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书如择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选错郎也可以离婚么!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改不离,最好。
何况还有改不了离不掉的。就算改得了离得掉,那损失也无法追回,那影响也无法消除。夫妻双方是会相互影响的。康德甚至说一对夫妻相处日久,就连相貌都会变得接近起来,让人觉得对象对象,当真“一对就像”(其实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都有了共同的情调)。面如此,而况乎心?遇人不淑,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岂是含糊得的?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比如毛泽东,依我看就是线装书读多了。如果多读些翻译书,情况只怕就会两样。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份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艺,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这就要有所选择。
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按照导师和准导师们的选择照单全收是不行的。那个靠不住。媒体上的排行榜当然也靠不住。就算是什么“影响世界历史的xx本书”也未必就是最佳选择。过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现在就一定还影响?再说影响世界历史,又关我们什么事?说到底,读书毕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怎么能让别人来包缆?岂非“包办婚姻”?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在调查“名著导读”一类书籍的销售情况时,一位读者张先生就明确表示他不读,因为感觉像是“第三者插足”“导读”之类的“循循善诱”尚不能接受,况乎“越俎代庖”的替人选书?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文学的趣味)。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想想看吧,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一个读书人,如能有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即便弄得“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没什么不好。但无论老少,最好还是博览群书,什么都读一点。
那么,就不怕看花了眼,或者变成“野狐禅”么?不怕。择书如择偶,又毕竟不是择偶,其实不妨寻花问柳,见异思迁“阅尽人间春色”的。何况“野狐禅”也是禅么!只要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成“正果”管他什么禅呢!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当然,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有新朋友,却也有几个可以终身交往的老朋友。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晚年,能有几本心爱的书为伴,而且常读常新,该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那可真是“幸甚至哉”!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
当然,这是从前。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选错郎也可以离婚么!不过,改行毕竟费事,离婚也很麻烦。能不改不离,最好。
何况还有改不了离不掉的。就算改得了离得掉,那损失也无法追回,那影响也无法消除。夫妻双方是会相互影响的。康德甚至说一对夫妻相处日久,就连相貌都会变得接近起来,让人觉得对象对象,当真“一对就像”(其实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都有了共同的情调)。面如此,而况乎心?遇人不淑,那可真是后患无穷,岂是含糊得的?
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更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比如毛泽东,依我看就是线装书读多了。如果多读些翻译书,情况只怕就会两样。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要了解认识一个人(当然是指那些断文识字多少读点书的人),只要看他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甚至能猜出他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份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终日里尽读些不三不四的玩艺,则其人也难免会有些不三不四。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这就要有所选择。
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按照导师和准导师们的选择照单全收是不行的。那个靠不住。媒体上的排行榜当然也靠不住。就算是什么“影响世界历史的xx本书”也未必就是最佳选择。过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现在就一定还影响?再说影响世界历史,又关我们什么事?说到底,读书毕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怎么能让别人来包缆?岂非“包办婚姻”?中华读书报的记者在调查“名著导读”一类书籍的销售情况时,一位读者张先生就明确表示他不读,因为感觉像是“第三者插足”“导读”之类的“循循善诱”尚不能接受,况乎“越俎代庖”的替人选书?
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人与书之间)。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向为专家学者流不屑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文学的趣味)。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偏狭。想想看吧,山间小溪固然清纯,却何如泥沙俱下的江河,广纳百川的大海?一个读书人,如能有此胸襟,大约也就不怕“选错行”或“选错郎”了。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即便弄得“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没什么不好。但无论老少,最好还是博览群书,什么都读一点。
那么,就不怕看花了眼,或者变成“野狐禅”么?不怕。择书如择偶,又毕竟不是择偶,其实不妨寻花问柳,见异思迁“阅尽人间春色”的。何况“野狐禅”也是禅么!只要能悟得“无上正等正觉”修成“正果”管他什么禅呢!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当然,最好是,每个时期都有新朋友,却也有几个可以终身交往的老朋友。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晚年,能有几本心爱的书为伴,而且常读常新,该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
那可真是“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