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朝鲜使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即便海汉是世间公认的常胜军,但将领们也从不会对敌人掉以轻心,特别是在距离本土数千里的陌生地区面对后金这样的实力不弱的对手,他们所需考虑的不止是眼下一场战斗的胜败,还有整个地区的局势走向,以及不可忽视的己方后勤补给状况。
如果后金真的在暗中准备大规模的攻势,以海汉目前在辽东的驻军规模和装备状况,应付起来肯定会很吃力,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被敌军突破地峡防线后只能收缩回防到旅顺一线的被动局面。当然了,这暂时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在明知这场战事会给己方带来惨重伤亡的前提下,后金也未必有这么大的魄力来进行一场国战规模的厮杀。
“我会安排这几天加强敌后侦察,看看敌人是不是在背后搞小动作。”钱天敦目前能做的事就是尽快落实情报,侦察任务一直都是由他手下的特战部队挑大梁,这种时候自然也当仁不让。
“我这边会安排好跟你的人衔接配合,要人要马你随时出声。”哈鲁恭应声道。
“海军随时给你留几条船作为机动,回头我安排参谋和你的人联系。”王汤姆也立刻表示了支持。
特战营的前出侦察行动为了隐蔽,过程都是以徒步为主,但在此期间也很有可能会需要其他兵种的配合,比如从海上将侦察小队投送到敌军阵地后方,就要比直接徒步穿越敌军封锁线要安全得多。对于这种任务,特战营倒是已经轻车熟路,钱天敦命令发布下去,侦察连的人马便立刻开动起来,当天夜间两支二十多人的小分队便分别从地峡东西两岸乘船出发,向北边的敌占区悄悄潜入。而随之调动的还有要在敌军阵前执行袭扰任务的骑兵,待天明后他们将会负责在正面行动以吸引敌军注意力,为潜伏到敌军后方的侦察小队腾出空间。
海汉军的行动悄无声息,甚至连驻扎在苏家堡和纪家堡两处屯兵点的外军观察员们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小规模调动。在辽东前线除了南方商团这种走马观花的访问者之外,外军观察员在这里驻扎的时间更久,所参与的军事行动也更多。
他们当中除了来自东江镇的一些高级军官之外,还有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地方武装头目、明军军官等,安南、占城等南海国家的军官,甚至不乏深目高鼻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对于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兴趣,可远比南海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著大多了。
这些外军军官和观察员被请来辽东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其了解海汉在此地的军事行动效果,让他们所在的阵营继续保持对海汉强大军事实力的敬畏之心。而他们在此驻扎期间,也的确是真切地体会到了海汉军哪怕是在距离本土几千里之外的海外殖民地作战,其战斗力也依然强大得可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还能一步步推进,甚至多次在战斗过程中打出了以步克骑的战果。
当然了,能被邀请到这里来观战的,绝大多数都是海汉的盟友或者合作伙伴,再不济也是荷兰这种曾经在海汉手下吃过苦头的手下败将。他们对于海汉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虽然会感叹海汉在对阵后金军期间所取得的战绩,但并不会觉得这个结果有多么不可思议,毕竟海汉军打胜仗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是败了那才会让人感到吃惊。甚至就连早先离开这里的两个商团,那些商人也只是因为海汉军的表现感到兴奋,因为他们早就预计到以海汉军的实力,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很圆满地解决掉对手。
而在他们当中,唯一一个对海汉军的战场表现感到惊讶的人,就是朝鲜使者罗德宪了。此人算是朝鲜国王李倧的亲信之一,也曾代表朝鲜出使后金面见皇太极,在朝鲜政坛上是持亲明远金观点的高官之一。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本该在今年的四月改元称帝,而代表朝鲜前往盛京观礼的使者便是罗德宪,由于拒绝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结果被盛怒之下的皇太极逐出盛京遣返回国,也算是一名有骨气的朝鲜官员了。
在海汉打响金州地峡战役之前,便通过东江镇的渠道,秘密向朝鲜朝廷发出了邀约,希望他们能派出使者造访辽东,观摩海汉与后金之间所进行的战争。在东江总兵沈世魁出面作保之下,终于是说动了朝鲜国王李倧,由其派出使者以非官方身份秘密来到辽东,加入到军事观察员的团队中。
朝鲜国此时所使用的官方文字依然是汉字,而作为亲明派的官员,罗德宪的汉语也说得十分流利,与其他人沟通并无障碍。为了掩盖他的真实身份,海汉这边给他安排的身份是“登州某地民团头目”,这样在那些并不熟悉山东状况的外军军官面前,罗德宪也就不会轻易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了保证消息不会走漏风声,即便是在海汉军中,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也只有一些级别较高的官员。
之所以要如此谨慎,主要还是因为大明、后金与朝鲜之间的微妙关系。朝鲜本是大明藩属国,世代受大明庇佑,就连换国王也得由大明册封才能就职上位。但近年来后金日渐势起,攻击大明的同时也在胁迫朝鲜就范,而处于内忧外患之下的大明自保都有点顾不过来,就更别说保护隔着一片黄海的朝鲜国了。
朝鲜虽然不想对后金俯首称臣,但也不敢公开跟后金对着干,就连过去接济皮岛上的东江镇军民,也都是偷偷摸摸在做。而这突然在辽东冒出来的海汉人,摆出了要与后金不死不休的架势,就算站旁边看热闹的也有可能会被拖下水,朝鲜也不想轻易被后金抓到把柄找麻烦,所以罗德宪才需要如此小心地改换身份,根本不敢让外界知道朝鲜在关注辽东战事。
海汉将领们在罗德宪初到辽东时接见过他一次,然后便将他编入了军事观察员的队伍中,也没有要向朝鲜国提出任何要求的表现,仿佛他并非朝鲜国王派来的使者,而是真的来自山东某地的民团军官。不过这样一来,罗德宪倒也乐得自在,他本来就有点担心这些海汉人会向自己施加政治压力,比如要求朝鲜国表明对后金的敌对态度,又或是要强行结盟等等。但既然海汉人没有主动提出要求,那他来之前所准备的各种应对手段也就不用再使出来了,安心看看热闹就好。
在罗德宪的认知中,大明自然是天下第一厉害的军事力量,后金次之。只是大明近年内乱不停,影响了北方战场上的表现,所以才会被后金暂时压制。至于据说本土在遥远南海边陲的海汉国,罗德宪以前倒是听大明海商和东江镇的军人吹嘘过其武力强大,但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仅仅知道海汉善于海战,并在大明东南海沿海占了不少岛屿。
来到辽东亲眼见识了几场战斗之后,罗德宪才意识到海汉军队的强大可能远远超过了自己以前所听到的那些形容。即便是大明最精锐的官军,应该也很难做到像海汉军这样在战场上完全压制住对手,并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敌军造成大量杀伤。在海汉军的枪炮面前,那些不可一世的金人只能被动挨打,用毫无还手之力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这样被罗德宪惊为天人的表现,在其他外军观察员的口中,就是海汉军的正常发挥而已。罗德宪强忍心中的震惊慢慢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海汉对外扩张便是以军事手段为主,而战无不胜的海汉军也从未让人失望过,他们在战场上一向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对手,来到辽东之后也毫不例外地延续着这样的表现。
在海汉军中看了数日的作战场面之后,罗德宪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一是海汉军的表现绝非运气使然,而是的确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二是海汉人对后金开战绝非一时之气,而是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准备;三是海汉拉来这么多的围观群众,足见其对这场战争的走向有恃无恐;四是到目前为止,金人显然都还没有找到能够与海汉军抗衡的作战方法。
作为朝鲜人,罗德宪当然不可避免地也会悄悄将海汉军与本国武装部队做一个横向比较,但结果无疑是让他大感丧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比较,朝鲜军队似乎都很难与海汉军一战。要说有什么优势,那或许也只有兵力了,但后金军已经充分证明了兵力优势在海汉军面前并不好使,朝鲜连后金都打不过,就更不用说与海汉过招了。
不过在观察团里混的时间长了,罗德宪倒也没多少自卑的情绪了,因为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军官,都没有任何一人敢吹嘘自家军队的实力能与海汉军相媲美,这大概可以说明大家的实力都是半斤八两?罗德宪也没机会见识这些国家的军队,当下便只能如此猜测来安慰自己了。
还有一件让罗德宪比较惊讶的事情,便是东江镇派出了部队参与辽东战事,并且很明显是听从海汉人的调派指挥。这就意味着东江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大明的管束,硬要说这种行为是叛国都不为过。这显然不是部分低级军官瞒着沈世魁干出来的好事,因为罗德宪在来到前线的第三天便见到了沈世魁的侄子,东江镇参将沈志祥,这可是预定了未来要接掌东江镇的希望之星,他的参与就表明这肯定是沈世魁点过头了。
没过多久罗德宪又了解到东江镇二把手金日观的大儿子金平也在辽东这边,专门负责东江镇军民回迁辽东的事务。据说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人员,在海汉的组织之下从皮岛回迁到南边的旅顺,并且会在辽东定居下来。
皮岛上是什么状况,罗德宪还是比较清楚的,而东江镇军民如今能够得到回迁辽东的机会,也就难怪他们会死命抱紧了海汉这条大腿了。罗德宪想起来辽东之前去皮岛面见沈世魁,对方称海汉军为“仁义之师”,原来是早就得了海汉的大好处,也难怪会不遗余力地从中牵线搭桥,让国王派使者到辽东这边来考察了。
海汉的军事实力在后金之上,并且一定程度上掌控住了战争的节奏,这是罗德宪已经可以确认毫无疑问的事实。那么他作为朝鲜使者,就得考虑对方邀请自己来到这里观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警告?拉拢?还是如其他观察员所说的那样,看完打仗之后就赶紧下订单买买买,借这个机会向朝鲜推销先进的武器装备?
除此之外,罗德宪也在考虑,朝鲜从目前的辽东局势中是否能够收获什么好处。既然连东江镇这么落魄的存在都在海汉这里捞到了不小的好处,那朝鲜国如果只是当个看客,也未免有些浪费了这么大好的形势。只是罗德宪一直没有机会与海汉高官作进一步的会谈,暂时也难以摸清对方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在这么一支强大武装力量面前,罗德宪也不敢轻易开口提出要求,只能暂时与其他外军观察员混在一起,一边熟悉辽东环境,一边从侧面了解海汉军的种种事迹。
特战营在敌后实施的侦察行动持续了三天时间,期间两支小分队在金州以北的山林中穿行了百里距离,对后金在官道沿途的驿站进行了侦察。最终的结果让后方的指挥部总算放下心来,在官道沿途并未发现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或物资运输迹象,而如果对方要准备打一场万人为单位的大型战役,那么前期必然会有大量作战物资调拨到前线,而目前看来似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迹象,证明海汉将领们先前的担心是多虑了。
即便海汉是世间公认的常胜军,但将领们也从不会对敌人掉以轻心,特别是在距离本土数千里的陌生地区面对后金这样的实力不弱的对手,他们所需考虑的不止是眼下一场战斗的胜败,还有整个地区的局势走向,以及不可忽视的己方后勤补给状况。
如果后金真的在暗中准备大规模的攻势,以海汉目前在辽东的驻军规模和装备状况,应付起来肯定会很吃力,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被敌军突破地峡防线后只能收缩回防到旅顺一线的被动局面。当然了,这暂时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在明知这场战事会给己方带来惨重伤亡的前提下,后金也未必有这么大的魄力来进行一场国战规模的厮杀。
“我会安排这几天加强敌后侦察,看看敌人是不是在背后搞小动作。”钱天敦目前能做的事就是尽快落实情报,侦察任务一直都是由他手下的特战部队挑大梁,这种时候自然也当仁不让。
“我这边会安排好跟你的人衔接配合,要人要马你随时出声。”哈鲁恭应声道。
“海军随时给你留几条船作为机动,回头我安排参谋和你的人联系。”王汤姆也立刻表示了支持。
特战营的前出侦察行动为了隐蔽,过程都是以徒步为主,但在此期间也很有可能会需要其他兵种的配合,比如从海上将侦察小队投送到敌军阵地后方,就要比直接徒步穿越敌军封锁线要安全得多。对于这种任务,特战营倒是已经轻车熟路,钱天敦命令发布下去,侦察连的人马便立刻开动起来,当天夜间两支二十多人的小分队便分别从地峡东西两岸乘船出发,向北边的敌占区悄悄潜入。而随之调动的还有要在敌军阵前执行袭扰任务的骑兵,待天明后他们将会负责在正面行动以吸引敌军注意力,为潜伏到敌军后方的侦察小队腾出空间。
海汉军的行动悄无声息,甚至连驻扎在苏家堡和纪家堡两处屯兵点的外军观察员们都没有察觉到这种小规模调动。在辽东前线除了南方商团这种走马观花的访问者之外,外军观察员在这里驻扎的时间更久,所参与的军事行动也更多。
他们当中除了来自东江镇的一些高级军官之外,还有来自浙江、福建等地的地方武装头目、明军军官等,安南、占城等南海国家的军官,甚至不乏深目高鼻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对于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兴趣,可远比南海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土著大多了。
这些外军军官和观察员被请来辽东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其了解海汉在此地的军事行动效果,让他们所在的阵营继续保持对海汉强大军事实力的敬畏之心。而他们在此驻扎期间,也的确是真切地体会到了海汉军哪怕是在距离本土几千里之外的海外殖民地作战,其战斗力也依然强大得可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还能一步步推进,甚至多次在战斗过程中打出了以步克骑的战果。
当然了,能被邀请到这里来观战的,绝大多数都是海汉的盟友或者合作伙伴,再不济也是荷兰这种曾经在海汉手下吃过苦头的手下败将。他们对于海汉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虽然会感叹海汉在对阵后金军期间所取得的战绩,但并不会觉得这个结果有多么不可思议,毕竟海汉军打胜仗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是败了那才会让人感到吃惊。甚至就连早先离开这里的两个商团,那些商人也只是因为海汉军的表现感到兴奋,因为他们早就预计到以海汉军的实力,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很圆满地解决掉对手。
而在他们当中,唯一一个对海汉军的战场表现感到惊讶的人,就是朝鲜使者罗德宪了。此人算是朝鲜国王李倧的亲信之一,也曾代表朝鲜出使后金面见皇太极,在朝鲜政坛上是持亲明远金观点的高官之一。在原本的历史中,皇太极本该在今年的四月改元称帝,而代表朝鲜前往盛京观礼的使者便是罗德宪,由于拒绝向皇太极行三拜九叩的大礼,结果被盛怒之下的皇太极逐出盛京遣返回国,也算是一名有骨气的朝鲜官员了。
在海汉打响金州地峡战役之前,便通过东江镇的渠道,秘密向朝鲜朝廷发出了邀约,希望他们能派出使者造访辽东,观摩海汉与后金之间所进行的战争。在东江总兵沈世魁出面作保之下,终于是说动了朝鲜国王李倧,由其派出使者以非官方身份秘密来到辽东,加入到军事观察员的团队中。
朝鲜国此时所使用的官方文字依然是汉字,而作为亲明派的官员,罗德宪的汉语也说得十分流利,与其他人沟通并无障碍。为了掩盖他的真实身份,海汉这边给他安排的身份是“登州某地民团头目”,这样在那些并不熟悉山东状况的外军军官面前,罗德宪也就不会轻易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了保证消息不会走漏风声,即便是在海汉军中,知道他真正身份的也只有一些级别较高的官员。
之所以要如此谨慎,主要还是因为大明、后金与朝鲜之间的微妙关系。朝鲜本是大明藩属国,世代受大明庇佑,就连换国王也得由大明册封才能就职上位。但近年来后金日渐势起,攻击大明的同时也在胁迫朝鲜就范,而处于内忧外患之下的大明自保都有点顾不过来,就更别说保护隔着一片黄海的朝鲜国了。
朝鲜虽然不想对后金俯首称臣,但也不敢公开跟后金对着干,就连过去接济皮岛上的东江镇军民,也都是偷偷摸摸在做。而这突然在辽东冒出来的海汉人,摆出了要与后金不死不休的架势,就算站旁边看热闹的也有可能会被拖下水,朝鲜也不想轻易被后金抓到把柄找麻烦,所以罗德宪才需要如此小心地改换身份,根本不敢让外界知道朝鲜在关注辽东战事。
海汉将领们在罗德宪初到辽东时接见过他一次,然后便将他编入了军事观察员的队伍中,也没有要向朝鲜国提出任何要求的表现,仿佛他并非朝鲜国王派来的使者,而是真的来自山东某地的民团军官。不过这样一来,罗德宪倒也乐得自在,他本来就有点担心这些海汉人会向自己施加政治压力,比如要求朝鲜国表明对后金的敌对态度,又或是要强行结盟等等。但既然海汉人没有主动提出要求,那他来之前所准备的各种应对手段也就不用再使出来了,安心看看热闹就好。
在罗德宪的认知中,大明自然是天下第一厉害的军事力量,后金次之。只是大明近年内乱不停,影响了北方战场上的表现,所以才会被后金暂时压制。至于据说本土在遥远南海边陲的海汉国,罗德宪以前倒是听大明海商和东江镇的军人吹嘘过其武力强大,但对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仅仅知道海汉善于海战,并在大明东南海沿海占了不少岛屿。
来到辽东亲眼见识了几场战斗之后,罗德宪才意识到海汉军队的强大可能远远超过了自己以前所听到的那些形容。即便是大明最精锐的官军,应该也很难做到像海汉军这样在战场上完全压制住对手,并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敌军造成大量杀伤。在海汉军的枪炮面前,那些不可一世的金人只能被动挨打,用毫无还手之力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这样被罗德宪惊为天人的表现,在其他外军观察员的口中,就是海汉军的正常发挥而已。罗德宪强忍心中的震惊慢慢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海汉对外扩张便是以军事手段为主,而战无不胜的海汉军也从未让人失望过,他们在战场上一向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对手,来到辽东之后也毫不例外地延续着这样的表现。
在海汉军中看了数日的作战场面之后,罗德宪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一是海汉军的表现绝非运气使然,而是的确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二是海汉人对后金开战绝非一时之气,而是做好了长期对抗的准备;三是海汉拉来这么多的围观群众,足见其对这场战争的走向有恃无恐;四是到目前为止,金人显然都还没有找到能够与海汉军抗衡的作战方法。
作为朝鲜人,罗德宪当然不可避免地也会悄悄将海汉军与本国武装部队做一个横向比较,但结果无疑是让他大感丧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比较,朝鲜军队似乎都很难与海汉军一战。要说有什么优势,那或许也只有兵力了,但后金军已经充分证明了兵力优势在海汉军面前并不好使,朝鲜连后金都打不过,就更不用说与海汉过招了。
不过在观察团里混的时间长了,罗德宪倒也没多少自卑的情绪了,因为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军官,都没有任何一人敢吹嘘自家军队的实力能与海汉军相媲美,这大概可以说明大家的实力都是半斤八两?罗德宪也没机会见识这些国家的军队,当下便只能如此猜测来安慰自己了。
还有一件让罗德宪比较惊讶的事情,便是东江镇派出了部队参与辽东战事,并且很明显是听从海汉人的调派指挥。这就意味着东江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大明的管束,硬要说这种行为是叛国都不为过。这显然不是部分低级军官瞒着沈世魁干出来的好事,因为罗德宪在来到前线的第三天便见到了沈世魁的侄子,东江镇参将沈志祥,这可是预定了未来要接掌东江镇的希望之星,他的参与就表明这肯定是沈世魁点过头了。
没过多久罗德宪又了解到东江镇二把手金日观的大儿子金平也在辽东这边,专门负责东江镇军民回迁辽东的事务。据说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人员,在海汉的组织之下从皮岛回迁到南边的旅顺,并且会在辽东定居下来。
皮岛上是什么状况,罗德宪还是比较清楚的,而东江镇军民如今能够得到回迁辽东的机会,也就难怪他们会死命抱紧了海汉这条大腿了。罗德宪想起来辽东之前去皮岛面见沈世魁,对方称海汉军为“仁义之师”,原来是早就得了海汉的大好处,也难怪会不遗余力地从中牵线搭桥,让国王派使者到辽东这边来考察了。
海汉的军事实力在后金之上,并且一定程度上掌控住了战争的节奏,这是罗德宪已经可以确认毫无疑问的事实。那么他作为朝鲜使者,就得考虑对方邀请自己来到这里观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警告?拉拢?还是如其他观察员所说的那样,看完打仗之后就赶紧下订单买买买,借这个机会向朝鲜推销先进的武器装备?
除此之外,罗德宪也在考虑,朝鲜从目前的辽东局势中是否能够收获什么好处。既然连东江镇这么落魄的存在都在海汉这里捞到了不小的好处,那朝鲜国如果只是当个看客,也未免有些浪费了这么大好的形势。只是罗德宪一直没有机会与海汉高官作进一步的会谈,暂时也难以摸清对方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在这么一支强大武装力量面前,罗德宪也不敢轻易开口提出要求,只能暂时与其他外军观察员混在一起,一边熟悉辽东环境,一边从侧面了解海汉军的种种事迹。
特战营在敌后实施的侦察行动持续了三天时间,期间两支小分队在金州以北的山林中穿行了百里距离,对后金在官道沿途的驿站进行了侦察。最终的结果让后方的指挥部总算放下心来,在官道沿途并未发现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或物资运输迹象,而如果对方要准备打一场万人为单位的大型战役,那么前期必然会有大量作战物资调拨到前线,而目前看来似乎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迹象,证明海汉将领们先前的担心是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