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天子 >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第四十三章 立太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宫,是唐都着名的宫殿。始建于了唐太宗年间,是唐太宗给高祖李渊修的夏宫,用来避署。

    在当时,唐朝的宫殿主要是太极宫,发布政令军令,处理国政都在太极宫。不过,太极宫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地势稍矮,有些潮湿,不宜居住。是以,唐太宗决定在龙首原修建大明宫,给高祖李渊避署。

    到了唐高宗年间,就成了唐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大明宫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这里干燥,再也没有太极宫的潮湿之苦。

    大明宫宫殿很多,宫室很壮丽,很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令、军令都是在这里发布,传到帝国各处,然后再被严格执行。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朝会的主要场所。今天,含元殿里人头攒动,前来上朝的人多不胜数,因为今儿是还都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只要在京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会前来。

    “大朝会啊,多少年未在含元殿举行大朝会了啊。”

    “是呀,好想念含元殿。”

    “含元殿啊含元殿,大唐很多震惊天下的政令军令就是从在这里发布,传遍全国各处,被严格执行。如今,含元殿再复盛况,难得呀难得。”

    群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大声感慨。

    从唐高宗时期,唐朝的主要政令军令就是在含元殿发布的,甚中不乏很多重大政令,影响历史走向。自从武则天定都洛阳后,这里就被放弃了,少有人问津。

    如今,重新在含元殿举行朝会,群臣不能不感慨万千。

    “楚王来了。楚王来了。”就在这时,群臣发见李隆基到了,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见礼。

    与李隆基一起到来的还有李成器、李成义,只是因为李隆基名重天下,群臣自动把二人忽略了,忙着向李隆基见礼。

    “跟着三弟来,我们是倍受冷落呀。”李成器脸上泛着笑容,开起了玩笑。

    “倍受冷落倒在其次,要是去见美人,千万莫与三弟一起去。”李成义调侃一句。

    “哈哈。”群臣放声大笑,李成义这话挺逗的。

    以李隆基的威名,英俊,要是与李隆基一起去见美人的话,包证没有李成器和李成义什么事儿,那绝对是陪衬。

    李成义这一打趣,气氛一下子活跃了,群臣说说笑笑,很是欢喜。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只听贾铭尖细的声音响起。

    群臣忙一肃,按班次站好,个个一脸的肃穆。

    只见李旦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大袖飘飘而来,神采飞扬,与往日里大为不同。

    往日里的李旦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如今当上皇帝了,多了几分神采,多了几分威严。

    来到宝座前,李旦扫视一眼群臣,坐了下来。

    “参见陛下。”群臣忙见礼。

    “平身。”李旦轻启金口。

    “谢陛下。”群臣谢恩,站起身来。

    “今日是还都后的第一个大朝会,你们满脸喜气,一瞧便知你们心里欢喜。没给你们说,朕也很欢喜。”李旦脸上泛着笑容道。

    “呵呵。”群臣发出一阵畅笑声,个个欢天喜地。

    “欢喜归欢喜,国事还是得处置,有本就上奏。”李旦道。

    然后就是群臣开始奏事。虽然还都了,但事儿却不少,有很多事情要处置,这一上奏就是费时老长。

    终于告一段落了,李旦问道:“还有本奏么?”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上奏了。

    “没有本奏了,那朕就说一件事。”李旦站起身来,眼睛瞪圆,道:“众卿皆知,立太子之事争争吵吵近十年,难以决断,以致于各种见不得人的事儿层出不穷,朕多次遇险,九死一生。朕思来想去,这立太子一事不能拖,还是早立早好。”

    武则天一朝为了立太子一事争争吵吵近十年,为了当上太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见不得人的事儿做得很多,多次对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九死一生。

    “朕有六子,成年者有长子成器,次子成义,三子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缓缓道:“朕能当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然,成器年最长,而曾为太子。如何决断,还请众卿畅所欲言。”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没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当上皇帝。甚至于,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为太子,名正言顺。

    可是,李成器是长子,而且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就被立为太子,他也有资格当太子。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没有人说话。

    两人一个“贤”,一个“长”,各有优劣,就看从哪个角度出发了。这事儿,还真是难以决断,群臣不能不慎重。

    “国老,你以为呢?”李旦只得点名了。

    “这……”立太子这事儿来得突然,狄仁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区处,沉吟着道:“一个年长,一个贤明,立长还是立贤皆可,还请陛下裁处。”

    “你……这话不如不说。”李旦很没好气,正因为李旦一时难决,这才找群臣商议,狄仁杰倒好,模棱两可。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区处。”狄仁杰忙解释一句。

    “张柬之,你以为呢?”李旦问张柬之。

    “陛下,此事真是难决。”张柬之沉吟着道:“若是立长的话,大唐不会有问题,至少会八方不动。若是立贤,大唐将倡大。如何区处,还请陛下处置。”

    李成器虽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却也不错,也是一个精明人,守成绝对不会有问题。

    李隆基的才干不需说的,他已经用他非凡的功业证明了这点,若是立他为太子的话,很可能是又一个唐太宗,唐朝发扬光大不在话下。

    究竟如何选择,就要看李旦怎么想了。

    “姚崇呢?”李旦白了张柬之一眼,你等如没说。

    “陛下,臣以为当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坚定追随者,当即表明态度,道:“楚王英明,才智过人,驰骋疆场,大破突厥,灭契丹,建立不世功勋。太宗皇上如此年岁,还未有如此奇功。若立楚王为太子,大唐必将发扬光大,万国臣服。”

    “没错。”

    “我支持楚王。”

    “楚王必为太子。”

    姚崇的话刚落音,一片附和声响起,整个含元殿嗡嗡直响。

    “姚大人所言固然有理,楚王之才智臣也心服,只是长幼有序,哪有以兄事弟的道理,臣以为当立长。”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市场,立时就有大臣反驳。

    “没错。一国之道,必立纲常,先长后幼。立太子,必立长。”立时有大臣附和。

    长幼有序,在古代很有力量,响应的大臣不少。

    宋璟立即反驳,道:“长幼固然重要,然大唐历来立太子以贤明,而不是长幼。太宗本为高祖次子,因功大,定鼎天下,创建大唐,而被立为太子。高宗皇上,并非长子,同样被立为太子,大唐自有大唐的道,不必遵循长幼之道。”

    “附议!”

    “附议!”

    一片响应声响起。

    牛闪闪的皇帝唐太宗,并非李渊的长子,却给立为太子,这是活生生的例证,要群臣不响应也不成。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大臣都响应,总有那么一些古板的大臣坚持长幼之序,道:“高祖立长之意不坚,遂有玄武门之变,骨肉相残之事。陛下,当吸取教训,立长为宜。更要抑制楚王的权势。”

    “没错。太宗皇上权势过盛,功劳过大,建成太子感到巨大的威胁,不得不对付太宗皇上,遂酿成玄武门之变,还请陛下三思。”有大臣极力支持长幼之序。

    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难决。

    李旦的眉头紧拧着。

    “好了,莫争了,我来说几句。”李成器上前一步,挥手阻止群臣争吵,道:“你们看得上我李成器,我很感激。但我要说句公道话,若无三弟,我们家早就遇害了,哪有今日的荣华富贵。我自认不如三弟,这太子之位非三弟莫属。”

    历史上,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这才落到李隆基头上。如今,他还是主动辞让。

    “大哥。”李隆基对这个大哥是很钦佩。

    皇帝,谁不想当?为了当皇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骨肉相残。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就是活生生的明证,而李成器竟然主动放弃,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啊。”群臣大为震惊,一脸的难以置信。

    “我没听错?”

    “有人放弃皇位么?”

    “这好象只有史书中才有记载嘛,我怎遇到了?”

    震惊中的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议论纷纷。

    就是李旦也是震惊,瞪圆眼睛盯着李成器。

    “你们没听错,我不会当太子。”李成器再度肯定一句。

    “真的呀?这……如此高尚,只有周公能与之相比了吧。”群臣对李成器大为赞赏。

    “二弟,我不当太子了,你不会要争吧?”李成器向李成义道。

    “大哥,你说哪里的话。你是长子,你都不当太子了,我这个次子还能争么?我们家是三弟保全的,这太子之位非三弟莫属。”李成义冲李旦道:“还请父皇下旨,立三弟为太子。”

    “好!”李旦欣然应允,笑呵呵的道:“为了太子之位,可以骨肉相残,你们倒好,让来让去。有你们这样亲近的兄弟,父皇欣慰。传旨:李隆基为太子。”

    一场原本难以决断之事,因为李成器的主动放弃,立时就有了结果。

    选定吉日,李旦正式下旨,立李隆基为太子。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