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115章 海外考察(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抱怨归抱怨,但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大家既然选择了参加穿越,那么就必须在这个集体中尽自己的一份力。穿越集团最初的扩张进程中固然会有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岗位,但至少能让成员们清楚地看到前方的希望。不管是越南新娘还是明朝新娘,田叶友也很清楚这些事情对于未来的穿越集团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熬过最初这段创业期,穿越众这几百号人迟早都会成为新政权下各行各业中的特权人物。好日子虽然还比较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
享用完午饭的烧烤大餐之后,两艘船拔锚升帆离开了莺歌海盐场,绕过莺歌咀,沿着海南岛西岸一路向北行进。海南岛西岸的滨海地区有大片的冲积平原,并且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一路沿岸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河流入海口不断出现。海南岛最大的感恩平原就座落在这里,面积超过了四百万亩,几乎全部都是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平原和台地。这样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热带农作物种植,在途中船队多次靠岸,把隶属农业部的那位队员送上岸对土壤进行采样。
这一段滨海平原属于土地肥沃区域,考察队登岸的时候,也能看到远处内陆地区已经开垦出了不少良田。不过相较于农业部所规划的未来大型集体农场来说,目前这里的土地开发程度还纯属于小打小闹而已。
在后世东方市的位置,考察队在船上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海边有人口比较密集的村落。不过当考察队这两艘外形奇怪的帆船出现在海面上之后,几艘漂在海上的小渔船迅速地逃往了岸边,看来又一次被人当作了不速之客。考察队也无意节外生枝,并没有选择在这里登陆,直接绕过海岸岬角,驶往石碌河下游。
石碌河下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河流裹带泥沙长期冲积形成三角洲平原。从考察队所携带的卫星地图上看,石碌河入海口处淤积的泥沙已经让这地方完全无法通行大型船舶。不过或许是考察队提前了四百年来到这里的缘故,河道的泥沙淤积程度倒远没有卫星照片上那么严重。田叶友认为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后世对石碌铁矿的大力开采所造成的,在石碌河上游大面积的地面开采对地表水土的作用直接形成了下游地段的泥沙淤积,算是教科书式的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范例。
船队仅仅只顺着河道逆流上行了几里就打住了。前方的河道变得越来越狭窄,王汤姆很担心船驶入之后到时候没法再调头开出来就麻烦了。至于说坐橡皮冲锋舟倒是能够顺利通行,但这里距离石碌铁矿的位置还有足足三十公里,很显然派一支坐冲锋舟的小分队深入内陆去进行勘测是不太实际的想法。
“看来以后只能在下游靠近入海口的地方修一个换乘码头,海船在那地方停靠之后卸下煤炭,然后用吃水浅的平底货船把煤炭运到上游的铁矿去。”海运部的谢春眼看无法再逆流而上,只好无奈地设计了另一种货运方案。
谢春这家伙一向对于军事行动十分热衷,自从参加了第二次胜利港战斗和火炮的设计讨论会之后,他泡在军警部的时间甚至比海运部还多一些。这次听说执委会的海外分矿计划需要组织一支勘探队,谢春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参加。
“执委会一心想早点开发石碌铁矿,真该让他们亲自来这地方看看,这地方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开发得了的!”田叶友也感叹道:“离海岸这么远,又没法直接通航,到时候还得再复制一次大本营的模式,先在海边建立前进基地,再一点一点地把东西运到内陆去。而且这距离比大本营的两个基地之间远了好几倍,以后要修陆上通道,工程量肯定小不了。”
船队按照卫星地图上的方位,继续向北行驶了几里地之后,抵达了后世的昌化港所在的位置。这里虽然挂有一个港名,但并非大型海港,只是一个临海的小渔港罢了。这里已经处于石碌河入海口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最北端,常年冲刷形成的沙洲在港外外侧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大型防波堤,然后在靠近北岸的内陆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状的港湾,虽然面积比胜利港的港湾要小了不少,但位置和环境都是极佳,就算外面的海面上生产了海啸,海浪也很难波及到这个港湾里来。
船员们在缓缓前行的帆船上不断地测量水文数据,最后确认这个港湾至少可以通行排水量在两千吨上下的船只。如果能够对进入港湾的航道进行更深一步的清理挖掘,那么再大一些的船要驶进港湾也不是问题。未来开发这个港湾所需要做的事情,基本就只剩下在岸边筑起一排供船只停靠的码头和栈桥。
眼看天色渐暗,考察队选择了在这里抛锚停船,并且派出了两支侦查小队对岸边三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简单的搜索侦查。侦查的结果让考察队员们既觉得安心,又略微有些失望——这附近人烟稀少,侦查小队一共也只发现了四五户稀稀落落的人家,甚至连像样的村落都没能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不会有什么能够威胁到这支考察队的力量,但今后执委会想要开发这地方,无疑需要从外地大量运来劳力,这也将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考察队吃过晚餐之后,王汤姆首先安排了夜班的执勤班次,从晚上九点开始到早上六点为止,一共九小时,分为三班执勤换岗。所有人员没有得到允许之前,都不得下船深入内陆。然后按照穿越集团的一贯传统,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聚在船舱的起居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内容主要是整理一下今天一天的考察内容。
晚上八时,考察队按照约定好的时间用电台与大本营取得了联系,并汇报了第一天的考察内容和收获。依靠军用短波电台,考察队即便是去到千里之外,也仍然能方便地与大本营取得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形和天气的影响,不过在这个时空来说,电台是穿越众所能利用的唯一一种快捷高效的长距离联系方式了。
当晚一夜无事,第二天上午船队再次整备出发。由于时间十分充裕,船队并没有急于向西面的北部湾航行,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北上,中午时分便已经抵达了海南岛西岸最大的海湾——儋州湾。
这处海湾的形状与胜利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在较为狭窄的峡口后面藏着一个面积巨大的深水港湾,不过儋州湾的面积却是超过了胜利港的数倍。在后世这里的沿海地带都是非常繁荣的海港,但眼下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那么多的物流需要经过这里转运,海岸上除了一些渔村之外,还可以看到岸边有盐田的存在。
“儋州有煤,可惜品质不算太好,都是褐煤。”田叶友向队友们介绍着自己所知的情况:“事实上我们前期所进口的煤,大部分都是来自儋州。我曾经打过报告希望执委会能考虑主动参与开发儋州的煤矿,不过这里比崖州好像要更麻烦一点,所以执委会暂时不打算把手伸到这边来。”
这个时代海南岛北部的城市当中,除了琼州府城,儋州就应该算是第二了。明廷对于儋州的统治要远远强于地势偏远的崖州,执委会经过反复研究之后认为在目前阶段派人到儋州经营煤矿会有诸多变数,而大本营距离这边基本是隔着整个海南岛,真要有突发状况会导致救援不及,最后还是决定暂时放弃对儋州的直接商贸活动。
考察队并未在儋州湾靠港上岸,只是快速地在港湾里转了一圈之后便飞速离开了。不过当地民众显然不会对这两艘怪船的出现视而不见,很快便有地方保甲将目击的情况报到了儋州城,但因为考察队并没有上岸骚扰民众,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驶出儋州湾之后,船队先在附近找了一处无人的海岸停靠,船员们上岸埋锅造饭。下午两点,船队重新调整航向,向着西方驶去。对于考察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说,这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远离海岸在真正的大海上航行,因此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兴奋。不过负责驾驶船只和计算航线的船员们却没那么轻松,虽然地图上清晰标明了下一个目标所在的位置,但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之下,要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个面积不过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虽然两艘船上都有好几个老船员,但这次他们所面对的陌生海域还是为这段航程制造了不少的困难,船员们必须在航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洋流和风向变化来调整航向。直到天色已经开始变得昏暗,一直站在船头用望远镜瞭望目标的王汤姆才兴奋地叫了起来:“到了到了!我们到目的地了!”
抱怨归抱怨,但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大家既然选择了参加穿越,那么就必须在这个集体中尽自己的一份力。穿越集团最初的扩张进程中固然会有一些比较艰苦的工作岗位,但至少能让成员们清楚地看到前方的希望。不管是越南新娘还是明朝新娘,田叶友也很清楚这些事情对于未来的穿越集团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熬过最初这段创业期,穿越众这几百号人迟早都会成为新政权下各行各业中的特权人物。好日子虽然还比较遥远,但并非遥不可及。
享用完午饭的烧烤大餐之后,两艘船拔锚升帆离开了莺歌海盐场,绕过莺歌咀,沿着海南岛西岸一路向北行进。海南岛西岸的滨海地区有大片的冲积平原,并且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一路沿岸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河流入海口不断出现。海南岛最大的感恩平原就座落在这里,面积超过了四百万亩,几乎全部都是海拔五十米以下的平原和台地。这样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热带农作物种植,在途中船队多次靠岸,把隶属农业部的那位队员送上岸对土壤进行采样。
这一段滨海平原属于土地肥沃区域,考察队登岸的时候,也能看到远处内陆地区已经开垦出了不少良田。不过相较于农业部所规划的未来大型集体农场来说,目前这里的土地开发程度还纯属于小打小闹而已。
在后世东方市的位置,考察队在船上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海边有人口比较密集的村落。不过当考察队这两艘外形奇怪的帆船出现在海面上之后,几艘漂在海上的小渔船迅速地逃往了岸边,看来又一次被人当作了不速之客。考察队也无意节外生枝,并没有选择在这里登陆,直接绕过海岸岬角,驶往石碌河下游。
石碌河下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河流裹带泥沙长期冲积形成三角洲平原。从考察队所携带的卫星地图上看,石碌河入海口处淤积的泥沙已经让这地方完全无法通行大型船舶。不过或许是考察队提前了四百年来到这里的缘故,河道的泥沙淤积程度倒远没有卫星照片上那么严重。田叶友认为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后世对石碌铁矿的大力开采所造成的,在石碌河上游大面积的地面开采对地表水土的作用直接形成了下游地段的泥沙淤积,算是教科书式的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范例。
船队仅仅只顺着河道逆流上行了几里就打住了。前方的河道变得越来越狭窄,王汤姆很担心船驶入之后到时候没法再调头开出来就麻烦了。至于说坐橡皮冲锋舟倒是能够顺利通行,但这里距离石碌铁矿的位置还有足足三十公里,很显然派一支坐冲锋舟的小分队深入内陆去进行勘测是不太实际的想法。
“看来以后只能在下游靠近入海口的地方修一个换乘码头,海船在那地方停靠之后卸下煤炭,然后用吃水浅的平底货船把煤炭运到上游的铁矿去。”海运部的谢春眼看无法再逆流而上,只好无奈地设计了另一种货运方案。
谢春这家伙一向对于军事行动十分热衷,自从参加了第二次胜利港战斗和火炮的设计讨论会之后,他泡在军警部的时间甚至比海运部还多一些。这次听说执委会的海外分矿计划需要组织一支勘探队,谢春也是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参加。
“执委会一心想早点开发石碌铁矿,真该让他们亲自来这地方看看,这地方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开发得了的!”田叶友也感叹道:“离海岸这么远,又没法直接通航,到时候还得再复制一次大本营的模式,先在海边建立前进基地,再一点一点地把东西运到内陆去。而且这距离比大本营的两个基地之间远了好几倍,以后要修陆上通道,工程量肯定小不了。”
船队按照卫星地图上的方位,继续向北行驶了几里地之后,抵达了后世的昌化港所在的位置。这里虽然挂有一个港名,但并非大型海港,只是一个临海的小渔港罢了。这里已经处于石碌河入海口三角洲冲积平原的最北端,常年冲刷形成的沙洲在港外外侧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大型防波堤,然后在靠近北岸的内陆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状的港湾,虽然面积比胜利港的港湾要小了不少,但位置和环境都是极佳,就算外面的海面上生产了海啸,海浪也很难波及到这个港湾里来。
船员们在缓缓前行的帆船上不断地测量水文数据,最后确认这个港湾至少可以通行排水量在两千吨上下的船只。如果能够对进入港湾的航道进行更深一步的清理挖掘,那么再大一些的船要驶进港湾也不是问题。未来开发这个港湾所需要做的事情,基本就只剩下在岸边筑起一排供船只停靠的码头和栈桥。
眼看天色渐暗,考察队选择了在这里抛锚停船,并且派出了两支侦查小队对岸边三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简单的搜索侦查。侦查的结果让考察队员们既觉得安心,又略微有些失望——这附近人烟稀少,侦查小队一共也只发现了四五户稀稀落落的人家,甚至连像样的村落都没能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不会有什么能够威胁到这支考察队的力量,但今后执委会想要开发这地方,无疑需要从外地大量运来劳力,这也将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考察队吃过晚餐之后,王汤姆首先安排了夜班的执勤班次,从晚上九点开始到早上六点为止,一共九小时,分为三班执勤换岗。所有人员没有得到允许之前,都不得下船深入内陆。然后按照穿越集团的一贯传统,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聚在船舱的起居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碰头会,内容主要是整理一下今天一天的考察内容。
晚上八时,考察队按照约定好的时间用电台与大本营取得了联系,并汇报了第一天的考察内容和收获。依靠军用短波电台,考察队即便是去到千里之外,也仍然能方便地与大本营取得联系。当然这种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形和天气的影响,不过在这个时空来说,电台是穿越众所能利用的唯一一种快捷高效的长距离联系方式了。
当晚一夜无事,第二天上午船队再次整备出发。由于时间十分充裕,船队并没有急于向西面的北部湾航行,而是继续沿着海岸线北上,中午时分便已经抵达了海南岛西岸最大的海湾——儋州湾。
这处海湾的形状与胜利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在较为狭窄的峡口后面藏着一个面积巨大的深水港湾,不过儋州湾的面积却是超过了胜利港的数倍。在后世这里的沿海地带都是非常繁荣的海港,但眼下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那么多的物流需要经过这里转运,海岸上除了一些渔村之外,还可以看到岸边有盐田的存在。
“儋州有煤,可惜品质不算太好,都是褐煤。”田叶友向队友们介绍着自己所知的情况:“事实上我们前期所进口的煤,大部分都是来自儋州。我曾经打过报告希望执委会能考虑主动参与开发儋州的煤矿,不过这里比崖州好像要更麻烦一点,所以执委会暂时不打算把手伸到这边来。”
这个时代海南岛北部的城市当中,除了琼州府城,儋州就应该算是第二了。明廷对于儋州的统治要远远强于地势偏远的崖州,执委会经过反复研究之后认为在目前阶段派人到儋州经营煤矿会有诸多变数,而大本营距离这边基本是隔着整个海南岛,真要有突发状况会导致救援不及,最后还是决定暂时放弃对儋州的直接商贸活动。
考察队并未在儋州湾靠港上岸,只是快速地在港湾里转了一圈之后便飞速离开了。不过当地民众显然不会对这两艘怪船的出现视而不见,很快便有地方保甲将目击的情况报到了儋州城,但因为考察队并没有上岸骚扰民众,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驶出儋州湾之后,船队先在附近找了一处无人的海岸停靠,船员们上岸埋锅造饭。下午两点,船队重新调整航向,向着西方驶去。对于考察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说,这都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远离海岸在真正的大海上航行,因此所有人都显得极为兴奋。不过负责驾驶船只和计算航线的船员们却没那么轻松,虽然地图上清晰标明了下一个目标所在的位置,但在没有卫星导航的情况之下,要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个面积不过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虽然两艘船上都有好几个老船员,但这次他们所面对的陌生海域还是为这段航程制造了不少的困难,船员们必须在航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洋流和风向变化来调整航向。直到天色已经开始变得昏暗,一直站在船头用望远镜瞭望目标的王汤姆才兴奋地叫了起来:“到了到了!我们到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