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南中之胜,将领功绩(求订阅,打赏!)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了大概半个多时辰,众多吴国使者带着怨恨与愤怒站起身来跟着诸葛恪离开了皇宫回到官驿休息。
而留在皇宫的众多文武百官以及久违正经一回的刘禅望着悻悻而去的诸葛恪及其身后的使团不禁畅然一笑。
坐在武将之首的魏延此刻的心情更是愉悦,他看向坐在上面的诸葛亮不禁连连赞叹道:
“丞相此举甚是高明,末将真是钦佩不已,请允许末将敬丞相一樽美酒!”
“哈哈,文长请。”诸葛亮见魏延露出钦佩的表情,他的脸上也尽是笑容,举着桌上金爵掩面痛饮。
紧接着,坐在下面的丞相府主簿董厥面向与刘禅同坐的诸葛亮拜道:
“丞相,早晨的时候,南中方面传来消息说征西将军已经率领大军撤回,并且把祸乱南中的两个叛军首领也一并押运回来。”
说到这里,刘禅也颇为机灵,他看向红光满面的诸葛亮先一步说道:
“相父,此次征讨南中叛乱,征西将军所带的基层将领颇多,而且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不是也应该提拔提拔一些此次作战的基层优秀人才?”
可见刘禅在日常中并没有疏忽朝政之事,而站在他身后的黄皓脸色却很平淡,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刘禅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皇帝,只有黄皓内心才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跟随刘禅这么多年以来,黄皓了解到的事情比这些文武百官所了解的多得多,而且诸葛亮虽然被刘禅称之为相父,但相比之下对刘禅的了解还是不够多。
自从姜维的到来并没有让刘禅起到过多的注意,但他仅仅不到两年便爬到了征西将军这个位置,也让他的内心有些震动。
而且这些日子他虽然在别人面前表示一种依旧贪玩的态度,但是他却一直都在关注姜维的动向。
听着刘禅如此说,诸葛亮心里颇为欣慰,看来眼前的这个玩世不恭的皇帝并非如此。
“陛下考虑如此周全,亮甚是欣慰,针对于此次南征,伯约所带地方将领颇有功勋,不知陛下打算册封他们为什么官职?”诸葛亮颇有考验意味地对刘禅问道。
既然诸葛亮向他提出考验,那么刘禅也毫不含糊地接受挑战,只不过他接受考验的态度并非很认真,而是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
于是刘禅与诸葛亮对饮一爵美酒后说道:
“除第十三营的将领之外,征西将军所带地方将领有王平,张嶷和马忠这几个人。
朕在查看和听说南中战事的情报之后,便对这三人的安排有了些许想法。
王平乃是相父的参军,他在此次作战中身先士卒,但并没有滥杀无辜,而是以安抚的手段来对待这些叛军,朕想拔他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张嶷本是广汉偏将,而后为征西将军举荐担任成都偏将军,此次作战又跟随王平将军并肩作战,并且提出以安抚为主,武力为辅的策略来安稳南中局面,朕打算让他担任越巂太守,授荡寇将军。
而最后一个马忠原是牂柯太守,此次作战出力最多,并且也多以恩威并施之策对待南中叛军,使得叛军信服归降于大汉,他也是征西将军和相父您力保的将领,基于这等表现,朕破格任用他为庲降都督,授安南将军。”
按照刘禅所说的这些将领,都是诸葛亮想要提拔培养的基层将领,而且刘禅又把他们在征讨南中的功绩说得头头是道,分配官职也很是合理,这让在场的所有文武百官们异常吃惊。
不过诸葛亮虽然表面上不提刘禅这种难见的状态,但实际上他内心很清楚,刘禅只不过是懒得去管那些事情,因为只要他还在,刘禅就不会过多参与朝政,只有这样刘禅才能过着他想过的安逸快活的日子。
却见刘禅微微抬眉示意眼前沉默的诸葛亮,而陷入沉思的诸葛亮也被他那表情缓过神来点头道:
“亮对陛下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这下刘禅松了一口气,他也露出颇为真诚的笑容,至少自己的建议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
紧接着他转身看向黄皓,让他把一卷拟写封赏诏书的帛纸呈上来。
说着,黄皓低着头踩着小碎步把那卷帛纸呈了上来递给刘禅,于是刘禅当着诸葛亮的面开始撰写封赏此次南中征伐有功将领的诏书。
坐在旁边的诸葛亮一边看着刘禅认真仔细地撰写诏书,一边在心中喃喃道:
“先帝呀,其实陛下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愚鲁,虽然您对陛下的不成器而忧虑,但您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陛下都只是不想去触碰这些我们这些人正在做的事。
仔细想想看,我们在陛下周围替他分忧代劳,而陛下又随先帝您经历了生死存亡,当您驾崩西去的那一刻起,陛下就再也不过多询问朝政之事,哎,真是矛盾啊……”
随着此次谈判的首战告捷,大殿之上的蜀国文武们都对明天的谈判抱着必胜的信心,不过坐在大殿之下的执金吾尹赏对这场谈判表示了他的建议。
“丞相,陛下,对于此次谈判虽然首战告捷,但仍还需警惕啊。”
“嗯……执金吾说的在理。”邓芝见尹赏提出此次谈判的情况依旧是个未知数,他点点头看向诸葛亮也附和道:“出使吴国的时候,诸葛恪对于我大汉就持不屑的态度,甚至还有傲慢与偏见。”
这些诸葛亮心知肚明,毕竟是自家侄子,他也不可能不清楚诸葛恪所暴露出的问题。
针对这次两国之间的谈判,诸葛恪在刚开始表现出的态度仍然是他那傲慢与神气,虽然尽可能的收敛他的性格,但在场的人仍然还是注意到了他的不寻常。
“以执金吾所见,接下来应当如何?”见尹赏久违建言献策,诸葛亮当然不能放过他提建议的机会,于是示意让他继续说了下去。
听诸葛亮让他继续说下去,尹赏站起身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我与邓将军出使吴国,发现吴国内部实际上并非那样团结一致,当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他们对于战争却是极其敏感,就石亭之战与合肥之战而言,吴国在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甚至一丁点的领土都没有占到。
因此,我们接下来的突破口,不应当是对某件事情来下手,而是应该在孙权打败仗的事情下手,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他们的锐气……”
过了大概半个多时辰,众多吴国使者带着怨恨与愤怒站起身来跟着诸葛恪离开了皇宫回到官驿休息。
而留在皇宫的众多文武百官以及久违正经一回的刘禅望着悻悻而去的诸葛恪及其身后的使团不禁畅然一笑。
坐在武将之首的魏延此刻的心情更是愉悦,他看向坐在上面的诸葛亮不禁连连赞叹道:
“丞相此举甚是高明,末将真是钦佩不已,请允许末将敬丞相一樽美酒!”
“哈哈,文长请。”诸葛亮见魏延露出钦佩的表情,他的脸上也尽是笑容,举着桌上金爵掩面痛饮。
紧接着,坐在下面的丞相府主簿董厥面向与刘禅同坐的诸葛亮拜道:
“丞相,早晨的时候,南中方面传来消息说征西将军已经率领大军撤回,并且把祸乱南中的两个叛军首领也一并押运回来。”
说到这里,刘禅也颇为机灵,他看向红光满面的诸葛亮先一步说道:
“相父,此次征讨南中叛乱,征西将军所带的基层将领颇多,而且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不是也应该提拔提拔一些此次作战的基层优秀人才?”
可见刘禅在日常中并没有疏忽朝政之事,而站在他身后的黄皓脸色却很平淡,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刘禅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皇帝,只有黄皓内心才清楚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跟随刘禅这么多年以来,黄皓了解到的事情比这些文武百官所了解的多得多,而且诸葛亮虽然被刘禅称之为相父,但相比之下对刘禅的了解还是不够多。
自从姜维的到来并没有让刘禅起到过多的注意,但他仅仅不到两年便爬到了征西将军这个位置,也让他的内心有些震动。
而且这些日子他虽然在别人面前表示一种依旧贪玩的态度,但是他却一直都在关注姜维的动向。
听着刘禅如此说,诸葛亮心里颇为欣慰,看来眼前的这个玩世不恭的皇帝并非如此。
“陛下考虑如此周全,亮甚是欣慰,针对于此次南征,伯约所带地方将领颇有功勋,不知陛下打算册封他们为什么官职?”诸葛亮颇有考验意味地对刘禅问道。
既然诸葛亮向他提出考验,那么刘禅也毫不含糊地接受挑战,只不过他接受考验的态度并非很认真,而是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
于是刘禅与诸葛亮对饮一爵美酒后说道:
“除第十三营的将领之外,征西将军所带地方将领有王平,张嶷和马忠这几个人。
朕在查看和听说南中战事的情报之后,便对这三人的安排有了些许想法。
王平乃是相父的参军,他在此次作战中身先士卒,但并没有滥杀无辜,而是以安抚的手段来对待这些叛军,朕想拔他为讨寇将军,封亭侯。
张嶷本是广汉偏将,而后为征西将军举荐担任成都偏将军,此次作战又跟随王平将军并肩作战,并且提出以安抚为主,武力为辅的策略来安稳南中局面,朕打算让他担任越巂太守,授荡寇将军。
而最后一个马忠原是牂柯太守,此次作战出力最多,并且也多以恩威并施之策对待南中叛军,使得叛军信服归降于大汉,他也是征西将军和相父您力保的将领,基于这等表现,朕破格任用他为庲降都督,授安南将军。”
按照刘禅所说的这些将领,都是诸葛亮想要提拔培养的基层将领,而且刘禅又把他们在征讨南中的功绩说得头头是道,分配官职也很是合理,这让在场的所有文武百官们异常吃惊。
不过诸葛亮虽然表面上不提刘禅这种难见的状态,但实际上他内心很清楚,刘禅只不过是懒得去管那些事情,因为只要他还在,刘禅就不会过多参与朝政,只有这样刘禅才能过着他想过的安逸快活的日子。
却见刘禅微微抬眉示意眼前沉默的诸葛亮,而陷入沉思的诸葛亮也被他那表情缓过神来点头道:
“亮对陛下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
这下刘禅松了一口气,他也露出颇为真诚的笑容,至少自己的建议得到了诸葛亮的肯定。
紧接着他转身看向黄皓,让他把一卷拟写封赏诏书的帛纸呈上来。
说着,黄皓低着头踩着小碎步把那卷帛纸呈了上来递给刘禅,于是刘禅当着诸葛亮的面开始撰写封赏此次南中征伐有功将领的诏书。
坐在旁边的诸葛亮一边看着刘禅认真仔细地撰写诏书,一边在心中喃喃道:
“先帝呀,其实陛下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愚鲁,虽然您对陛下的不成器而忧虑,但您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陛下都只是不想去触碰这些我们这些人正在做的事。
仔细想想看,我们在陛下周围替他分忧代劳,而陛下又随先帝您经历了生死存亡,当您驾崩西去的那一刻起,陛下就再也不过多询问朝政之事,哎,真是矛盾啊……”
随着此次谈判的首战告捷,大殿之上的蜀国文武们都对明天的谈判抱着必胜的信心,不过坐在大殿之下的执金吾尹赏对这场谈判表示了他的建议。
“丞相,陛下,对于此次谈判虽然首战告捷,但仍还需警惕啊。”
“嗯……执金吾说的在理。”邓芝见尹赏提出此次谈判的情况依旧是个未知数,他点点头看向诸葛亮也附和道:“出使吴国的时候,诸葛恪对于我大汉就持不屑的态度,甚至还有傲慢与偏见。”
这些诸葛亮心知肚明,毕竟是自家侄子,他也不可能不清楚诸葛恪所暴露出的问题。
针对这次两国之间的谈判,诸葛恪在刚开始表现出的态度仍然是他那傲慢与神气,虽然尽可能的收敛他的性格,但在场的人仍然还是注意到了他的不寻常。
“以执金吾所见,接下来应当如何?”见尹赏久违建言献策,诸葛亮当然不能放过他提建议的机会,于是示意让他继续说了下去。
听诸葛亮让他继续说下去,尹赏站起身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我与邓将军出使吴国,发现吴国内部实际上并非那样团结一致,当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是他们对于战争却是极其敏感,就石亭之战与合肥之战而言,吴国在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甚至一丁点的领土都没有占到。
因此,我们接下来的突破口,不应当是对某件事情来下手,而是应该在孙权打败仗的事情下手,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他们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