夏夏,不是小秋。”
“夏夏?你二闺女?”
沈贤国点点头,“她比较少出来,你可能不记得。”
对方一愣,随后惊讶笑道:“是夏夏啊,平时少见她,就看过春子和小秋,谁让你两个闺女都长的那么像,我还以为是小秋来的。”
其实主要是沈贤国平时出门,都是没有带沈子夏出门的,不是不想带,是她那身子骨受不住,所以身边朋友见的多的,是沈子春和沈子秋。
沈贤国让两孩子喊人,两人乖巧的喊上一声,“大昌叔”
大窑村里头是姓何和胡两姓,大昌叔叫何大昌,平时就在边上的砖瓦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不低,和沈贤国认识也是因为两人是同学,不过沈贤国读了几年就没读书了去打工。
沈贤国人老实,人缘还算好的,早年何大昌家里穷,没钱了,当时找上沈贤国,那时候两人关系还不是和现在那么好,就是一曾经的同学。
何大昌当时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他爸病重,需要钱看病,孩子又刚出生不久,遇上沈贤国问他借钱,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并不确定能借来钱。
沈贤国当时还没结婚,挣钱不少,二话没说,把钱借给他了,还让他不够再找他,为此,回家之后还被张金花大骂了一顿,也被沈栋材抽了几棍子,说他傻。
后来,何大昌的父亲终究是走了,不过何大昌这人记着沈贤国的好,不单止把钱还上了,还每年都会去给沈贤国送礼。
只是沈家那龙潭虎穴,去了两次,每次张金花那边都是阴阳怪气的,沈贤国怕朋友受这气,所以每年就自己来探望朋友。
一般都是过了年之后,沈贤国会带着两个孩子过来走走。所以这会看见沈贤国,何大昌心里也有些惊讶的。
连忙把人请进去,何大昌喊着媳妇冲茶水,又让几个孩子都出来见人。
何大昌家的孩子都大了,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也该说婆家结婚的时候,大闺女何兰今年十八,已经说了婆家,明年就要嫁人了,小的闺女和儿子一个十六一个十七,都不小了,和沈子夏这些小豆丁站在一起,只能像大姐姐大哥哥带着他们。
大人进屋里说事,沈子夏和大姐以及何家姐妹在外头玩。
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倒是门口两棵桃树已经开始开花了,粉嫩嫩的,特别美。
粤省气候暖和,到处还萧条一片,粤省还没过年就已经迎来了春天了。
毕竟大家年纪相差的有些大,虽然沈子夏心理年龄有二十多岁,但是披着孩子的脸,也没法和何家姐妹玩一起。
加上他们也忙,沈子夏劝着他们去忙,自己出去玩。
何兰不放心,把她带到隔壁叔叔家,跟十三岁的堂妹玩,这才放心的走了。
沈子春在这村子有同学,和沈子夏说了声,问她要不要一起去找同学玩,沈子夏不想和孩子玩在一块,干脆摇头不去了,说跟何兰堂妹何晓玩。
不过一群人玩了会跳绳跳格子,沈子夏找了个借口溜走了,何晓担心她一个人找不着路,结果被沈子夏三两句给糊弄过去了。
等从院子出来,沈子夏大呼一口气。
她过了玩格子跳绳的年纪了,也可能是因为和他们不熟悉,所以想出去转转看看。
这大窑村比大鹰村要大的多,人口也比大鹰村多,一眼望去,都是房屋水田。
对这地方带着好奇,她脚步也变的快了起来。
四周都是在忙碌的村民,有人挑着藕回去,有人在河边洗淤泥,大家有说有笑,满脸是对生活的向往。
看着这些人,让沈子夏想到了她以前小时候。
那时候村子还有很多人,村子不大,但是哪里都是人,她喜欢跟着小伙伴整个村庄跑着转。
到了傍晚,父母就会喊她吃饭。
日子一天天的过,每一天都很高兴。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的人开始出去务工,渐渐的,人都搬走了,最后整个村子剩下的人寥寥无几。
她一直没有搬走,是因为想念着村子以前的日子,想念着离开了的父母亲人。
沈子夏一边走一边看,对周围的景物满是好奇。
她顺着黄泥小道走走停停,也不知道怎么走着走着,走了很远的路。
她抬头看向四周,一下子看到了不远处草坪上有不少猩红的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