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2 招待会的菜单与吃在高泉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就说小萍不喜欢这套嘛……”
农场主管汪琳挺会察言观色的,见小萍叹气,立马改了态度。挽着小萍,带她查看农场的情况。
小萍很熟悉高泉农场,农场还是个空荡荡的大舱室,汪琳还没有主动请缨揽下这一摊的时候,她就来过了。这次来是跟汪琳商量农场该怎么陈列,让星联传媒的摄制组给世人展示什么样的形象。
高泉农场占了三个最大号的舱室,分别是主粮区、蔬菜区和肉食区。每个舱室都是畅通的车间结构,汪琳和小萍等人行走在中间的作业层,这里负责作物的收割包装,因为智能作业系统还没覆盖到这个环节,很多工作还得用人力完成。
主粮和蔬菜区的种植区分割成十多层,面积各有接近一万平米。换算下来,其实也就十来亩地而已。如果是地球上那种传统种植方式,怎么也不可能养活几百号人,靠的是无土人工种植等先进科技。
在星联刚成立的时候,考虑到太空长期作业的后勤保障,夏鸣就将太空农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跟各国农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
星联跟华夏新希望公司的合作是最紧密的,华夏的无土水稻、小麦、蔬菜等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要做到农业工厂化,并且只用很小的面积就解决粮食问题,原有技术还是办不到。
星联先解决了水稻和小麦的太空种植课题,思远号空间站里的太空农场,已经能够供应星联,还有尤纳斯人员的主粮。
在这个项目上,新希望的科学家获得了星门奖,他们做到了亩产万斤,而且是……每月。
亩产多少还是其次,水稻25天一熟,小麦40天一熟,听到这事的华夏人第一个反应就是看看日历,确信现在是2024年而不是196x年。
新希望真的做到了,这也是拜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所赐。
首先是选种,“太空水稻/小麦”是人工杂交(自然转基因)作物,并没有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人工转基因)。毕竟人工转基因的遗传特性保存问题还没解决,无法育种。
有庞大的水稻和小麦基因库支持,科学家很快就杂交出了光反应特性最强的种子,这个特性赋予了它们快速成长的潜力。
而后就是碳化硅半导体技术登场,通过优异的全频谱光电反应特性,以及功耗低、热辐射小的优点,由全新半导体构成的人工日光系统,让无土种植的空间需求也缩小了一大截。
缩短生长期的一个诀窍是人工日光的智能调整,时刻刺激作物的生物循环。另一个诀窍则是智能调节的雾培技术,恰到好处的持续足量推送养分,让作物供应始终处于吸收和吞吐的快节奏状态。
再加上超声波催熟技术,新希望的“星稻3号”和“星麦5号”实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产量和生长周期,而且没有采用人工转基因技术,没有使用催长剂。
这个成就并不意味着同时也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危机,这么高的产量,这么短的周期,从地球农业的角度来看,全是钱堆出来的。人工日光、雾培技术,还有超声波系统,都是耗电大户。
不过在太空,或者移民行星,最不缺的就是电。在地球上,只能等到可控核聚变被广泛应用的未来,粮食生产的思路才会转到这个方向上。
不过新希望的“星稻”和“星麦”,在星联、尤纳斯以及安姆星移民里的口碑却不怎么好。小萍的态度就是鲜明的例子,她粗略扫视了下主粮区的情况,就让汪琳带她去蔬菜区,还特意交代了一句:“这里就随便摄制组怎么拍吧”,汪琳也很自然的点着头,感觉完全不重视这里。
不重视是不可能的,移民的米饭和面包,跟思远号空间站,以及安姆号空间站一样,全来自这种太空粮食。
但怎么说呢,这种主食虽然还远不如科幻小说里那些不可说的宇航食物那样可怕,可快速催熟后的一个结果就是,口感特别差……
或许以后新希望或者其他公司能搞出产量既大口感又好的主粮,但高泉市正在扩建,移民规模会不断扩大,新希望的所有技术力量都放在了继续提升产量,缩短周期上,压根没工夫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想想离那个时候还有多远,就够让人绝望的了。
所以到现在,不管是星联还是尤纳斯的人,包括高泉市民,都开始习惯把米饭作成有内容物的饭团,不然实在难以下咽。
进到蔬菜区,小萍的表情就晴朗了很多。
除了通常的大豆、白菜、萝卜、莴苣、土豆、西红柿、黄瓜等等,还有韭菜等各种时令蔬菜,当然在这里就算不上时令了。同样采用了智能日光和雾培技术,加上超声波催熟,周期和产量都足以供应上千人。
看到某物,小萍开心的道:“有空心菜了呀?”
“上一趟飞船带过来的种子,全用来育苗了,差点没成功。”
汪琳自豪的说着,但后面的语气就沉下去了:“还有豌豆尖和油菜花,都是家里人寄的,花了好几万块,摊下来一斤上千块钱,他们也真是……”
汪琳是西川人,原本就是菜农,家里就她一个得了星门综合症,就此与丈夫和儿子天人永别。虽然还能通过网络收到家人消息,星联偶尔开通的“星门快递”也能送点东西过来,但这种生活,显然说不上幸福。
小萍正想说点安慰的话,汪琳笑着揽住小萍:“小政委,别顾着做我的思想工作,大家都在担心你呢。”
小萍笑道:“我很好啊,成天忙得不行,可没工夫想东想西。”
“那可不行哟,别把青春都耗在咱们身上”,汪琳眨眼:“该谈男朋友了哦。”
小萍红了脸:“解决大家的物质生活都忙不过来,汪婶你还想解决大家的精神生活?”
“说得是呢”,汪琳叹气:“平日里就过得清汤寡水的,飞船运过来的调料贵得不行,大家都在催我们尽快搞调味品,我们这点人哪里忙得过来。而且花椒辣椒那些东西,新希望没弄出种子和工艺,就我们自己,种那么点可解决不了问题。”
絮叨了一通,汪琳才意识到什么,赶紧道:“啊,我这不是抱怨,老实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地球上还好一些,可人嘛,就是老想着更好的。”
小萍摆手:“汪婶别在意,我也是一样啊。现在人太少,只能将就下。等人多了,肯定会好起来的。”
“听说下一批有好几千人,那得搭多大的罩子,农场得有多大,粮食才够吃啊。”
汪婶也有些向往,高泉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少。她这个高泉农场只有十来个人,就已经是除市政府和学校之外的最大单位了。
“这样吧,新希望的作物不是重点,汪婶你要向摄制组重点介绍你自己弄出来的蔬菜……”
小萍正跟汪婶讨论着,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出现,招呼道:“小萍,汪姐,正在忙呢?”
“魏主任,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魏叔,有事吗?”
魏江山,高泉市“市民委员会”主任,相当于市议会的议长。对高泉市的市民来说,还不太习惯把人工智能当市长,市委会的主任就被当作父母官。
“明儿不是摄制组要来吗?接待工作我得亲自过手才放心啊,这是来找汪姐商量食材的。”
魏江山之前是某市的小领导,说话做事依旧带着官气,其实并不适合议长这个职位。不过平日都是以居委会或者业委会主任自居,很尽心的帮大家办事,大家还是很信任他。
小萍笑道:“魏叔,官僚病又犯了啊,小欢姐她们可不在意这个。”
“别人不在意,不等于咱们就可以不上心”,魏江山严肃的说:“这里也算是咱们的家了,贵客上门,什么事都不是小事!小萍啊,你想想,要是夏主席到你家里,你会还是那么随意吗?”
“呃……这、这不一样啊”,小萍微微脸红的说:“他是我的大boss,怎么做是另一套规则呀。”
“其实差不多嘛”,汪琳也说:“我们这辈子都欠着星联的,住在这里也算是星联的租客,把日子过下去就是给星联还债,这么一算,夏主席也是咱们的老板哦。”
“是这个道理!”魏江山扯起了其他的话题:“你看,高泉市的市长是妈祖,咱们都是租客,可还有人心思不对,想搞什么党支部。在这里,妈祖不就是党和政府吗?”
他神奇的将话题转了回来:“搞好接待工作,也是让那些人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免得他们越走越歪,搞到最后下不来台。”
“人啊,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可也得看场合,讲道理啊”,汪琳摇头,魏江山说到的事情,她也看到了苗头,和魏江山一样,她对那些满心想着靠政治爬高枝的人很没好感。
“魏叔也不要太敏感,我们星联不会干涉大家怎么过日子的,只要照着程序做决策,执行的事让妈祖搞定就好了。有矛盾,不要去激化,让大家做决定。”
小萍当然也清楚高泉市最近的暗流,不过她不怎么放在心上,朝魏江山眨眨眼,调皮的道:“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这样就够了。”
魏江山拍额道:“对对!这条我理解得还不如小萍深,半辈子的官真是白当了!”
这事也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说过就放到一边了,三人一同巡视下去,
魏江山过来,不仅是选食材,还要汪琳帮忙敲定明天欢迎宴会的菜单,小萍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假公济私的点了好几个菜。
巡视完蔬菜区,三人又来到肉食区,这里就不是汪琳的主场了,负责人瞿胜军曾经当过奶农,懂一点畜牧知识,再有pei帮忙,勉强扛起了高泉市的“畜牧业”。
高泉市“畜牧业”的根子是一批“太空猪/牛/羊”,它们从地球上出发,经过了高g力和零重力的严酷考验,长途跋涉六七亿公里,以十分之一的存活率,为星联、尤纳斯和安姆星移民带去了肉食种子。
以高泉市的规模而言,肉食区养殖的猪牛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里不仅有肉食品供应限制,还得依靠鱼类补充。至于奶牛就更别想了,还是小萍注意到了这事,搭“星门快递”的顺风车,从地球捎了一批奶粉过来,满足小孩的需求。
瞿胜军帮着魏江山选定肉猪,做好了屠宰的准备,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还帮不上什么忙,幸亏移民里有屠夫,他也懂一些。
一边准备,他也一边念叨:“新希望在推销他们的人造肉和克隆肉,咱们不是在种豆子吗?人造肉我准备试试,克隆肉就有点怵了。”
“克隆肉……”
魏江山和汪琳不约而同的露出恐怖的表情,小萍倒不怎么在意,这玩意她已经吃过了。
十来年前,由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推动的人工肉研究,就已经搞出了成熟的技术。用肉牛或者肉猪的干细胞进行增殖,再用3d打印机“编织”出脂肪和肌肉纤维,这么制造出来的肉,跟用克隆技术培养整只活体动物,之后再食用相比,要方便快捷得多。
那时候克隆肉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本太高,也没什么需求。
到了现在,克隆肉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产量高,需要的原料(干细胞)少。星际移民只需要养少量的动物,由它们提供干细胞进行克隆生产,就能源源不断获得新鲜肉食。
不过对现在的人类来说,吃整只克隆活体动物的肉都还有极大的心理障碍,更别提直接吃克隆出来的肉。只是想想,人的肉用这种技术也能很方便的克隆出来,就够倒胃口的了,谁知道到时候吃进肚子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考虑到星际移民的畜牧业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而且对零重力的空间站来说,畜牧业更是糟糕的研究课题,克隆肉就成了肉食品最佳方向之一,星联的成员也成了最初吃螃蟹的勇士。
老实说,小萍觉得克隆肉挺好吃的,克隆用的干细胞都是精挑细选的,3d打印也可以精确控制肉质的紧密度。但如果不是星联自己出产的克隆肉,小萍还是决定,除非自己的pei可以精确探测克隆肉的成分,否则她是不会吃的。
所以,小萍没对克隆肉发表什么意见。
至于人造肉,魏江山笑道:“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有一阵子也兴吃用豆腐干做的人造肉,如果还是那种东西就算了。”
“说的也是呢,跟素斋没什么区别”,瞿胜军也笑了。
看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安姆星移民来说,吃肉依旧会是个老大难问题。
当然这不意味着明天的招待会没什么肉,为了接待摄制组,魏江山专门发起了一个接待预算案的全市投票,拿到的预算足够买下肉食区的一半猪牛羊。
“总感觉这是螺蛳壳上做法场,没啥必要啊,直接调拨就好了,还花什么钱,不都是星联的东西嘛,就连咱们呼吸的空气,都不是自己搞出来的……”
魏江山用pei付了肉款,瞿胜军看着pei上跳动的数字,有些好笑的抱怨着。
“试验,这是试验”,小萍有些心虚的说。
高泉市的“法定货币”依旧是软妹币,星联还没工夫来打理移民区的经济,丢给了星联科学院的社会研究部,当成一项社会试验,由那些靠pei学贯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自己折腾。
现在高泉市执行的是一套过渡方案,基础还建立在软妹币上,由星联提供软妹币,支撑整座城市的经济运转。
小萍之所以心虚,是因为她也是这套方案的制定者之一,从表面上看,方案的确有些儿戏。
整座城市都是星联建起来的,移民们的工作也是被安排的,城市的运行和管理,也是由妈祖在支撑,从某种角度上看,移民更像是高泉市的寄生品。
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星联依旧给移民们算工资,再收税,所有的生活物资,甚至包括空气,都算成钱。城市的基建也算成移民的负债,由移民分期负担。
于是在高泉市出现了很搞笑的情况,比如魏江山,他每个月工资有四五万,但实际拿到手的只有十分之一。还好需要用钱买的东西大多都很便宜,尤其是保证基本生活的食物,也就是移民自己弄起来的服务业,以及肉、调味品等紧缺物资的价格比较可怕。
即便是这样,大多数人也都清楚,他们的负债,别说这辈子,再有十辈子,也都还不完。
只是这么弄有些怪异,星联直接搞成计划经济,没多少人会说不。
“等移民多了,会有变化的”,小萍只能这么说了,毕竟星联都还没理顺自己的内部经济体系。
“明天厨师忙得过来吗?”搞定了肉材,瞿胜军自告奋勇的道:“要不我也来帮忙?”
“正要跟你说这个呢……”
魏江山跟瞿胜军聊着,小萍悄悄呼叫了小欢的pei。
“小欢姐,大家都很热情呢,连菜单都很认真的讨论了好几遍,明天的招待会千万别爽约啊。”
“好麻烦哦,我派个机器人来行不行啊。”
“有红烧牛腩,清蒸鲟鱼,宫保肉丁……”
“嘶……我来我来!”(未完待续。)
“我就说小萍不喜欢这套嘛……”
农场主管汪琳挺会察言观色的,见小萍叹气,立马改了态度。挽着小萍,带她查看农场的情况。
小萍很熟悉高泉农场,农场还是个空荡荡的大舱室,汪琳还没有主动请缨揽下这一摊的时候,她就来过了。这次来是跟汪琳商量农场该怎么陈列,让星联传媒的摄制组给世人展示什么样的形象。
高泉农场占了三个最大号的舱室,分别是主粮区、蔬菜区和肉食区。每个舱室都是畅通的车间结构,汪琳和小萍等人行走在中间的作业层,这里负责作物的收割包装,因为智能作业系统还没覆盖到这个环节,很多工作还得用人力完成。
主粮和蔬菜区的种植区分割成十多层,面积各有接近一万平米。换算下来,其实也就十来亩地而已。如果是地球上那种传统种植方式,怎么也不可能养活几百号人,靠的是无土人工种植等先进科技。
在星联刚成立的时候,考虑到太空长期作业的后勤保障,夏鸣就将太空农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跟各国农业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展开了深入合作。
星联跟华夏新希望公司的合作是最紧密的,华夏的无土水稻、小麦、蔬菜等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要做到农业工厂化,并且只用很小的面积就解决粮食问题,原有技术还是办不到。
星联先解决了水稻和小麦的太空种植课题,思远号空间站里的太空农场,已经能够供应星联,还有尤纳斯人员的主粮。
在这个项目上,新希望的科学家获得了星门奖,他们做到了亩产万斤,而且是……每月。
亩产多少还是其次,水稻25天一熟,小麦40天一熟,听到这事的华夏人第一个反应就是看看日历,确信现在是2024年而不是196x年。
新希望真的做到了,这也是拜其他领域的技术进步所赐。
首先是选种,“太空水稻/小麦”是人工杂交(自然转基因)作物,并没有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人工转基因)。毕竟人工转基因的遗传特性保存问题还没解决,无法育种。
有庞大的水稻和小麦基因库支持,科学家很快就杂交出了光反应特性最强的种子,这个特性赋予了它们快速成长的潜力。
而后就是碳化硅半导体技术登场,通过优异的全频谱光电反应特性,以及功耗低、热辐射小的优点,由全新半导体构成的人工日光系统,让无土种植的空间需求也缩小了一大截。
缩短生长期的一个诀窍是人工日光的智能调整,时刻刺激作物的生物循环。另一个诀窍则是智能调节的雾培技术,恰到好处的持续足量推送养分,让作物供应始终处于吸收和吞吐的快节奏状态。
再加上超声波催熟技术,新希望的“星稻3号”和“星麦5号”实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产量和生长周期,而且没有采用人工转基因技术,没有使用催长剂。
这个成就并不意味着同时也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危机,这么高的产量,这么短的周期,从地球农业的角度来看,全是钱堆出来的。人工日光、雾培技术,还有超声波系统,都是耗电大户。
不过在太空,或者移民行星,最不缺的就是电。在地球上,只能等到可控核聚变被广泛应用的未来,粮食生产的思路才会转到这个方向上。
不过新希望的“星稻”和“星麦”,在星联、尤纳斯以及安姆星移民里的口碑却不怎么好。小萍的态度就是鲜明的例子,她粗略扫视了下主粮区的情况,就让汪琳带她去蔬菜区,还特意交代了一句:“这里就随便摄制组怎么拍吧”,汪琳也很自然的点着头,感觉完全不重视这里。
不重视是不可能的,移民的米饭和面包,跟思远号空间站,以及安姆号空间站一样,全来自这种太空粮食。
但怎么说呢,这种主食虽然还远不如科幻小说里那些不可说的宇航食物那样可怕,可快速催熟后的一个结果就是,口感特别差……
或许以后新希望或者其他公司能搞出产量既大口感又好的主粮,但高泉市正在扩建,移民规模会不断扩大,新希望的所有技术力量都放在了继续提升产量,缩短周期上,压根没工夫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想想离那个时候还有多远,就够让人绝望的了。
所以到现在,不管是星联还是尤纳斯的人,包括高泉市民,都开始习惯把米饭作成有内容物的饭团,不然实在难以下咽。
进到蔬菜区,小萍的表情就晴朗了很多。
除了通常的大豆、白菜、萝卜、莴苣、土豆、西红柿、黄瓜等等,还有韭菜等各种时令蔬菜,当然在这里就算不上时令了。同样采用了智能日光和雾培技术,加上超声波催熟,周期和产量都足以供应上千人。
看到某物,小萍开心的道:“有空心菜了呀?”
“上一趟飞船带过来的种子,全用来育苗了,差点没成功。”
汪琳自豪的说着,但后面的语气就沉下去了:“还有豌豆尖和油菜花,都是家里人寄的,花了好几万块,摊下来一斤上千块钱,他们也真是……”
汪琳是西川人,原本就是菜农,家里就她一个得了星门综合症,就此与丈夫和儿子天人永别。虽然还能通过网络收到家人消息,星联偶尔开通的“星门快递”也能送点东西过来,但这种生活,显然说不上幸福。
小萍正想说点安慰的话,汪琳笑着揽住小萍:“小政委,别顾着做我的思想工作,大家都在担心你呢。”
小萍笑道:“我很好啊,成天忙得不行,可没工夫想东想西。”
“那可不行哟,别把青春都耗在咱们身上”,汪琳眨眼:“该谈男朋友了哦。”
小萍红了脸:“解决大家的物质生活都忙不过来,汪婶你还想解决大家的精神生活?”
“说得是呢”,汪琳叹气:“平日里就过得清汤寡水的,飞船运过来的调料贵得不行,大家都在催我们尽快搞调味品,我们这点人哪里忙得过来。而且花椒辣椒那些东西,新希望没弄出种子和工艺,就我们自己,种那么点可解决不了问题。”
絮叨了一通,汪琳才意识到什么,赶紧道:“啊,我这不是抱怨,老实说,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地球上还好一些,可人嘛,就是老想着更好的。”
小萍摆手:“汪婶别在意,我也是一样啊。现在人太少,只能将就下。等人多了,肯定会好起来的。”
“听说下一批有好几千人,那得搭多大的罩子,农场得有多大,粮食才够吃啊。”
汪婶也有些向往,高泉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少。她这个高泉农场只有十来个人,就已经是除市政府和学校之外的最大单位了。
“这样吧,新希望的作物不是重点,汪婶你要向摄制组重点介绍你自己弄出来的蔬菜……”
小萍正跟汪婶讨论着,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出现,招呼道:“小萍,汪姐,正在忙呢?”
“魏主任,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魏叔,有事吗?”
魏江山,高泉市“市民委员会”主任,相当于市议会的议长。对高泉市的市民来说,还不太习惯把人工智能当市长,市委会的主任就被当作父母官。
“明儿不是摄制组要来吗?接待工作我得亲自过手才放心啊,这是来找汪姐商量食材的。”
魏江山之前是某市的小领导,说话做事依旧带着官气,其实并不适合议长这个职位。不过平日都是以居委会或者业委会主任自居,很尽心的帮大家办事,大家还是很信任他。
小萍笑道:“魏叔,官僚病又犯了啊,小欢姐她们可不在意这个。”
“别人不在意,不等于咱们就可以不上心”,魏江山严肃的说:“这里也算是咱们的家了,贵客上门,什么事都不是小事!小萍啊,你想想,要是夏主席到你家里,你会还是那么随意吗?”
“呃……这、这不一样啊”,小萍微微脸红的说:“他是我的大boss,怎么做是另一套规则呀。”
“其实差不多嘛”,汪琳也说:“我们这辈子都欠着星联的,住在这里也算是星联的租客,把日子过下去就是给星联还债,这么一算,夏主席也是咱们的老板哦。”
“是这个道理!”魏江山扯起了其他的话题:“你看,高泉市的市长是妈祖,咱们都是租客,可还有人心思不对,想搞什么党支部。在这里,妈祖不就是党和政府吗?”
他神奇的将话题转了回来:“搞好接待工作,也是让那些人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免得他们越走越歪,搞到最后下不来台。”
“人啊,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可也得看场合,讲道理啊”,汪琳摇头,魏江山说到的事情,她也看到了苗头,和魏江山一样,她对那些满心想着靠政治爬高枝的人很没好感。
“魏叔也不要太敏感,我们星联不会干涉大家怎么过日子的,只要照着程序做决策,执行的事让妈祖搞定就好了。有矛盾,不要去激化,让大家做决定。”
小萍当然也清楚高泉市最近的暗流,不过她不怎么放在心上,朝魏江山眨眨眼,调皮的道:“相信群众,发动群众,这样就够了。”
魏江山拍额道:“对对!这条我理解得还不如小萍深,半辈子的官真是白当了!”
这事也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说过就放到一边了,三人一同巡视下去,
魏江山过来,不仅是选食材,还要汪琳帮忙敲定明天欢迎宴会的菜单,小萍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假公济私的点了好几个菜。
巡视完蔬菜区,三人又来到肉食区,这里就不是汪琳的主场了,负责人瞿胜军曾经当过奶农,懂一点畜牧知识,再有pei帮忙,勉强扛起了高泉市的“畜牧业”。
高泉市“畜牧业”的根子是一批“太空猪/牛/羊”,它们从地球上出发,经过了高g力和零重力的严酷考验,长途跋涉六七亿公里,以十分之一的存活率,为星联、尤纳斯和安姆星移民带去了肉食种子。
以高泉市的规模而言,肉食区养殖的猪牛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里不仅有肉食品供应限制,还得依靠鱼类补充。至于奶牛就更别想了,还是小萍注意到了这事,搭“星门快递”的顺风车,从地球捎了一批奶粉过来,满足小孩的需求。
瞿胜军帮着魏江山选定肉猪,做好了屠宰的准备,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还帮不上什么忙,幸亏移民里有屠夫,他也懂一些。
一边准备,他也一边念叨:“新希望在推销他们的人造肉和克隆肉,咱们不是在种豆子吗?人造肉我准备试试,克隆肉就有点怵了。”
“克隆肉……”
魏江山和汪琳不约而同的露出恐怖的表情,小萍倒不怎么在意,这玩意她已经吃过了。
十来年前,由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推动的人工肉研究,就已经搞出了成熟的技术。用肉牛或者肉猪的干细胞进行增殖,再用3d打印机“编织”出脂肪和肌肉纤维,这么制造出来的肉,跟用克隆技术培养整只活体动物,之后再食用相比,要方便快捷得多。
那时候克隆肉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本太高,也没什么需求。
到了现在,克隆肉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产量高,需要的原料(干细胞)少。星际移民只需要养少量的动物,由它们提供干细胞进行克隆生产,就能源源不断获得新鲜肉食。
不过对现在的人类来说,吃整只克隆活体动物的肉都还有极大的心理障碍,更别提直接吃克隆出来的肉。只是想想,人的肉用这种技术也能很方便的克隆出来,就够倒胃口的了,谁知道到时候吃进肚子里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考虑到星际移民的畜牧业是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而且对零重力的空间站来说,畜牧业更是糟糕的研究课题,克隆肉就成了肉食品最佳方向之一,星联的成员也成了最初吃螃蟹的勇士。
老实说,小萍觉得克隆肉挺好吃的,克隆用的干细胞都是精挑细选的,3d打印也可以精确控制肉质的紧密度。但如果不是星联自己出产的克隆肉,小萍还是决定,除非自己的pei可以精确探测克隆肉的成分,否则她是不会吃的。
所以,小萍没对克隆肉发表什么意见。
至于人造肉,魏江山笑道:“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有一阵子也兴吃用豆腐干做的人造肉,如果还是那种东西就算了。”
“说的也是呢,跟素斋没什么区别”,瞿胜军也笑了。
看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安姆星移民来说,吃肉依旧会是个老大难问题。
当然这不意味着明天的招待会没什么肉,为了接待摄制组,魏江山专门发起了一个接待预算案的全市投票,拿到的预算足够买下肉食区的一半猪牛羊。
“总感觉这是螺蛳壳上做法场,没啥必要啊,直接调拨就好了,还花什么钱,不都是星联的东西嘛,就连咱们呼吸的空气,都不是自己搞出来的……”
魏江山用pei付了肉款,瞿胜军看着pei上跳动的数字,有些好笑的抱怨着。
“试验,这是试验”,小萍有些心虚的说。
高泉市的“法定货币”依旧是软妹币,星联还没工夫来打理移民区的经济,丢给了星联科学院的社会研究部,当成一项社会试验,由那些靠pei学贯古今中外的经济学家自己折腾。
现在高泉市执行的是一套过渡方案,基础还建立在软妹币上,由星联提供软妹币,支撑整座城市的经济运转。
小萍之所以心虚,是因为她也是这套方案的制定者之一,从表面上看,方案的确有些儿戏。
整座城市都是星联建起来的,移民们的工作也是被安排的,城市的运行和管理,也是由妈祖在支撑,从某种角度上看,移民更像是高泉市的寄生品。
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星联依旧给移民们算工资,再收税,所有的生活物资,甚至包括空气,都算成钱。城市的基建也算成移民的负债,由移民分期负担。
于是在高泉市出现了很搞笑的情况,比如魏江山,他每个月工资有四五万,但实际拿到手的只有十分之一。还好需要用钱买的东西大多都很便宜,尤其是保证基本生活的食物,也就是移民自己弄起来的服务业,以及肉、调味品等紧缺物资的价格比较可怕。
即便是这样,大多数人也都清楚,他们的负债,别说这辈子,再有十辈子,也都还不完。
只是这么弄有些怪异,星联直接搞成计划经济,没多少人会说不。
“等移民多了,会有变化的”,小萍只能这么说了,毕竟星联都还没理顺自己的内部经济体系。
“明天厨师忙得过来吗?”搞定了肉材,瞿胜军自告奋勇的道:“要不我也来帮忙?”
“正要跟你说这个呢……”
魏江山跟瞿胜军聊着,小萍悄悄呼叫了小欢的pei。
“小欢姐,大家都很热情呢,连菜单都很认真的讨论了好几遍,明天的招待会千万别爽约啊。”
“好麻烦哦,我派个机器人来行不行啊。”
“有红烧牛腩,清蒸鲟鱼,宫保肉丁……”
“嘶……我来我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