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在孙仲山的斡旋下,樱木俊一做出了退让。
孙仲山在日本有不少重量级的朋友,自身又有威望,这点小事不需要他出面,只要表达一个意思就行了。
比北洋政府派来的调解专员效率快多了。
林子轩找人把电影拷贝重新剪辑了一下,拿回法租界继续放映,除了虹口区的戏院,公共租界的戏院也取消了禁映。
虹口区是日本人的地盘,经过这件事,以后明星电影公司的电影想要进入恐怕就难了。
就算虹口区的戏院敢放映,日本人也不会去看,反而会在戏院里捣乱。
解决了这件事,林子轩把心思放到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的首映上来。
他要弄的人尽皆知,特别是外国人。
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邀请了美国人和法国人来参加《日出》的首映。
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寻找证人。
在以后的电影史上,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美国人将其壮大,但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人拍摄的,这是会载入电影史册的事情。
为了不让外国人抵赖,林子轩不仅邀请他们看电影,还在英文的报纸上打广告。
之后,他还准备把《津门大侠霍元甲》和《日出》让道格拉斯希拉带回美国,由彼得逊律师卖给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争取在美国公映。
林子轩不记得美国是什么时候有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不过道格拉斯希拉可以确认《日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长片。
以前也有实验性质的有声电影,大多只有几分钟的片长,只能算是电影短片。
对于有声电影这种新生事物,上海各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申报》上的广告:殷明竹开口说话了。
这是《日出》的宣传噱头,这部电影在情节方面没什么可说的,之前排演过话剧,报纸上也报道过,大家都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话剧的失败并不一定就代表电影一定失败。
首先,这是殷明竹主演的电影,大家都想看看殷明竹扮演交际花是什么模样,这就是大明星效应,她有一群固定的粉丝。
其次,这是有声电影,很新奇的玩意,观众为了图新鲜也愿意买票看一看。
最后,话剧和电影不同。
话剧这种舞台表演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舞台上是真人演出,还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能给观众直接的冲击,感觉上更为真实。
电影通过荧幕展现,观众看不到真人,就会觉得和电影中的故事隔了一层,不会那么感同身受,只是把电影当作看戏。
放在《日出》上边来,话剧《日出》看了会让那些上流社会的人难受,但电影版或许会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何况有了话剧的铺垫,他们有了心理准备,接受能力会更强。
这就是林子轩觉得电影版《日出》能够成功的原因。
不过有声电影的出现也让电影有了局限性。
默片时代,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肢体语言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无论那个国家的观众都能大致看懂。
到了有声电影时代,剧情主要通过台词进行推进,不懂外国语言的人很难看懂外国片。
电影剧情是复杂有趣了,可也有了语言和国家的隔阂。
《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外国人能够看懂,《日出》的话他们就看的费劲了。
为此,林子轩还特意为外国人制作了一份翻译小手册,把电影台词翻译出来。
可见,他为了《日出》能够在外国人中间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可谓是费尽心思。
这些外国人看完后电影后,或许会和朋友谈起,或许会写信写日记。
他们都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或者记者,这些消息会传到国外,让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正在放映一部有声电影。
正在林子轩想把明星电影公司和《日出》塞进世界电影史的时候,在美国,一部叫做《纽约假日》的电影正在热映之中。
这部由联美电影公司投资,玛丽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这对好莱坞的金童玉女联袂主演的爱情电影一上映就得到了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首先,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共同出演同一部影片。
其次,这部电影的故事很好,发生在纽约,讲述一位欧洲公主来到纽约访问,和纽约时报的记者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
《纽约假日》无论在投资上,还是演员阵容,以及后期的宣传,都是《上海假日》无法比拟的,所以影片的质量更为出色,票房成绩也更好。
仅仅放映十天,就收获了一百万美元的票房。
业内估计,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可能超过300万美元,这和美国的戏院数量,以及民众的消费水平有关。
在中国,电影是中产阶层的娱乐,而在美国,普通民众每月都能看上电影。
中国的电影只局限在大城市放映,美国的娱乐行业则更为发达,所以《上海假日》在中国获得十万票房就算大卖,《纽约假日》则收获数百万美元的票房。
这就是好莱坞和中国娱乐行业的差距。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一位从中国归来的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向纽约时报的记者透露,他在中国看过一部故事情节类似的中国电影,叫做《上海假日》。
他怀疑《纽约假日》是在抄袭《上海假日》,其中连公主的名字都叫做安妮,一些桥段更是一模一样。
这绝不是巧合。
因为《上海假日》在上海太火爆了,不少在上海的外国人都看过,即便没看过电影,也看过相关报道。
这些外国人回国之后看到《纽约假日》觉得似曾相识,又看到报纸报道,更加确认这是在抄袭《上海假日》。
越来越多的人指责《纽约假日》抄袭了一部中国电影。
于是,《纽约假日》陷入了抄袭门。
这是玛丽碧克馥没有想到的,她根本不知道《上海假日》在中国的影响力,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了丑闻之中。
她反应很快,为了挽回损失,她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承认《纽约假日》是翻拍一部中国电影,而且取得了中国电影公司的翻拍授权,绝不是抄袭。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还在一家影院内放映了《上海假日》。
就这样,《上海假日》终于走进了美国人的视野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在孙仲山的斡旋下,樱木俊一做出了退让。
孙仲山在日本有不少重量级的朋友,自身又有威望,这点小事不需要他出面,只要表达一个意思就行了。
比北洋政府派来的调解专员效率快多了。
林子轩找人把电影拷贝重新剪辑了一下,拿回法租界继续放映,除了虹口区的戏院,公共租界的戏院也取消了禁映。
虹口区是日本人的地盘,经过这件事,以后明星电影公司的电影想要进入恐怕就难了。
就算虹口区的戏院敢放映,日本人也不会去看,反而会在戏院里捣乱。
解决了这件事,林子轩把心思放到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的首映上来。
他要弄的人尽皆知,特别是外国人。
他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邀请了美国人和法国人来参加《日出》的首映。
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寻找证人。
在以后的电影史上,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美国人将其壮大,但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中国人拍摄的,这是会载入电影史册的事情。
为了不让外国人抵赖,林子轩不仅邀请他们看电影,还在英文的报纸上打广告。
之后,他还准备把《津门大侠霍元甲》和《日出》让道格拉斯希拉带回美国,由彼得逊律师卖给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争取在美国公映。
林子轩不记得美国是什么时候有第一部有声电影的,不过道格拉斯希拉可以确认《日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长片。
以前也有实验性质的有声电影,大多只有几分钟的片长,只能算是电影短片。
对于有声电影这种新生事物,上海各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申报》上的广告:殷明竹开口说话了。
这是《日出》的宣传噱头,这部电影在情节方面没什么可说的,之前排演过话剧,报纸上也报道过,大家都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话剧的失败并不一定就代表电影一定失败。
首先,这是殷明竹主演的电影,大家都想看看殷明竹扮演交际花是什么模样,这就是大明星效应,她有一群固定的粉丝。
其次,这是有声电影,很新奇的玩意,观众为了图新鲜也愿意买票看一看。
最后,话剧和电影不同。
话剧这种舞台表演形式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舞台上是真人演出,还有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能给观众直接的冲击,感觉上更为真实。
电影通过荧幕展现,观众看不到真人,就会觉得和电影中的故事隔了一层,不会那么感同身受,只是把电影当作看戏。
放在《日出》上边来,话剧《日出》看了会让那些上流社会的人难受,但电影版或许会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何况有了话剧的铺垫,他们有了心理准备,接受能力会更强。
这就是林子轩觉得电影版《日出》能够成功的原因。
不过有声电影的出现也让电影有了局限性。
默片时代,主要依靠演员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肢体语言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无论那个国家的观众都能大致看懂。
到了有声电影时代,剧情主要通过台词进行推进,不懂外国语言的人很难看懂外国片。
电影剧情是复杂有趣了,可也有了语言和国家的隔阂。
《津门大侠霍元甲》这部电影外国人能够看懂,《日出》的话他们就看的费劲了。
为此,林子轩还特意为外国人制作了一份翻译小手册,把电影台词翻译出来。
可见,他为了《日出》能够在外国人中间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可谓是费尽心思。
这些外国人看完后电影后,或许会和朋友谈起,或许会写信写日记。
他们都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或者记者,这些消息会传到国外,让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正在放映一部有声电影。
正在林子轩想把明星电影公司和《日出》塞进世界电影史的时候,在美国,一部叫做《纽约假日》的电影正在热映之中。
这部由联美电影公司投资,玛丽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这对好莱坞的金童玉女联袂主演的爱情电影一上映就得到了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首先,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共同出演同一部影片。
其次,这部电影的故事很好,发生在纽约,讲述一位欧洲公主来到纽约访问,和纽约时报的记者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
《纽约假日》无论在投资上,还是演员阵容,以及后期的宣传,都是《上海假日》无法比拟的,所以影片的质量更为出色,票房成绩也更好。
仅仅放映十天,就收获了一百万美元的票房。
业内估计,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可能超过300万美元,这和美国的戏院数量,以及民众的消费水平有关。
在中国,电影是中产阶层的娱乐,而在美国,普通民众每月都能看上电影。
中国的电影只局限在大城市放映,美国的娱乐行业则更为发达,所以《上海假日》在中国获得十万票房就算大卖,《纽约假日》则收获数百万美元的票房。
这就是好莱坞和中国娱乐行业的差距。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一位从中国归来的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向纽约时报的记者透露,他在中国看过一部故事情节类似的中国电影,叫做《上海假日》。
他怀疑《纽约假日》是在抄袭《上海假日》,其中连公主的名字都叫做安妮,一些桥段更是一模一样。
这绝不是巧合。
因为《上海假日》在上海太火爆了,不少在上海的外国人都看过,即便没看过电影,也看过相关报道。
这些外国人回国之后看到《纽约假日》觉得似曾相识,又看到报纸报道,更加确认这是在抄袭《上海假日》。
越来越多的人指责《纽约假日》抄袭了一部中国电影。
于是,《纽约假日》陷入了抄袭门。
这是玛丽碧克馥没有想到的,她根本不知道《上海假日》在中国的影响力,聪明反被聪明误,陷入了丑闻之中。
她反应很快,为了挽回损失,她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承认《纽约假日》是翻拍一部中国电影,而且取得了中国电影公司的翻拍授权,绝不是抄袭。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还在一家影院内放映了《上海假日》。
就这样,《上海假日》终于走进了美国人的视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