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微官 > 第二十章 东海谈笑只说无

第二十章 东海谈笑只说无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重从来不敢轻忽古人的智慧,可眼前这些世家子弟和年轻士子的智慧,沈重还没放在眼里,他们的目的沈重一目了然。

    若能煽动自己为国为民热血赴难,明天南京街头巷尾就会传遍“南都士子折东海,仁心碧血为苍生”的段子,等大义逼着自己去北京送死后,再感叹着挤出几滴眼泪送自己一个“义士”头衔,然后继续热血沸腾地慷慨悲歌,为国为民。可若是自己不上道,那眼前这些忠贞英烈之士,就会伸出正义的大脚,将自己毫不留情地踩翻在地,然后诉一曲“我为天下泣血求,东海竟无半点心”,让自己在江南再也抬不起头来,背着一生的污点成为他们天下扬名的踏脚石。或许这些人中也有几个真心为民的好人,可既然过程和结果一样,谁还在乎他们的本心是不是纯良。

    沈重忍下了掀桌子的冲动,北京之行才刚开始,现在就不能隐忍,后面的漫漫长路又将如何。于是,沈重眼含着热泪,站起对着一众士子一躬到底,起身时已是泣不成声,情绪稍复便热血沸腾地说:“都道天下文运在江南,江南风骨在国子监,今日得见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良心,东海此生无憾。今日得诸位仁兄教诲,方知国事艰难,民生困苦,东海不才,当学诸位大才,慷慨激昂,为民请命。遥思杨升庵先生当年左顺门‘仗义死节,正在今日’的豪情,吾辈当不让先贤,为国为民搏此一击。诸兄此托,东海接了!”说完,双手接过了那张催命的薄纸。

    见沈重接了,众人脸色都是缓和,对沈重的态度一时亲热起来,相继夸赞着沈东海人品才气,整个大堂热闹纷纷。沈重谦虚着和大家交流,尤其是对提出纲要意见的人一一请教,众人也不复当初的倨傲,纷纷报上家世名号,反正不是侍郎的孙子就是御史的子侄,要不就是某世家子弟或是某世族的后辈,一个个放下身份、和颜悦色亲热地邀约着沈重日后定要上门做客,自己必然扫席以待之类的客套话,沈重此时也知道了那个领头的正是福建道御史周宗建的侄子周世安。

    等沈重都询问清楚,便唤掌柜取来纸笔,坐在桌旁写了起来。众人奇怪也都上前围观,便见沈重一笔下去,纸上第一行就是“为国事民生谏天子疏”,不由都是含笑点头,于是便安静地看着沈重写下去。“今南京国子监诸生员,言,自幼学圣人之道,有匡扶国家拯救黎庶之宏愿,不忍国事之艰难,仁爱百姓之困苦,由福建道御史周宗建大人子侄周世安领国子监才俊二十余人,求托草民将其拳拳报国之心达于天子。言,若天子垂怜苍生,当有所更易,则国家百姓之大幸,吾大明必为盛世,天子必为尧舜。草民年幼少文,不知世事,不敢掩其功,特为陛下一一录其名、述其言,愿天子知民意,朝廷得栋梁,贤人有所用,以解天下之困。谏陛下复朝议、处庙堂、勤视事者太长寺少卿赵时用大人次子赵斯达,谏陛下罢厂卫,收税监,轻赋税者兵科给事中甄淑之长子甄谦邹,谏陛下命太子监国事者苏州虎丘曹门曹丹,谏陛下罢方从哲者扬州盐商程家程卜烛,谏陛下启用叶向高、李三才…………………………”

    周围众人看着沈重如此挥毫作疏,一个个脸色都是阴沉下来,互相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若沈重真如此向天子奏对,沈重如何不说,恐怕自家个个都是破家灭门的结局。沈重认真仔细地写完,吹了吹尚未风干的墨迹,抬起头真诚崇拜地对众人说道:“诸位仁兄放心,东海此去必不负所托,定将贤者大名和赤城之言奏于天子,日后国事兴盛,黎民沐恩,兄长们名扬天下,小弟再载酒登门共醉庆贺。”周世安咬牙笑道:“东海这是何苦,你也是江南名士,何必分得如此清楚,吾等年长,能助东海显名于朝野,乃是吾等之责,还是以东海名义,一人上奏即可。”众人也是一起咬着牙笑着附和,非要东海把奏疏改了,换成沈重的名义。沈重自是百般不肯,众人也是坚持成全,沈重便道:“诸位仁兄,小弟虽然自幼孤苦,读书艰难,至今四书不通,五经不熟,可也知道不贪他人之功扬自家之名的道理,如何肯厚颜无耻据为己有。再说,你我之名能否显扬,何足挂齿,这国事民生方是要紧,若天子责问详细,如方从哲因何是小人,做了些什么,人证物证在哪里,又如江南赋税重在哪里,应收多少,数字从何而来,小弟答不上来,使天子不能信服,误了大事如何使得。反之,天子有疑可直接下旨召对调查,诸位仁兄再一一详细条陈,岂不有力。因此,各位哥哥不要再劝,心意小弟领了,但主意已定,不复更改。”周世安等人一头大汗,相互看着没有主意,却实实不能让沈重真将那样的奏疏呈上去,否则没等天子愤怒,自己老子就得先把自己打死。于是周世安强笑道:“东海既然如此说,也罢,就按照你说得,吾等自己直接上疏就是,就不麻烦东海了。”说完如此勉强的借口,众人一拥而上亲热地抢回自己写的纲要和沈重书写得奏疏,看着沈重一副莫名其妙还嚷嚷着索要奏疏为天下尽力的模样,大家都是红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

    那周世安咳嗦一声,岔开话题说道:“此事就是如此,不必再说。吾等倒是听说东海贤弟居然通晓兵事,就请东海为吾等讲讲辽东大局、攻守之策如何?”其他人也是借机起哄,避开刚才的丑事,你一句我一句的重新嚣张起来。沈重对萨尔浒决战的提醒,以及对整个战役的分析总结,引发了朝廷争议,因此万历皇帝暗暗下旨传沈重赴京,听取其对辽东的建议。只是大明朝没有保密意识,就是皇宫内院也是四处漏风,因此这消息已是传得人尽皆知。南京六部和国子监的官员,自是拍着桌子对万历皇帝的糊涂和黄口小儿的沈重一顿大骂,因此南京的文人才俊和国子监一众生员也就都知道了。本就对因为两部书一场戏而名闻天下的沈重嫉妒不服,再听到连皇帝都要垂询他边关战事、辽东战局,更是不忿。因此国子监人等便派人盯着沈重一行,准备等他到了就给他个好看。待一一商量准备充分后,得知沈重已经入住祥云客栈,便先派了先头部队给他个下马威,不想马前失蹄,先折了一阵。

    周世安等人原想着若是沈重中计接了谏言皇帝的差事,就虚情假意吹捧一番,日后再看他被皇帝治罪的笑话。若是推脱不肯谏言,就先责他失了大义,再在兵事上将他驳得无地自容,才算出得口气。此时周世安等人勉强岔开刚才的败局,重新回到预先的步调,便收拾了信心,再次点燃战火,只是因为刚才的丢脸,语气态度软了一些。

    “东海,你说此败乃是因为用兵仓促,实则大谬也。经略、总兵和十一万大军皆已到位,战略布局皆已完成,何谈得上仓促二字。而是因为……………………”

    “东海,你说力量分散,不当四路分击,亦有问题,要知若是合计,奴酋可以依托山高林密以避锋芒,进可远击,退可远遁。愚兄以为……………………”

    “东海可知战守之策,不在前敌应变,而在朝堂妙算。此战之败,乃是国事颓废,国库空虚所至。天子不朝,那方从哲等一干小人却……………………”

    “东海你说杜总兵贪功冒进,不怕寒了前线拼死将士之心,此战之败,非是杜总兵进军神速,而是杨镐不知兵事,指挥失措,料敌不明之过,那杨镐……………………”

    “东海贤弟,勿怪为兄说话直接,也是为了你好。你小小年纪,才读了几本兵书战策,可识得辽东地理……………………”

    ……………………

    ……………………

    沈重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书上关于襄阳大战点评的那一小段文字,拿出来揉碎了再一条条掰开,从中挑剔着沈重的无知和自大。刚开始言语尚还保持着客气,后面简直就是摆着军事大家的样子,指着鼻子将沈重在兵事上的可怜见解驳斥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一个个声音快掀翻了房顶,那口水都喷溅到沈重脸上,手指就要戳破沈重的脸皮,沈重只觉得如同一群苍蝇围着自己团团乱转,心中实是烦闷。等这些兵法大家终于心满意足地住了口,鄙夷地瞧着一言不发的沈重,沈重才感觉到久违的清凉。

    看着等着自己只要敢辩驳,立刻就群起发动的众人,沈重天真无邪装作迷惑地说道:“诸位仁兄刚才突然又不许小弟向天子谏言,小弟还没搞懂,又说些什么小弟知晓兵事,涉及辽东战局之类的话,小弟可就更听不明白了。”

    众人听了先是气势一虚,然后又气沈重装傻,甄谦邹便怒道:“东海何必故作不知,你即在书中妄自点评辽东会战,此时如何装起傻来。是看不起吾等吗?”

    沈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忙苦笑道:“原来如此,诸位仁兄错怪小弟了。想小弟年方十五,自幼穷苦不能读书,如今连童生都不是,如何懂得兵事。想那辽东万里之遥,小弟草民身份,居住乡下山野,又看不得邸报,得不到讯息,又哪里能知晓国家大事和辽东战局,怎谈得上指点朝廷如何用兵。至于那书,原是为了换钱生活,写的时候只求好看,哪里管得了许多,至于所谓兵事点评,都是胡编乱造、纸上谈兵而已”

    赵斯达不信道:“你那襄阳之战为何同萨尔浒之战完全一样?”沈重苦着脸道:“赵兄不应问我,而是应问上天,或是那些辽东的官员,为何竟和我书中的情景一样。”

    曹丹质问道:“那因何天子要宣你入京,垂问边事攻守之策?”沈重更是苦恼似得,委屈地说道:“宫里来的孙公公和南京镇守陈公公说,天子和郑娘娘喜欢小弟的红楼梦,要我带了沈家戏班进京表演,哪里有什么天子问策之事。”

    周世安听了,也是犹豫,问道:“那为何如今南京六部和国子监都传遍了,天子要你入京奏对。”沈重此时反而生起气来,怒道:“周兄因何问我,又不是我传得,为何不问问南京六部和国子监传播之人。这传播消息的不问,却问被传之人,是何道理?”

    曹丹见周世安喏喏不能回答,便说道:“你说不知兵事,不知朝廷布局,不知辽东决战,我却是不信。都说南京翰林院温体仁大人乃是令祖,你必是从他那里得到消息,如今却来糊弄吾等。沈东海,你还想狡辩吗?”

    沈重拍案而起,指着曹丹的鼻子问道:“我与曹兄君子相交,哪怕有误会也当解释化解才对。即便是道不同你我绝交,也不应出恶语辱及先人,混淆祖宗血脉大事。我倒要问问曹丹先生,谁教给你的修养礼仪,你曹家门风可有胡乱指认他人祖先训导!”

    曹丹被沈重羞得无地自容,被辱及家门却无话辩解。要知大明朝以孝道治天下,孝道乃是大道之一,容不得半点错处,沈重的指责光明正大、言语又合着礼仪风俗,自己又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沈重和温家有关系,只得红着脸臊得说不出话来,拱手到地施了大礼赔罪,躲到一边去了。

    甄谦邹解围道:“市井风闻,却不知真假,东海勿怪曹兄。东海既否认此事,自然不假,只是此谣言南京、绍兴两地皆知,不知为何?”沈重说道:“下回甄兄再听了,就揪着他问不就行了,何必问我。”说完看看门外的天色,说道:“今日一见已是尽兴,何不再约来日,各位仁兄且归家休息如何?”众人听了也是无奈,第一次谏言让沈重扇了回来,第二次兵事打在棉花上没了动静,第三次面圣让沈重推托地没有半点破绽,最后曹丹不甘想讥讽人家身世,又被沈重一脚给踢了,不走更待如何。

    沈重瞧着这群人灰溜溜地出去,还不时回头表示不舍之情,不屑地撇撇嘴,施施然上楼睡觉去了。

    周世安等人垂头丧脸地回国子监,心情都是低落。本是被派出来先声夺人打了沈重的气势,回头再群体当众踩上一脚,彻底压死这个异类,不想自己等人先输了一阵,而且还输得不明不白,这回去如何与大伙交代。等到了国子监门口,便见到李三才的孙子李济世和一众好友正要出去夜游,见到周世安等人便笑道:“可是周大将军得胜归朝了。”周世安等人无奈上前致歉,将今夜的情况一一含羞说了,如何下不得手,如何反被斥责,如何算计不成,李济世听了倒来了兴趣,大笑道:“好个油滑刁钻的小子,你们都被他蒙骗了。原以为手到擒来,不想倒是个有心眼儿的,即使如此,倒要交交手。这样,我听说因辽东物资启运,水陆都是堵塞,他们两日后才会进京,这两天必然不会呆在客栈打发时日。你们派人盯住,一旦离了客栈便一拥而上,强了他的家眷车轿到秦淮河畔,镇守太监也不敢因他一人得罪了吾等三千学子,若出了事儿,就推说文人风雅玩笑即可。当众丢了这么大的脸面,看他如何做人,给你们报仇如何。”

    众人听了尽皆大笑,便一路商量着细节一起去秦淮河快活去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