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字卷 第一百九十三节 贾敬与贾雨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敬看到《江南时报》刊载的消息时,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朝廷动作很快很猛,原本以为可以在南京这边就把漕仓案件压下来,但是看来未能如愿,最终还是被京师都察院那边给接手戳破了,说来说去还是南京都察院没有能控制在自己人手里,压不住。
这也是现实状况,虽然上一轮调整中迫于江南这边的压力,朝廷作了一些让步,比如组建淮扬镇,南京六部人选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江南这边的呼声,但是南京都察院、南京兵部都还掌握在朝廷手里,甚至南京吏部和南京户部朝廷仍然没有能全数放手,当然,也不可能全数放手。
能够放权到这个地步,已经殊为不易了,那也是因为今年北地情况更糟糕,不得不要求南京户部在江南的赋税又增加了一成,引起了江南极大的反弹,用这种妥协才勉强安抚下来。
不过京师朝廷用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来敛财,在贾敬看来那就是黔驴技穷的表现,就算是这一次京通二仓的大案能攫取一把,勉强为朝廷国库弥补一下亏空,但是京通二仓的粮食亏空却是不争的事实,迟早也需要用银子购粮补回去。
随着今年北地大旱带来的绝收减收逐渐变成现实,情况甚至更为恶劣,京通二仓补仓的压力马上就会显现出来,甚至等不到今冬,过了九月,这种担忧情绪就会逐渐蔓延和加重,那个时候只需要稍稍把粮价推波助澜上涨一番,朝廷怎么吃进去的,就得给我怎么吐出来。
当然,前提是江南能死死拖住该上缴的赋税,这个分寸不好把握,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就要恰到好处,让朝廷欲罢不能,到时候突然发难,定能收到奇效。
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贾敬又浏览了一下近期的《观江南》、《两浙快报》,都有关于七月初在京师的这场发卖大会,极尽煽情之能事,估摸着扬州那帮盐商,宁波的海商,还有金陵这帮附庸风雅的士绅,都会被勾起兴趣。
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贾敬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思忖着,朝廷还是有高人啊,居然会想出这一手来,而且还能筹划得如此细致周全,称得上是深谋远虑了。
如果按照原来官府的发卖方式,现在改成这种方式,贾敬估计起码能够增加二到三成的收益,也就是说原本只能发卖一百万两银子的财货,用这种方式就能卖到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三十万两银子,这个增幅不可谓不小。
问题是这种事情如何来破解?贾敬心里也在掂量,扬州、苏州、金陵、宁波、杭州,还有江右、湖广的商人如此多,劝得住一个劝不住十个,而且这样劝的话很容易被暴露。
这是和朝廷作对,现在还不是时候。
贾敬有些头疼,眼睁睁地看着朝廷有这种方式“敛财”回血,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财政压力,居然又要被朝廷有这种方式扳回去一些,委实让贾敬有些心有不甘。
这是谁的招?黄汝良,还是乔应甲?
查处京通二仓大案时,贾敬就预料到了朝廷会用这种方式来回血,但他觉得也不过就是几十万两银子罢了,充其量不超过一百万两银子,而且还得要下大工夫来深挖细查,同样也会激起无数人的反对和攻讦,但没想到居然是龙禁尉和顺天府先动手,后来才是都察院和刑部,而且是各查各的,相互比较竞争,这就有些难搞了。
这两案搞下来,收获应该比自己最初预计的要大不少,贾敬估计应该要增加五成,也就是说朝廷可能会收回一百三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左右,但如果采取这种发买方式,那再增加三成,就比较可观了,逼近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了。
想到这里,贾敬也有些烦躁,每当自己殚精竭虑出招时,看似穷途末路的朝廷却总是能找到一个喘气的机会,这让他很是郁闷,但现在这种时候,还只能忍着,还不是正面对决的时机。
不过这种忍辱负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贾敬知道王爷在京中也有安排布置,原本是打算让楚琦和汪梓年尽早南下来协助自己的,但是后来又留下来了,据说要准备在秋季做点儿事情,具体做什么,怎么做,贾敬没有多问。
王爷下边是各管一摊,贾敬就负责江南这边的钱银事宜,甄氏兄弟协助,这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根本,不容有失,贾敬也没有更多心思去考虑其他。
南边的面上这一块就交给了汤宾尹、缪昌期以及顾天峻几人了,现在也做得不错,起码江南士绅的心气已经被他们给引了起来,现在更有了南京六部官职作为遮掩,很多事情就更顺手了。
楚琦和汪梓年他们不来,贾敬觉得还顺手一些,若是他们来了,谁主谁次,还真不好办,贾敬不想和谁争权夺利,但是当下局面是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不可能因为谁来了,自己就拱手让人,楚琦和汪梓年也不行。
他们不来正好,北方才是他们最熟悉的战场,让他们陪着王爷好好玩一玩,无论胜败,只要王爷最后能成功脱身来江南,那就没问题。
可以说在北地随便他们怎么搞,越乱越好,越烂越好,白莲教也好,辽东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好,西北那些乱军头子也好,能用的尽管用起来,反正打烂都在北地,对江南只有好处。
所以贾敬在信中也提醒义忠亲王,只要能保证脱身来江南,一切就大功告成。
现在唯一让贾敬觉得有些棘手的就是,能控制影响的还只局限于南直隶、两浙、福建、江西四省,始终还是小了一些。
湖广那边还在努力经营运作,顾天峻已经去了湖广,还不清楚情况如何,两广和西南那边是缪昌期在负责联系,但是那边相距太远,王子腾都觉得意义不大,只要控制住湖广,让杨应龙的叛军尽可能在四川、贵州折腾,拖住朝廷一部分精力就足够了。
无意间看到了案桌上的信,是蓉哥儿来的。
在信中蓉哥儿把冯家那个冯铿吹得天花乱坠,说他在永平府的种种,又说他现在回顺天府当了府丞,办了苏大强夜杀案,在京师城中被誉为冯青天云云,也很提携贾家如何如何,……
这倒是让贾敬有些好奇。
冯铿科举一鸣惊人他虽然还在玄真观里也是知晓的,后来提出了开海之略,应该说这个年轻人是有些不一样的见解,但是有见识和具体如何做官那是两回事,无数士子在翰林院才华横溢,誉满京师,但是真正落到了地方或者具体六部里做事,那就一下子打落尘埃。
没想到冯紫英年纪轻轻居然在永平府干得如此有声有色,这让贾敬都颇为震惊。
至于说突然间就被朝廷调回京师担任顺天府丞,在贾敬看来这是一着败笔,多半是齐永泰和叶向高他们搞了什么私相授受。
冯紫英天赋再高,在永平府那等地方或许还能凭借着运气和齐永泰与乔应甲的影响力勉强做出点儿事情来,但是在京师城,在顺天府,可没有人会惯着你。
便是齐永泰这个内阁阁老,也未必能在京师城吃得开,多的是能和齐永泰掰腕子的牛人,你冯紫英只要稍微出些差池,那都察院的御史们可不会管你,乔应甲就算是右都御史,他也管不了那些出身江南的御史们。
但转念一想,吴道南是个不中用的,叶向高和齐永泰能达成这样的妥协,岂不是意味着放任顺天府这个首善之地不管?这显然不可能,那就是这冯紫英真的有些本事?
冯家都是一帮武夫,从冯秦到冯汉再到冯唐,贾敬都认识,但也说不上有多深的交情,未曾想这冯家一帮武夫还能生出一个能做事的文臣出来了,这可真有些不容易。
想到这里,贾敬又想起了贾雨村。
这厮据说是和冯紫英是共过生死的忘年交,临清民变时一起渡劫,到了京师城还能一直维系关系,倒是可以抽个机会好好问一问。
但贾雨村这厮太奸猾,贾敬想到王子腾给他的来信就说,贾雨村是个滑不留手的人物,若是能收服让其为王爷效力,堪当大用,看看金陵在其治下的气象,就知道此人是有些本事的,连南京都察院想要找他的茬子,都被应对得毫无破绽。
问题是如何来把握住这厮的真实心思?贾敬觉得有些棘手,汤宾尹和他接触过几回,滴水不漏,倒是朱国祯和其是湖州乡人,但朱国祯却又认为此人毫无士人风骨,不太愿意和此人打交道,但是此人在金陵府几年,已经颇有些党羽,若是能为王爷所用,倒是一大助力。
贾敬的判断是这厮应该也觉察到了一些什么来,此时是在观望形势,顺便待价而沽。
贾敬看到《江南时报》刊载的消息时,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朝廷动作很快很猛,原本以为可以在南京这边就把漕仓案件压下来,但是看来未能如愿,最终还是被京师都察院那边给接手戳破了,说来说去还是南京都察院没有能控制在自己人手里,压不住。
这也是现实状况,虽然上一轮调整中迫于江南这边的压力,朝廷作了一些让步,比如组建淮扬镇,南京六部人选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江南这边的呼声,但是南京都察院、南京兵部都还掌握在朝廷手里,甚至南京吏部和南京户部朝廷仍然没有能全数放手,当然,也不可能全数放手。
能够放权到这个地步,已经殊为不易了,那也是因为今年北地情况更糟糕,不得不要求南京户部在江南的赋税又增加了一成,引起了江南极大的反弹,用这种妥协才勉强安抚下来。
不过京师朝廷用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来敛财,在贾敬看来那就是黔驴技穷的表现,就算是这一次京通二仓的大案能攫取一把,勉强为朝廷国库弥补一下亏空,但是京通二仓的粮食亏空却是不争的事实,迟早也需要用银子购粮补回去。
随着今年北地大旱带来的绝收减收逐渐变成现实,情况甚至更为恶劣,京通二仓补仓的压力马上就会显现出来,甚至等不到今冬,过了九月,这种担忧情绪就会逐渐蔓延和加重,那个时候只需要稍稍把粮价推波助澜上涨一番,朝廷怎么吃进去的,就得给我怎么吐出来。
当然,前提是江南能死死拖住该上缴的赋税,这个分寸不好把握,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就要恰到好处,让朝廷欲罢不能,到时候突然发难,定能收到奇效。
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贾敬又浏览了一下近期的《观江南》、《两浙快报》,都有关于七月初在京师的这场发卖大会,极尽煽情之能事,估摸着扬州那帮盐商,宁波的海商,还有金陵这帮附庸风雅的士绅,都会被勾起兴趣。
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贾敬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思忖着,朝廷还是有高人啊,居然会想出这一手来,而且还能筹划得如此细致周全,称得上是深谋远虑了。
如果按照原来官府的发卖方式,现在改成这种方式,贾敬估计起码能够增加二到三成的收益,也就是说原本只能发卖一百万两银子的财货,用这种方式就能卖到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三十万两银子,这个增幅不可谓不小。
问题是这种事情如何来破解?贾敬心里也在掂量,扬州、苏州、金陵、宁波、杭州,还有江右、湖广的商人如此多,劝得住一个劝不住十个,而且这样劝的话很容易被暴露。
这是和朝廷作对,现在还不是时候。
贾敬有些头疼,眼睁睁地看着朝廷有这种方式“敛财”回血,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财政压力,居然又要被朝廷有这种方式扳回去一些,委实让贾敬有些心有不甘。
这是谁的招?黄汝良,还是乔应甲?
查处京通二仓大案时,贾敬就预料到了朝廷会用这种方式来回血,但他觉得也不过就是几十万两银子罢了,充其量不超过一百万两银子,而且还得要下大工夫来深挖细查,同样也会激起无数人的反对和攻讦,但没想到居然是龙禁尉和顺天府先动手,后来才是都察院和刑部,而且是各查各的,相互比较竞争,这就有些难搞了。
这两案搞下来,收获应该比自己最初预计的要大不少,贾敬估计应该要增加五成,也就是说朝廷可能会收回一百三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左右,但如果采取这种发买方式,那再增加三成,就比较可观了,逼近一百八十万两银子了。
想到这里,贾敬也有些烦躁,每当自己殚精竭虑出招时,看似穷途末路的朝廷却总是能找到一个喘气的机会,这让他很是郁闷,但现在这种时候,还只能忍着,还不是正面对决的时机。
不过这种忍辱负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贾敬知道王爷在京中也有安排布置,原本是打算让楚琦和汪梓年尽早南下来协助自己的,但是后来又留下来了,据说要准备在秋季做点儿事情,具体做什么,怎么做,贾敬没有多问。
王爷下边是各管一摊,贾敬就负责江南这边的钱银事宜,甄氏兄弟协助,这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根本,不容有失,贾敬也没有更多心思去考虑其他。
南边的面上这一块就交给了汤宾尹、缪昌期以及顾天峻几人了,现在也做得不错,起码江南士绅的心气已经被他们给引了起来,现在更有了南京六部官职作为遮掩,很多事情就更顺手了。
楚琦和汪梓年他们不来,贾敬觉得还顺手一些,若是他们来了,谁主谁次,还真不好办,贾敬不想和谁争权夺利,但是当下局面是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不可能因为谁来了,自己就拱手让人,楚琦和汪梓年也不行。
他们不来正好,北方才是他们最熟悉的战场,让他们陪着王爷好好玩一玩,无论胜败,只要王爷最后能成功脱身来江南,那就没问题。
可以说在北地随便他们怎么搞,越乱越好,越烂越好,白莲教也好,辽东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好,西北那些乱军头子也好,能用的尽管用起来,反正打烂都在北地,对江南只有好处。
所以贾敬在信中也提醒义忠亲王,只要能保证脱身来江南,一切就大功告成。
现在唯一让贾敬觉得有些棘手的就是,能控制影响的还只局限于南直隶、两浙、福建、江西四省,始终还是小了一些。
湖广那边还在努力经营运作,顾天峻已经去了湖广,还不清楚情况如何,两广和西南那边是缪昌期在负责联系,但是那边相距太远,王子腾都觉得意义不大,只要控制住湖广,让杨应龙的叛军尽可能在四川、贵州折腾,拖住朝廷一部分精力就足够了。
无意间看到了案桌上的信,是蓉哥儿来的。
在信中蓉哥儿把冯家那个冯铿吹得天花乱坠,说他在永平府的种种,又说他现在回顺天府当了府丞,办了苏大强夜杀案,在京师城中被誉为冯青天云云,也很提携贾家如何如何,……
这倒是让贾敬有些好奇。
冯铿科举一鸣惊人他虽然还在玄真观里也是知晓的,后来提出了开海之略,应该说这个年轻人是有些不一样的见解,但是有见识和具体如何做官那是两回事,无数士子在翰林院才华横溢,誉满京师,但是真正落到了地方或者具体六部里做事,那就一下子打落尘埃。
没想到冯紫英年纪轻轻居然在永平府干得如此有声有色,这让贾敬都颇为震惊。
至于说突然间就被朝廷调回京师担任顺天府丞,在贾敬看来这是一着败笔,多半是齐永泰和叶向高他们搞了什么私相授受。
冯紫英天赋再高,在永平府那等地方或许还能凭借着运气和齐永泰与乔应甲的影响力勉强做出点儿事情来,但是在京师城,在顺天府,可没有人会惯着你。
便是齐永泰这个内阁阁老,也未必能在京师城吃得开,多的是能和齐永泰掰腕子的牛人,你冯紫英只要稍微出些差池,那都察院的御史们可不会管你,乔应甲就算是右都御史,他也管不了那些出身江南的御史们。
但转念一想,吴道南是个不中用的,叶向高和齐永泰能达成这样的妥协,岂不是意味着放任顺天府这个首善之地不管?这显然不可能,那就是这冯紫英真的有些本事?
冯家都是一帮武夫,从冯秦到冯汉再到冯唐,贾敬都认识,但也说不上有多深的交情,未曾想这冯家一帮武夫还能生出一个能做事的文臣出来了,这可真有些不容易。
想到这里,贾敬又想起了贾雨村。
这厮据说是和冯紫英是共过生死的忘年交,临清民变时一起渡劫,到了京师城还能一直维系关系,倒是可以抽个机会好好问一问。
但贾雨村这厮太奸猾,贾敬想到王子腾给他的来信就说,贾雨村是个滑不留手的人物,若是能收服让其为王爷效力,堪当大用,看看金陵在其治下的气象,就知道此人是有些本事的,连南京都察院想要找他的茬子,都被应对得毫无破绽。
问题是如何来把握住这厮的真实心思?贾敬觉得有些棘手,汤宾尹和他接触过几回,滴水不漏,倒是朱国祯和其是湖州乡人,但朱国祯却又认为此人毫无士人风骨,不太愿意和此人打交道,但是此人在金陵府几年,已经颇有些党羽,若是能为王爷所用,倒是一大助力。
贾敬的判断是这厮应该也觉察到了一些什么来,此时是在观望形势,顺便待价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