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病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怎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盛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去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瘲,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b>译文</b>
偏枯的症状为半身不遂且疼痛,言语如常,神志清醒,这是病在分肉腠理之间,没影响内脏的表现。治疗可用大针刺之,病人气虚则用补法,气盛则用泻法,这样就可以恢复。痱病的症状为身体不觉得疼痛,四肢运转不灵,神志错乱但不严重,说话声音微弱但可以听明白,病到这种程度还可以治疗。病情加重到不能说话的程度,就无法救治了。如果病先发于阳分,然后入阴分,应当先取阳经刺治,后取阴经刺治,用浅刺取穴的方法。 患热病三日,病人气口脉象平静,人迎脉象躁乱的,治疗可取用各阳经,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中选穴,用来泻去病热,使病人出汗,用补法充实阴经来补三阴的不足。病人身体热得很厉害,而阴阳之脉象都平静的,不可用针刺。如果还可以针刺,应尽快取穴针刺,即使病热不随汗而出,也会外泄。这里所说的不可针刺的原因,是因为病人有死的征兆。
患热病七、八天,病人脉口有动象,气喘头昏的,应尽快针治,汗就会自然流出。针刺应浅刺手大指问的穴位,即少商穴。
患热病七、八天,病人脉搏微弱细小,尿血,口干,一天半后就会死亡。出现代脉(内气枯竭之迹象)的病人,一天内就会死亡。热病经刺治已经出汗,但脉象仍显躁乱,气喘而且身体重新发热,这样的病情就不要刺治了,气喘严重的病人会死亡。
患热病七、八天,脉不躁动,即使躁动但没有散象和数象,这种情况如果在往后的三日内能出汗的,可以救治。三日内不出汗的,第四天就会死亡。从患病起就没出汗的病人,不要用针治。
患热病首先感到皮肤痛,鼻子不通气就象塞上了东西的病人,治疗可取表皮,用九针中的第一针镵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刺。若鼻部生疹,应当用浅刺法刺肺腧穴,不能取心腧穴,因为心属火,心火克肺金。
患热病首先感到皮肤燥涩不爽,身体无力且发热,烦躁,口、唇、咽喉干燥,治疗应取血脉,用九针中的第一针镵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取穴。如果患热病者皮肤发胀,口干,出冷汗,应刺心腧穴血脉,不能取肾腧穴,因为肾属水,肾水克心火。
热病患者喉干,饮水多,易受惊,卧床不起,治疗应取肤肉,用九针中的第六针员利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穴。如果病人眼角呈青色,应刺脾腧穴肌肉,不能取肝腧穴,因为肝属木,肝木克脾土。
患热病的人,脸青胸痛,手足躁动,治疗应取筋间,用九针中第四针锋针。如果病人筋拘挛,眼睛生臀看不清,应刺肝腧穴的筋间,不能刺肺腧穴,因为肺属金,肺金克肝木。
患热病的人屡发惊悸,手足抽搐,狂躁,治疗当取血,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急泻热邪。如果有癫病症状,毛发脱落,应刺心腧穴之血,不可刺肾腧穴,因为肾属水,肾水克心火。
患热病的人身体沉重,骨节疼痛,耳聋,嗜睡,治疗应取骨,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穴。如果患者骨病而不思饮食,咬牙,双耳发凉,应刺肾腧穴之骨,不可刺脾腧穴,因为脾属土,脾土克肾水。
患热病者说不清哪痛,耳聋,四肢不能动,口干,外热严重,内热也很盛,这是热邪深入骨髓的表现,病人无法救治而死。患热病者整个头部疼痛,眼睛的脉络抽搐,易流鼻血,这是厥热病。治疗应用九针中的第三针针,根据病症的虚实,用不同的针法。
患热病者身体沉重,肠中灼热,治疗应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在病人脾胃腧穴和手足指间取穴,也可刺胃经络穴,这是为了得气。患热病者脐部两侧骤然疼痛,胸胁间满闷,治疗应取涌泉穴和阴陵泉穴,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刺咽喉部的廉泉穴。
患热病,汗将出,而脉象病症相合的病人,可取鱼际、太渊、大都、太白穴,用泻法可以去热,用补法可以使汗出来,如果出汗过多,可刺踝上横纹三阴交穴来止汗。
患热病者已出汗而脉象仍然躁盛的,这是阴脉虚弱已极的表现,病人会死的;患热病者已出汗而脉象平静,病人会活下去。患热病者脉象仍盛躁却不出汗,这是阳脉衰弱已极的表现,病人会死的;患热病者脉象盛躁,出了汗,脉象就平静,这种病人会活下去。
热病有九种是不可刺治的死症:一、不出汗,颧骨部发红,呃逆的病人,死。二、虽下泄而腹部仍然严重胀满的病人,死。三、目已不明仍发热不退的病人,死。四、老人和婴儿,发热且腹部胀满的,死。五、不出汗且吐血的病人,死。六、舌根腐烂,发热不退的病人,死。七、咳嗽,鼻出血,不出汗,就是出汗而足部也不出汗的病人,死。八、热邪深入骨髓的病人,死。九、发热至痉挛的病人,死。发热至痉挛就是指腰脊反张,手足抽搐,牙关紧闭,牙齿紧咬。凡以上这九种死症,不可刺治。
所谓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就是在两手外侧和内侧各三穴,共十二穴;手五指间各有一穴,共八穴;脚也如此;头部入发际一寸中行督脉旁三分,左右各有三穴,共六穴;进一步再深入发际三寸,两边各有五穴,共十穴;耳前后各一穴,口下一穴,项中一穴,共六穴;巅顶上一穴,囟会一穴,后发际一穴,廉泉一穴,风池二穴,天柱二穴。
胸中气满,喘息,治疗可取足太阴经在足大趾之端距脚趾甲薤叶宽的隐白穴,寒症则留针,热症则快速去针,待上逆之气下降,喘息平定,就可止针。
心疝病,突发疼痛,治疗可取足太阴经、足厥阴经,针刺其血络放血。
喉痹病,舌卷难伸,口干,心烦,心痛,手臂内侧疼痛,手臂不能上举到头部,治疗可取手无名指指甲下距顶端韭叶宽的关冲穴。
眼红疼痛,从内眼角开始,治疗应取阴蹻脉的照海穴。
风痉,身体反张,治疗先取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刺浅表血络出血。内中有寒,兼取足三里穴。
小便不畅,治疗可取阴蹻经脉及足厥阴经足大趾三毛上的穴位,刺这两经血络出血。
男子如果患了蛊病,女子如果患了妊娠恶阻之病,身体腰脊懈怠无力,不思饮食,治疗先取涌泉穴,刺之出血,再观察脚面上血盛的络脉,略微刺其出血。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怎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盛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去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瘲,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b>译文</b>
偏枯的症状为半身不遂且疼痛,言语如常,神志清醒,这是病在分肉腠理之间,没影响内脏的表现。治疗可用大针刺之,病人气虚则用补法,气盛则用泻法,这样就可以恢复。痱病的症状为身体不觉得疼痛,四肢运转不灵,神志错乱但不严重,说话声音微弱但可以听明白,病到这种程度还可以治疗。病情加重到不能说话的程度,就无法救治了。如果病先发于阳分,然后入阴分,应当先取阳经刺治,后取阴经刺治,用浅刺取穴的方法。 患热病三日,病人气口脉象平静,人迎脉象躁乱的,治疗可取用各阳经,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中选穴,用来泻去病热,使病人出汗,用补法充实阴经来补三阴的不足。病人身体热得很厉害,而阴阳之脉象都平静的,不可用针刺。如果还可以针刺,应尽快取穴针刺,即使病热不随汗而出,也会外泄。这里所说的不可针刺的原因,是因为病人有死的征兆。
患热病七、八天,病人脉口有动象,气喘头昏的,应尽快针治,汗就会自然流出。针刺应浅刺手大指问的穴位,即少商穴。
患热病七、八天,病人脉搏微弱细小,尿血,口干,一天半后就会死亡。出现代脉(内气枯竭之迹象)的病人,一天内就会死亡。热病经刺治已经出汗,但脉象仍显躁乱,气喘而且身体重新发热,这样的病情就不要刺治了,气喘严重的病人会死亡。
患热病七、八天,脉不躁动,即使躁动但没有散象和数象,这种情况如果在往后的三日内能出汗的,可以救治。三日内不出汗的,第四天就会死亡。从患病起就没出汗的病人,不要用针治。
患热病首先感到皮肤痛,鼻子不通气就象塞上了东西的病人,治疗可取表皮,用九针中的第一针镵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刺。若鼻部生疹,应当用浅刺法刺肺腧穴,不能取心腧穴,因为心属火,心火克肺金。
患热病首先感到皮肤燥涩不爽,身体无力且发热,烦躁,口、唇、咽喉干燥,治疗应取血脉,用九针中的第一针镵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取穴。如果患热病者皮肤发胀,口干,出冷汗,应刺心腧穴血脉,不能取肾腧穴,因为肾属水,肾水克心火。
热病患者喉干,饮水多,易受惊,卧床不起,治疗应取肤肉,用九针中的第六针员利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穴。如果病人眼角呈青色,应刺脾腧穴肌肉,不能取肝腧穴,因为肝属木,肝木克脾土。
患热病的人,脸青胸痛,手足躁动,治疗应取筋间,用九针中第四针锋针。如果病人筋拘挛,眼睛生臀看不清,应刺肝腧穴的筋间,不能刺肺腧穴,因为肺属金,肺金克肝木。
患热病的人屡发惊悸,手足抽搐,狂躁,治疗当取血,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急泻热邪。如果有癫病症状,毛发脱落,应刺心腧穴之血,不可刺肾腧穴,因为肾属水,肾水克心火。
患热病的人身体沉重,骨节疼痛,耳聋,嗜睡,治疗应取骨,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在治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中选穴。如果患者骨病而不思饮食,咬牙,双耳发凉,应刺肾腧穴之骨,不可刺脾腧穴,因为脾属土,脾土克肾水。
患热病者说不清哪痛,耳聋,四肢不能动,口干,外热严重,内热也很盛,这是热邪深入骨髓的表现,病人无法救治而死。患热病者整个头部疼痛,眼睛的脉络抽搐,易流鼻血,这是厥热病。治疗应用九针中的第三针针,根据病症的虚实,用不同的针法。
患热病者身体沉重,肠中灼热,治疗应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在病人脾胃腧穴和手足指间取穴,也可刺胃经络穴,这是为了得气。患热病者脐部两侧骤然疼痛,胸胁间满闷,治疗应取涌泉穴和阴陵泉穴,用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刺咽喉部的廉泉穴。
患热病,汗将出,而脉象病症相合的病人,可取鱼际、太渊、大都、太白穴,用泻法可以去热,用补法可以使汗出来,如果出汗过多,可刺踝上横纹三阴交穴来止汗。
患热病者已出汗而脉象仍然躁盛的,这是阴脉虚弱已极的表现,病人会死的;患热病者已出汗而脉象平静,病人会活下去。患热病者脉象仍盛躁却不出汗,这是阳脉衰弱已极的表现,病人会死的;患热病者脉象盛躁,出了汗,脉象就平静,这种病人会活下去。
热病有九种是不可刺治的死症:一、不出汗,颧骨部发红,呃逆的病人,死。二、虽下泄而腹部仍然严重胀满的病人,死。三、目已不明仍发热不退的病人,死。四、老人和婴儿,发热且腹部胀满的,死。五、不出汗且吐血的病人,死。六、舌根腐烂,发热不退的病人,死。七、咳嗽,鼻出血,不出汗,就是出汗而足部也不出汗的病人,死。八、热邪深入骨髓的病人,死。九、发热至痉挛的病人,死。发热至痉挛就是指腰脊反张,手足抽搐,牙关紧闭,牙齿紧咬。凡以上这九种死症,不可刺治。
所谓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就是在两手外侧和内侧各三穴,共十二穴;手五指间各有一穴,共八穴;脚也如此;头部入发际一寸中行督脉旁三分,左右各有三穴,共六穴;进一步再深入发际三寸,两边各有五穴,共十穴;耳前后各一穴,口下一穴,项中一穴,共六穴;巅顶上一穴,囟会一穴,后发际一穴,廉泉一穴,风池二穴,天柱二穴。
胸中气满,喘息,治疗可取足太阴经在足大趾之端距脚趾甲薤叶宽的隐白穴,寒症则留针,热症则快速去针,待上逆之气下降,喘息平定,就可止针。
心疝病,突发疼痛,治疗可取足太阴经、足厥阴经,针刺其血络放血。
喉痹病,舌卷难伸,口干,心烦,心痛,手臂内侧疼痛,手臂不能上举到头部,治疗可取手无名指指甲下距顶端韭叶宽的关冲穴。
眼红疼痛,从内眼角开始,治疗应取阴蹻脉的照海穴。
风痉,身体反张,治疗先取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刺浅表血络出血。内中有寒,兼取足三里穴。
小便不畅,治疗可取阴蹻经脉及足厥阴经足大趾三毛上的穴位,刺这两经血络出血。
男子如果患了蛊病,女子如果患了妊娠恶阻之病,身体腰脊懈怠无力,不思饮食,治疗先取涌泉穴,刺之出血,再观察脚面上血盛的络脉,略微刺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