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古钱币价格表参考 [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直百五铢小平光背40元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入蜀后铸于成都,面文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实是虚值钱,面背有内外郭,多光背,亦有背铭篆书为字者,系方孔圆钱记地之始。
直百五铢背“为”80元
直一特小型1000元三国时刘备父子铸于蜀,标明一当五铢百钱,实为虚值过甚,的小钱,径1.5--2CM,重1.3--2克,最轻者不足0.5克,出土多在四川,湖北等地。
直百中小型30元
定平一百小型40元三国时期蜀汉铸币,有大小二种,大者径1.6CM,重2克,小者径1.2CM,重0.6克,钱文夷漫不清,直读光背,出土多在四川。
太平百钱小平60元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体,制作粗疏,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径2.5CM,重3.3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形者。
世平百钱背水波纹1800元
大泉五百小平大样150元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高额虚值大钱,初铸径2.8--3CM,重7--10克,后铸较轻、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150元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大泉当千径3.6CM,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CM,重3.5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泉二千径3.2CM,重11.5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径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600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10000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1400元
大泉五千折五型无定价
唐
1:CONTENT_HEADER2:先秦-秦3:汉-隋4:唐5:五代十国6:北宋7:南宋8:金9:辽10:西夏11:元12:明13:清14: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
--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30元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1元
乾封泉宝隶书小平唐代300元高宗乾封元年铸,以一当开元通宝钱十。钱体略大于开元钱,径2.5厘米,重3.3----3.5克,因铸期短,传世少,出土多在陕西境内。常见多为赝品。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唐代2元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之虚值大钱,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后期减重大小不一,版别甚多,背有星、月、祥云,瑞雀等。当五钱径2.5厘米,重4克上下,当十钱径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唐代1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白铜母线8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祥云4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瑞雀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洪”16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二”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1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重轮5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2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2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二背重轮2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重轮4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1500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0元唐代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铸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2.3厘米,重工业2.5克左右,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短暂,故传世甚少。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背月650元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大样1200元唐德宗建中元年复商州废炉所铸。钱文四字隶书,径2.1--2.3厘米,铜色暗红,钱体薄小,由于铸期短,传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小样8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光背300元乾元二年唐叛将史思明占魏州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溶佛寺铜器得壹元宝大钱。钱文隶书旋读,径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纹多种,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非年号钱,行未久因恶得壹非国运长久之兆,遂改元更铸顺天元宝,故世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月4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13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星一月2000元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120元唐叛将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钱文隶书,径37.5厘米,重20.8克,钱背多有星,月纹,铸行壹年有余,故传世较得壹元宝多。.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星500元
高昌吉利隶书小平大样光背2300元南北朝时高昌国曲氏王朝铸。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20里处,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为王,传世至唐贞观十四年为唐所灭。钱文隶书有北魏气韵,内外郭齐备,素背无文,径2.6--2.67厘米,重12.5克,此钱传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陕西曾有微量出土。
五代十国
1:CONTENT_HEADER2:先秦-秦3:汉-隋4:唐5:五代十国6:北宋7:南宋8:金9:辽10:西夏11:元12:明13:清14: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
--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价格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无定价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12000元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13000元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1600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背月40元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22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150元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1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8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8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150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0000元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50元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2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40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20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70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元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3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40000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25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50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35000元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20000元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极少。.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6000元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30000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5000元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12000元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1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2200元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25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4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22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4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1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5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1000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2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6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4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50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10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20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4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3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500元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无定价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3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6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28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无定价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直百五铢小平光背40元刘备于建安十九年入蜀后铸于成都,面文直百即值一百枚五铢钱,实是虚值钱,面背有内外郭,多光背,亦有背铭篆书为字者,系方孔圆钱记地之始。
直百五铢背“为”80元
直一特小型1000元三国时刘备父子铸于蜀,标明一当五铢百钱,实为虚值过甚,的小钱,径1.5--2CM,重1.3--2克,最轻者不足0.5克,出土多在四川,湖北等地。
直百中小型30元
定平一百小型40元三国时期蜀汉铸币,有大小二种,大者径1.6CM,重2克,小者径1.2CM,重0.6克,钱文夷漫不清,直读光背,出土多在四川。
太平百钱小平60元东汉末或三国初铸币,我文有篆、隶两体,制作粗疏,太有作大者,钱有作金者,亦有作水波者,据建国后考古发掘多在蜀地出土,当属蜀钱,径2.5CM,重3.3克,传世分大小多种,亦有传形者。
世平百钱背水波纹1800元
大泉五百小平大样150元三国吴钱,孙权嘉禾五年始铸,仿王莽大泉,面背有内外郭,一当铢五百,系高额虚值大钱,初铸径2.8--3CM,重7--10克,后铸较轻、小。背无纹饰,有合背钱。
大泉当千小平大样150元三国吴钱,孙权赤乌元年始铸,大泉当千径3.6CM,重14.5克,后铸轻小者径2.5CM,重3.5克,一当五铢钱千,此系高额虚值大钱。大泉二千径3.2CM,重11.5克,尚有大泉当五千者,径3.9CM,其数甚微,集时宜慎之。
大泉当千大样600元
大泉当千折十特大型10000元
大泉二千折二大样1400元
大泉五千折五型无定价
唐
1:CONTENT_HEADER2:先秦-秦3:汉-隋4:唐5:五代十国6:北宋7:南宋8:金9:辽10:西夏11:元12:明13:清14: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
--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铢钱。唐高祖时正式发行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并迅速推行,延绵七百余年的五铢至此结束。高宗乾封元年铸乾封泉宝钱,以一当十,不久即废去。开元通宝的使用,使唐代货币保持了长期的统一与稳定。安史之乱,是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唐肃宗乾元元年发行虚价的“乾元重宝”钱,钱制渐趋混乱。中唐发行“两税法”,以铜钱征税,货币供应不足,武宗会昌元年铸了“会昌开元”钱后才缓解了严重的钱荒。唐代中晚期出现了“重宝”“元宝”等钱名,此后中国的方孔圆钱,形成了记年号,称“宝”的钱制。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都受到了开元钱的影响。唐
名称书体书体币型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30元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国号唐。武德四年废通行1300年的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2.4--2.5厘米,重3.8--4.2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1元
乾封泉宝隶书小平唐代300元高宗乾封元年铸,以一当开元通宝钱十。钱体略大于开元钱,径2.5厘米,重3.3----3.5克,因铸期短,传世少,出土多在陕西境内。常见多为赝品。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唐代2元肃宗乾元元年始铸之虚值大钱,一当十与开元钱并行,后期减重大小不一,版别甚多,背有星、月、祥云,瑞雀等。当五钱径2.5厘米,重4克上下,当十钱径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唐代1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白铜母线8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祥云4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瑞雀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洪”16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二”11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十”1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二背重轮5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2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下月20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二背重轮20元
乾元重宝隶书小平背重轮4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背重轮八星1500元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0元唐代宗大历四年于绛州铸造,钱文隶书,旋读光背,径约2.3厘米,重工业2.5克左右,因含锡,铜色昏浊,制作粗陋。大历钱铸期短暂,故传世甚少。
大历元宝隶书小平背月650元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大样1200元唐德宗建中元年复商州废炉所铸。钱文四字隶书,径2.1--2.3厘米,铜色暗红,钱体薄小,由于铸期短,传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宝隶书小平小样8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光背300元乾元二年唐叛将史思明占魏州称“大圣燕王”建元“应天”溶佛寺铜器得壹元宝大钱。钱文隶书旋读,径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纹多种,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非年号钱,行未久因恶得壹非国运长久之兆,遂改元更铸顺天元宝,故世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月4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月1300元
得壹元宝隶书折十背四星一月2000元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120元唐叛将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阳,自号大燕皇帝,建元顺天,铸顺天元宝,形制,色泽均同于得壹元宝,钱文隶书,径37.5厘米,重20.8克,钱背多有星,月纹,铸行壹年有余,故传世较得壹元宝多。.
顺天元宝隶书折十背月星500元
高昌吉利隶书小平大样光背2300元南北朝时高昌国曲氏王朝铸。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20里处,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为王,传世至唐贞观十四年为唐所灭。钱文隶书有北魏气韵,内外郭齐备,素背无文,径2.6--2.67厘米,重12.5克,此钱传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陕西曾有微量出土。
五代十国
1:CONTENT_HEADER2:先秦-秦3:汉-隋4:唐5:五代十国6:北宋7:南宋8:金9:辽10:西夏11:元12:明13:清14:安南,日本,琉球,朝鲜等
--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的分裂和政权的频繁更替,使货币流通再度陷于紊乱。北方的梁、唐、晋、汉、诸朝,因铜资源缺乏,新钱铸量不多,但制作让究,并明令禁止铁、铅钱的流通。后周世宗时的佛寺铜材铸行“周元通宝”,钱质与铸量均居五代之冠。南方十国铸币量大,类杂,南唐、前蜀、后蜀、尤其如此。楚、南汉曾铸铅、铁钱、蜀钱铁钱。南唐的唐国通宝钱、蜀的大蜀通宝钱和齐的大齐通宝钱的行用表明,以国号铸于钱上,成为一时的风气。钱文篆隶两种书体并行,则为南唐所首创。五代十国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价格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无定价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
天成元宝隶书小样官铸光背12000元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隶书大样官铸光背13000元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隶书小平官铸背月1600元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背月40元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孕星22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合背150元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1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8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80元
周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巨月150元
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0000元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50元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右挑大字280元
通正元宝隶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隶书小平背月40元
光天元宝录书小平光背35元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大字光背20元
乾德元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70元
咸康元宝隶书小平光背50元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闽”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铅质背“殷”3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背星40000元
永隆通宝隶书折五背“闽”月25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五铁质前“殷”5000元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隶书折十光背35000元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光背20000元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极少。.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6000元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30000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5000元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50000元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12000元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1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2200元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25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4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22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4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1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5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1000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2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6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4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50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10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20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4元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3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无定价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500元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10000元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无定价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3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6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28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无定价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