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昭武九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天晚上,玄奘带着道诚道通在大殿上礼佛,巨大的佛像俯视着这师徒三人,点点烛火摇动着,为他们的裟衣镀上了一层红光。
“为师已经跟国王道别,明日就走,”玄奘转过身,看着两个弟子道,“我把赤金马留给你们。往后,这里的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了。”
道通轻轻抽泣起来,道诚则请求道:“师父,弟子今夜想陪师父在佛前打坐一宿,以结殊胜法缘。”
“我们已经有法缘了,”玄奘笑道,“不过你已受了大戒,练练定力也好,你就坐在那里吧。”
他指了指佛前的一个蒲团。
“是,师父。”道诚忙在蒲团上结迦坐好。道通也走过去,坐在了师兄旁边。
其实,这几个沙弥自剃度以来也曾跟师父练过“不倒单”。特别是道诚,自幼习武,坐上几个时辰原本不成问题,只是这练功打坐与佛家的坐禅毕竟完全不同,除非是白天已经睡过,否则夜里坐上一阵就会觉得困倦不堪。
玄奘从不勉强弟子,只是告诉他们:“躺着睡与坐着睡,其实并无不同,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些究竟只是外相皮毛。你们想坐便坐,困了就睡,这也是一种修行。”
于是,几个小沙弥试了几次便都知难而退,只有道诚常试着陪师父打坐,一直坐到起了昏沉,倒头睡下。而师父却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天亮。有许多次,道诚半夜醒来,见师父依然端坐于蒲团,鼻息如游丝一般,似有似无……
不过这段日子似乎有些不同,学了比丘戒后,道诚自觉自己的修为也提升了许多,以前师父讲经时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竟然豁然开朗,很多事情不再过于执著。比如师父明天就要走了,今后是否还有机会相见,实在是不得而知,要说难过是肯定的,但和从前比起来,或者和师弟道通比起来,他已经看得很开,知道一切随缘了。
这样不知坐了多久,道诚感到旁边有了些动静,睁开眼睛,却见夜色正沉,大殿上烛光摇曳,巨大的石佛像悲悯地看着自己,似在责备自己心念不空。再看旁边,师弟道通躺在一块毡毯上睡得正熟,身上盖着师父的裟衣,而师父则坐在道通身旁,就着殿上的烛火专注地看书。
想到师徒一场,如此温暖清净的日子以后不知还有没有了,道诚心中不由得涌起一丝伤感。
不知是不是师徒之间有什么感应,玄奘恰于此时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打坐可不光是身体端坐在那里,而是要在身体端坐的同时心不散于外境,不受外境干扰,心也跟着身体坐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坐。你明白吗?”
道诚脸一红:“弟子愚鲁,心神失守,让师父操心了。”
“无妨,”玄奘宽和地说道,“身为凡夫,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处于烦恼的浮躁状态中,导致看不清自己的本质。我们只有保持平静、透明、清澈的本性状态,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唯一能让我们进入清净舒畅、透明的本性状态的方法,就是禅定。”
道诚合掌拜谢,随即收慑心神,继续禅坐。渐渐的,那些天马行空般的念头变得平淡起来,直至如云雾般消散,心底升腾起一片光明……
清晨,早课结束,玄奘笑着对道诚说:“你看上去精神不错。”
“弟子觉得神清气爽,”道诚合掌道,“一夜没有倒单,这在弟子还是头一回,原本以为定然会困倦。谁知不仅不倦,竟比以往还要精神。”
玄奘欣慰地点头,口颂一谒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沙河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道诚喜道:“真的吗师父?仅靠坐禅也可成正觉?”
“久坐必有禅,”玄奘对这个弟子说道,“《楞伽经》云,今世后世,尽十分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如今看来,你已找到适合自己的禅修方法,为师也可以放心离去了。”
听了这话,道诚才意识到师父真的要走了,顿时觉得恋恋不舍:“师父走后,弟子在修行中若遇阻滞,那时苦无明师指引,该如何是好呢?”
玄奘摇头道:“道诚,你不用担心没有明师,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往往不是徒弟找师父,那是很难找到的。而是师父找徒弟,只要你认真修行,机缘成熟了,明师自然会出现在你面前。”
道诚茫然地看着师父:“是这样吗?弟子原本还担心会退失信心呢。”
“道诚,你忘了佛典上是怎么说的了吗?”玄奘安祥地说道,“有六万恒河沙数的大菩萨在护持我们修行,我们一点一滴的菩提心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他们时时刻刻用极其微妙的善巧方便引导和教化着我们。佛在《楞严经》中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只要我们愿意修行,就一定会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和帮助。我们又怎么会退失信心呢?”
道通不知什么时候也醒了,正呆呆地听着师父跟师兄说话,玄奘轻抚他的头说:“我们今生能够进入佛门,能够学习佛法,那一定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当怀感恩之心。而报恩之道,莫过于修行与弘法。《未曾有因缘经》中说: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所以,道诚啊,用你的智慧去宣扬佛法吧,哪怕你只能教化一个人,你也报了佛恩了。”
“弟子明白了。”两个弟子合掌答道。
玄奘欣慰地点头,迈步出殿,道诚道通追了出来。
“师父,”道诚转到他的面前,跪下道,“弟子此生能够见到师父,得闻佛法,实在是莫大的福缘。师父,您再为我们做个开示吧,如何才是开悟之道?”
望着这个弟子虔诚的目光,玄奘缓缓说道:“开悟不是求来的,它是觉性的自然而来。感觉世间之苦,有出离之心,羡慕觉者,喜爱真理,实修正法,奉行爱与宽容之道,这些都能让你自然而然地走向开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说的‘离苦’,就是开悟之道,你们慢慢就会明白。”
告别了两个弟子,玄奘同摩咄达官和阿克多、拉卡纳等一众突厥护卫离开了飒秣建国。
秋天的高原是极美的,天高云淡,满目皆是金红相间的丛林和牧场。一行人向西南方向行了三百余里,到达屈霜尼迦国。这里地肥水美,民风纯朴,佛法昌隆,路旁红褐色的山体间随处可见巨大的佛窟。
再走数日,到达笯赤建国,这是一个由一百多个城镇组成的松散的国家,分布在大葱岭地区。每个城镇都有各自的城主,可自行决定各自活动和与外界的往来,谁也不用听从其他城镇的号令。各城都有明确的界划和分野,但是总称仍然叫做笯赤建国。
这个国家土地肥沃,瓜果之类生长茂盛,尤其是盛产葡萄。
“瞧这里的葡萄,多好看!就像珍珠一般。”摩咄骑在马上,一边拨开那挂满串串果实的葡萄藤,一边赞叹道。
“再过几日,这些葡萄就该成熟了。”在他身后的阿克多说。
“这里很像高昌。”遍地的葡萄园使玄奘想起火焰山下那位执著的义兄,心中颇有几分感慨。
“既是如此,我们便在这里住上几日如何?”摩咄兴致勃勃地提议道,“等这些葡萄成熟。”
玄奘微笑摇头:“这一带风光如此优美,又崇信佛法,看来咱们很快就要到达佛国了,还是不要多做耽搁了吧。”
于是他们继续前行,行走了二百多里到达赫时国。此国也被称作“石国”,东西窄,南北宽,周一千多里,西临叶河,也算是葱岭一带的大国了。这里的土质、气候与笯赤建国相差不大,国中百姓半牧半耕,也有几十个城镇,各城有各自的君长,却没有总的首领,全部臣属于西突厥。
听说西突厥使臣护送大唐高僧前来,这些君长都亲率城中百姓出城迎接,并将玄奘等人接入城中款待。
玄奘想起在瓜州收的俗家弟子石槃陀就来自于这里,不禁有些感慨。
他没有在这些城池多做停留,而是加快了步伐赶路,满心希望能快些到达天竺,却不知这里距他的目的地还差得远呢。
连续赶了一千多里路,他们到达了怖捍国。
这是一个奇怪的山地国家,说它奇怪,是因为这里的语言迥异于这一路的其它国家。居民的性格勇武刚健,外貌却长得丑陋不雅。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寒冷,土地肥沃,花果众多,又适合繁殖羊马,原本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惜由于国中没有能够统辖全境的君王,各部酋长和地方豪强彼此争强,互不相让,几十年来打斗不休,他们凭借着河流和天险来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在这些地带,玄奘等人时时可见战死的尸首。
一行人马不停蹄,晓行夜宿,这一日来到窣堵利瑟那国。
这个国家周围一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与赫时国相对,国土面积却比赫时国更大。叶河发源于葱岭北部,水流浩瀚浑浊,十分湍急。这里的土质、居民的风俗与赭时国相仿,只是因地处高原,草场遍地,国内百姓多以牧业为主,四处迁徙,居无定所。
窣堵利瑟那国倒是有自己的君王,不过也臣服西突厥。国王与僧众听说玄奘一行到此,十分恭敬,热切期望法师能留下来讲经弘法,与国中僧俗广结法缘。但玄奘想到这一路之上已经耽搁太久,不愿多做停留,只在寺院内讲解了一天《般若经》,便又上路了。
再往西南,便进入了昭武九姓国的境内。
“何为昭武九姓?”摩咄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
玄奘道:“听说这里的国王来自葱岭东部的月氏国,本姓温,旧居中原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来被匈奴破围,举家西逃,过葱岭,在此地建立了月支国。隋朝时,此国又分裂成九国,各自独立,他们的国名依次是:康国、东安国、中安国、西安国、发汗、米国、史国、何国、乌那曷、穆国和漕国。由于都姓昭武,因而又被称作昭武九姓。”
“奇怪啊,”阿克多搔了搔头,“我以前也曾来过此地,怎么没听说过这些名字呢?只知道前面有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曲双尼加国什么的。”
“你说的这些就是昭武九姓国里的,”玄奘解释道,“喝捍国便是东安国,捕喝国便是中安国,伐地国便是西安国,曲双尼加国便是何国。同一个国家,中原地区同西域地区叫起来并不相同。”
“原来是这样。”阿克多恍然大悟。
摩咄回头问道:“既然这些国家的国王都是中原苗裔,法师可要一一拜访?”
玄奘摇头道:“那要耽搁多少时间?还是赶路要紧。”
他们迅速通过了这一连串的小国,天气渐渐转寒,前方又出现了一个叫霍利习弥加国的国家,该国又称火寻国,地连咸海,是玄奘西行所经过的最西边的国家。
从火寻国开始,玄奘不再往西南行,而是取道东南。
这一日他们渡过缚刍河,南行五百里,抵达货利习弥伽国。
自打离开飒秣建国,众人已经马不停蹄地行走了两个多月,人马俱已精疲力竭,因而摩咄提议,在此歇息数日。
玄奘叹道:“我知道你们都很辛苦,我何尝又不想歇息几日?只是时令已至深秋,如果不能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多赶些路,冬日一至,大雪封山,路便难行了。”
摩咄想想也是,于是便不再坚持,一行人在货利习弥伽国仅停留了一宿,便又向着东南方向进发了。
再行三百余里,经羯霜那国,便进入乱山丛中,四周峰峦重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蔚为壮观。山间白雪皑皑,绝少人行。奇怪的是,脚下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向前延伸,不知通向何方。
众人在这艰险的小路上一脚高一脚低地走了十几天,也没能走出这群山的迷魂阵。沿途既未发现人烟村落,又缺少水草干粮,着实感到疲累难支了。
“这是什么地方?”面对夕阳下的群山,玄奘以手遮额,自言自语道。
“谁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在山区走了那么久,脚掌都磨烂了,还没走出去,摩咄也不禁有些心浮气燥,“对了阿克多,你去过的地方也不少,可知这是什么地方吗?”
阿克多想了想,道:“弟子猜想,快到铁门峰了。”
“啊哈!我知道了,”摩咄一拍手,“过了铁门关,就是睹货逻国的地界了,那里可是人烟绸密的繁华之地,而且当地的人虔信佛法!”
“可是,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到达铁门关,”阿克多并不乐观,“这一带地形太复杂,很容易迷路。我也只在多年前走过一次,记得前面有个山谷叫什么黑豹之口的,上面的栈道年久失修,极为险恶,行人稍有不慎,便会掉落下去。”
“喂!我说你小子别吓唬人好不好?”摩咄不满地说道。
玄奘抬起头来,太阳已经完全落山,头顶迅速聚拢着翻滚的乌云,巨大的阴影仿佛遮住了全部的天光,周围越来越暗,浸着寒意的山风让他禁不住打了个冷颤。
“快下雨了,”他说,“我们就在这里宿营,找个不易被山洪冲到的地方。”
阿克多等人也都有此意,回身招呼士兵们迅速下马,取出简易的帐篷,选择了一处高地安营扎寨。
谁知这里的雨来得极快,没等帐篷搭建完成,雨水便夹着冰渣劈头盖脸倾泻而下,将每个人从里到外浇了个透,露在外面的脸和手被刀子般的冰渣划得生疼。
黑夜迅速降临,山谷里弥漫着扰人心绪的雾霭,数丈开外的东西全都变得模糊不清,枝蔓横行的树枝上布满苔藓,在黑暗中看起来犹为恐怖。
一通手忙脚乱,总算搭建好了营地,大伙儿赶紧带着马匹缩进了帐篷里。
夜晚的降水很快便将帐篷浇湿,好在风不甚大,每个帐篷里都拢起了一小堆火,上面架上陶罐烧着热水,拉卡纳又往火里扔了几块石头,大家聚在一起烤火聊天。
“这鬼天气,去飒秣建国之前还热得要死呢,怎么突然间就变得这么冷!”摩咄将手缩在袖筒里,骂道。
拉卡纳笑道:“达官不要着急,再过一会儿,等石头烧热了,就暖和了。”
“是啊,”阿克多道,“怎么说咱们还有帐篷呢。”
“幸好如此。”摩咄不再抱怨,把手伸出来,放在火上烤着。
望着眼前金红色的火苗,玄奘不禁想起了飒秣建国,想起了圣火坛中的火焰,想起了拜火教的祭司们,于是轻轻说道:“温暖,其实是对严寒的一种宽恕。”
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已经进入九月天了,一路之上时有降雪,也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这高山地带,若是等到大雪封山还走不出……
过凌山时的惨痛情景顷刻间又浮现在脑海里。眼下,他只有在心中默默地祈请佛陀保佑。
这天晚上,玄奘带着道诚道通在大殿上礼佛,巨大的佛像俯视着这师徒三人,点点烛火摇动着,为他们的裟衣镀上了一层红光。
“为师已经跟国王道别,明日就走,”玄奘转过身,看着两个弟子道,“我把赤金马留给你们。往后,这里的一切都要靠你们自己了。”
道通轻轻抽泣起来,道诚则请求道:“师父,弟子今夜想陪师父在佛前打坐一宿,以结殊胜法缘。”
“我们已经有法缘了,”玄奘笑道,“不过你已受了大戒,练练定力也好,你就坐在那里吧。”
他指了指佛前的一个蒲团。
“是,师父。”道诚忙在蒲团上结迦坐好。道通也走过去,坐在了师兄旁边。
其实,这几个沙弥自剃度以来也曾跟师父练过“不倒单”。特别是道诚,自幼习武,坐上几个时辰原本不成问题,只是这练功打坐与佛家的坐禅毕竟完全不同,除非是白天已经睡过,否则夜里坐上一阵就会觉得困倦不堪。
玄奘从不勉强弟子,只是告诉他们:“躺着睡与坐着睡,其实并无不同,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些究竟只是外相皮毛。你们想坐便坐,困了就睡,这也是一种修行。”
于是,几个小沙弥试了几次便都知难而退,只有道诚常试着陪师父打坐,一直坐到起了昏沉,倒头睡下。而师父却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天亮。有许多次,道诚半夜醒来,见师父依然端坐于蒲团,鼻息如游丝一般,似有似无……
不过这段日子似乎有些不同,学了比丘戒后,道诚自觉自己的修为也提升了许多,以前师父讲经时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竟然豁然开朗,很多事情不再过于执著。比如师父明天就要走了,今后是否还有机会相见,实在是不得而知,要说难过是肯定的,但和从前比起来,或者和师弟道通比起来,他已经看得很开,知道一切随缘了。
这样不知坐了多久,道诚感到旁边有了些动静,睁开眼睛,却见夜色正沉,大殿上烛光摇曳,巨大的石佛像悲悯地看着自己,似在责备自己心念不空。再看旁边,师弟道通躺在一块毡毯上睡得正熟,身上盖着师父的裟衣,而师父则坐在道通身旁,就着殿上的烛火专注地看书。
想到师徒一场,如此温暖清净的日子以后不知还有没有了,道诚心中不由得涌起一丝伤感。
不知是不是师徒之间有什么感应,玄奘恰于此时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微笑道:“打坐可不光是身体端坐在那里,而是要在身体端坐的同时心不散于外境,不受外境干扰,心也跟着身体坐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坐。你明白吗?”
道诚脸一红:“弟子愚鲁,心神失守,让师父操心了。”
“无妨,”玄奘宽和地说道,“身为凡夫,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处于烦恼的浮躁状态中,导致看不清自己的本质。我们只有保持平静、透明、清澈的本性状态,才能真正认清自己。唯一能让我们进入清净舒畅、透明的本性状态的方法,就是禅定。”
道诚合掌拜谢,随即收慑心神,继续禅坐。渐渐的,那些天马行空般的念头变得平淡起来,直至如云雾般消散,心底升腾起一片光明……
清晨,早课结束,玄奘笑着对道诚说:“你看上去精神不错。”
“弟子觉得神清气爽,”道诚合掌道,“一夜没有倒单,这在弟子还是头一回,原本以为定然会困倦。谁知不仅不倦,竟比以往还要精神。”
玄奘欣慰地点头,口颂一谒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沙河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道诚喜道:“真的吗师父?仅靠坐禅也可成正觉?”
“久坐必有禅,”玄奘对这个弟子说道,“《楞伽经》云,今世后世,尽十分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无有是处。如今看来,你已找到适合自己的禅修方法,为师也可以放心离去了。”
听了这话,道诚才意识到师父真的要走了,顿时觉得恋恋不舍:“师父走后,弟子在修行中若遇阻滞,那时苦无明师指引,该如何是好呢?”
玄奘摇头道:“道诚,你不用担心没有明师,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往往不是徒弟找师父,那是很难找到的。而是师父找徒弟,只要你认真修行,机缘成熟了,明师自然会出现在你面前。”
道诚茫然地看着师父:“是这样吗?弟子原本还担心会退失信心呢。”
“道诚,你忘了佛典上是怎么说的了吗?”玄奘安祥地说道,“有六万恒河沙数的大菩萨在护持我们修行,我们一点一滴的菩提心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他们时时刻刻用极其微妙的善巧方便引导和教化着我们。佛在《楞严经》中说,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只要我们愿意修行,就一定会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和帮助。我们又怎么会退失信心呢?”
道通不知什么时候也醒了,正呆呆地听着师父跟师兄说话,玄奘轻抚他的头说:“我们今生能够进入佛门,能够学习佛法,那一定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当怀感恩之心。而报恩之道,莫过于修行与弘法。《未曾有因缘经》中说: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所以,道诚啊,用你的智慧去宣扬佛法吧,哪怕你只能教化一个人,你也报了佛恩了。”
“弟子明白了。”两个弟子合掌答道。
玄奘欣慰地点头,迈步出殿,道诚道通追了出来。
“师父,”道诚转到他的面前,跪下道,“弟子此生能够见到师父,得闻佛法,实在是莫大的福缘。师父,您再为我们做个开示吧,如何才是开悟之道?”
望着这个弟子虔诚的目光,玄奘缓缓说道:“开悟不是求来的,它是觉性的自然而来。感觉世间之苦,有出离之心,羡慕觉者,喜爱真理,实修正法,奉行爱与宽容之道,这些都能让你自然而然地走向开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说的‘离苦’,就是开悟之道,你们慢慢就会明白。”
告别了两个弟子,玄奘同摩咄达官和阿克多、拉卡纳等一众突厥护卫离开了飒秣建国。
秋天的高原是极美的,天高云淡,满目皆是金红相间的丛林和牧场。一行人向西南方向行了三百余里,到达屈霜尼迦国。这里地肥水美,民风纯朴,佛法昌隆,路旁红褐色的山体间随处可见巨大的佛窟。
再走数日,到达笯赤建国,这是一个由一百多个城镇组成的松散的国家,分布在大葱岭地区。每个城镇都有各自的城主,可自行决定各自活动和与外界的往来,谁也不用听从其他城镇的号令。各城都有明确的界划和分野,但是总称仍然叫做笯赤建国。
这个国家土地肥沃,瓜果之类生长茂盛,尤其是盛产葡萄。
“瞧这里的葡萄,多好看!就像珍珠一般。”摩咄骑在马上,一边拨开那挂满串串果实的葡萄藤,一边赞叹道。
“再过几日,这些葡萄就该成熟了。”在他身后的阿克多说。
“这里很像高昌。”遍地的葡萄园使玄奘想起火焰山下那位执著的义兄,心中颇有几分感慨。
“既是如此,我们便在这里住上几日如何?”摩咄兴致勃勃地提议道,“等这些葡萄成熟。”
玄奘微笑摇头:“这一带风光如此优美,又崇信佛法,看来咱们很快就要到达佛国了,还是不要多做耽搁了吧。”
于是他们继续前行,行走了二百多里到达赫时国。此国也被称作“石国”,东西窄,南北宽,周一千多里,西临叶河,也算是葱岭一带的大国了。这里的土质、气候与笯赤建国相差不大,国中百姓半牧半耕,也有几十个城镇,各城有各自的君长,却没有总的首领,全部臣属于西突厥。
听说西突厥使臣护送大唐高僧前来,这些君长都亲率城中百姓出城迎接,并将玄奘等人接入城中款待。
玄奘想起在瓜州收的俗家弟子石槃陀就来自于这里,不禁有些感慨。
他没有在这些城池多做停留,而是加快了步伐赶路,满心希望能快些到达天竺,却不知这里距他的目的地还差得远呢。
连续赶了一千多里路,他们到达了怖捍国。
这是一个奇怪的山地国家,说它奇怪,是因为这里的语言迥异于这一路的其它国家。居民的性格勇武刚健,外貌却长得丑陋不雅。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寒冷,土地肥沃,花果众多,又适合繁殖羊马,原本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惜由于国中没有能够统辖全境的君王,各部酋长和地方豪强彼此争强,互不相让,几十年来打斗不休,他们凭借着河流和天险来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而在这些地带,玄奘等人时时可见战死的尸首。
一行人马不停蹄,晓行夜宿,这一日来到窣堵利瑟那国。
这个国家周围一千四五百里,东临叶河,与赫时国相对,国土面积却比赫时国更大。叶河发源于葱岭北部,水流浩瀚浑浊,十分湍急。这里的土质、居民的风俗与赭时国相仿,只是因地处高原,草场遍地,国内百姓多以牧业为主,四处迁徙,居无定所。
窣堵利瑟那国倒是有自己的君王,不过也臣服西突厥。国王与僧众听说玄奘一行到此,十分恭敬,热切期望法师能留下来讲经弘法,与国中僧俗广结法缘。但玄奘想到这一路之上已经耽搁太久,不愿多做停留,只在寺院内讲解了一天《般若经》,便又上路了。
再往西南,便进入了昭武九姓国的境内。
“何为昭武九姓?”摩咄显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
玄奘道:“听说这里的国王来自葱岭东部的月氏国,本姓温,旧居中原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后来被匈奴破围,举家西逃,过葱岭,在此地建立了月支国。隋朝时,此国又分裂成九国,各自独立,他们的国名依次是:康国、东安国、中安国、西安国、发汗、米国、史国、何国、乌那曷、穆国和漕国。由于都姓昭武,因而又被称作昭武九姓。”
“奇怪啊,”阿克多搔了搔头,“我以前也曾来过此地,怎么没听说过这些名字呢?只知道前面有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曲双尼加国什么的。”
“你说的这些就是昭武九姓国里的,”玄奘解释道,“喝捍国便是东安国,捕喝国便是中安国,伐地国便是西安国,曲双尼加国便是何国。同一个国家,中原地区同西域地区叫起来并不相同。”
“原来是这样。”阿克多恍然大悟。
摩咄回头问道:“既然这些国家的国王都是中原苗裔,法师可要一一拜访?”
玄奘摇头道:“那要耽搁多少时间?还是赶路要紧。”
他们迅速通过了这一连串的小国,天气渐渐转寒,前方又出现了一个叫霍利习弥加国的国家,该国又称火寻国,地连咸海,是玄奘西行所经过的最西边的国家。
从火寻国开始,玄奘不再往西南行,而是取道东南。
这一日他们渡过缚刍河,南行五百里,抵达货利习弥伽国。
自打离开飒秣建国,众人已经马不停蹄地行走了两个多月,人马俱已精疲力竭,因而摩咄提议,在此歇息数日。
玄奘叹道:“我知道你们都很辛苦,我何尝又不想歇息几日?只是时令已至深秋,如果不能趁着现在天气还好多赶些路,冬日一至,大雪封山,路便难行了。”
摩咄想想也是,于是便不再坚持,一行人在货利习弥伽国仅停留了一宿,便又向着东南方向进发了。
再行三百余里,经羯霜那国,便进入乱山丛中,四周峰峦重叠,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一样,蔚为壮观。山间白雪皑皑,绝少人行。奇怪的是,脚下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向前延伸,不知通向何方。
众人在这艰险的小路上一脚高一脚低地走了十几天,也没能走出这群山的迷魂阵。沿途既未发现人烟村落,又缺少水草干粮,着实感到疲累难支了。
“这是什么地方?”面对夕阳下的群山,玄奘以手遮额,自言自语道。
“谁知道这是什么鬼地方?”在山区走了那么久,脚掌都磨烂了,还没走出去,摩咄也不禁有些心浮气燥,“对了阿克多,你去过的地方也不少,可知这是什么地方吗?”
阿克多想了想,道:“弟子猜想,快到铁门峰了。”
“啊哈!我知道了,”摩咄一拍手,“过了铁门关,就是睹货逻国的地界了,那里可是人烟绸密的繁华之地,而且当地的人虔信佛法!”
“可是,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到达铁门关,”阿克多并不乐观,“这一带地形太复杂,很容易迷路。我也只在多年前走过一次,记得前面有个山谷叫什么黑豹之口的,上面的栈道年久失修,极为险恶,行人稍有不慎,便会掉落下去。”
“喂!我说你小子别吓唬人好不好?”摩咄不满地说道。
玄奘抬起头来,太阳已经完全落山,头顶迅速聚拢着翻滚的乌云,巨大的阴影仿佛遮住了全部的天光,周围越来越暗,浸着寒意的山风让他禁不住打了个冷颤。
“快下雨了,”他说,“我们就在这里宿营,找个不易被山洪冲到的地方。”
阿克多等人也都有此意,回身招呼士兵们迅速下马,取出简易的帐篷,选择了一处高地安营扎寨。
谁知这里的雨来得极快,没等帐篷搭建完成,雨水便夹着冰渣劈头盖脸倾泻而下,将每个人从里到外浇了个透,露在外面的脸和手被刀子般的冰渣划得生疼。
黑夜迅速降临,山谷里弥漫着扰人心绪的雾霭,数丈开外的东西全都变得模糊不清,枝蔓横行的树枝上布满苔藓,在黑暗中看起来犹为恐怖。
一通手忙脚乱,总算搭建好了营地,大伙儿赶紧带着马匹缩进了帐篷里。
夜晚的降水很快便将帐篷浇湿,好在风不甚大,每个帐篷里都拢起了一小堆火,上面架上陶罐烧着热水,拉卡纳又往火里扔了几块石头,大家聚在一起烤火聊天。
“这鬼天气,去飒秣建国之前还热得要死呢,怎么突然间就变得这么冷!”摩咄将手缩在袖筒里,骂道。
拉卡纳笑道:“达官不要着急,再过一会儿,等石头烧热了,就暖和了。”
“是啊,”阿克多道,“怎么说咱们还有帐篷呢。”
“幸好如此。”摩咄不再抱怨,把手伸出来,放在火上烤着。
望着眼前金红色的火苗,玄奘不禁想起了飒秣建国,想起了圣火坛中的火焰,想起了拜火教的祭司们,于是轻轻说道:“温暖,其实是对严寒的一种宽恕。”
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已经进入九月天了,一路之上时有降雪,也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这高山地带,若是等到大雪封山还走不出……
过凌山时的惨痛情景顷刻间又浮现在脑海里。眼下,他只有在心中默默地祈请佛陀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