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国际期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这,这......
我没有看错吧!
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没有看错,应该也不是同名同姓之后,张晓东终于忍不住“啊”了一声,一扫心中的郁闷和失落。
这篇论文的作者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分别是“杨帆”和“张晓东”。
张晓东!
是我!
居然是我!
张晓东脸上的激动之色非常明显,原本以为今年的高级职称评选没有什么希望,万万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戏剧性的大转折。
杨帆将张晓东的反应看在眼里,高兴的一笑。
“张哥,这下子论文的数量够了吗?”
“够了,够了。”
张晓东连连点头。《华夏舰船》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期刊,每月发行一期,也是国内舰船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东海所就订了几十份《华夏舰船》,各个设计室都有一份,资料室、图书室等也有。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等这份《华夏舰船》正式发行,东海所的很多人都会知道在这份期刊上有一篇论文,作者是杨帆和张晓东。
“杨主任,这篇论文怎么会有我的名字。”
杨帆道:“我知道张哥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也许评高级职称的时候需要这样的论文,于是我就加了你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真是天上掉馅饼。
张晓东满是感激的道:“杨主任,太感谢了,我一定要请客,就今晚,我知道有一家私人菜馆不错,我们去那里。”
杨帆爽朗一笑,爽快的一口答应,“行啊,我们好像也有一段时间没有一起吃饭了。”
论文的事情搞定了。
张晓东哪里还有丝毫的失落和郁闷,和刚进来的时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本来为论文发愁,花了一个把星期勉强写了一篇,打算给杨帆把一把关的,现在看来不必了。
评高级职称的论文数量够了,至于将来评教授级高工,那还远着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张晓东对这篇论文的质量比较怀疑,也许寄出去之后也不能发表。
八十年代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还是很难的,不像现在,可能花一点钱也能发表。
心情大好的张晓东似乎话也多了起来,畅快的和杨帆聊着各种话题,不但有工作上的,也有时事新闻。
两人正聊得十分投机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型号办文书王芳进来了,十分礼貌的道:“杨主任,您有一封国外邮件。”
杨帆一笑,似乎猜测到了是一封什么样的邮件。
大约一个多月前,杨帆向国际著名的期刊《造船技术》寄出了一篇论文,原本仅仅只是想试一试水,可能是《造船技术》编辑部给自己的回信。
八十年代的国外邮件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像现在,王芳将这份邮件交给杨帆的同时也拿出一个登记本,要求杨帆在上面签了字。
等王芳出去之后,杨帆拿着这份邮件高高兴兴的看了看,然后拆开看了起来,果然,里面是一份录用通知,杨帆的这篇论文被《造船技术》正式录用,下一期的样刊将通过邮件的形式寄给杨帆。
“杨主任,什么东西,你这么高兴。”
张晓东十分的好奇。
杨帆将里面的录用通知递给张晓东,告诉他道:“我上个月给《造船技术》寄了一篇论文,没有想到被录用了。”
什么!!!
张晓东吃了一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接过这份录用通知看了看,然后彻底呆住了。
我的老天!
著名的《造船技术》啊!
这可是世界舰船领域,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领域,它绝对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期刊,绝对是NO.1.
我们的杨主任居然能在这上面发表论文!
录用通知是全英文的,张晓东的英语口语虽然不入流,但阅读的话还是能看一个大概。
确实是《造船技术》,确实是一份论文录用通知。
良久,良久!
张晓东回过神来之后,不得不强烈感慨,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还在为高级职称评定的论文发愁,你看我们杨主任,已经发表两篇论文了。
一篇发表在国内的《华夏舰船》上,另外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造船技术》上面。
“杨主任,你评高工的论文都有了。”
杨帆点一点头,心中想道,等我够年限能评高工的时候,发表的论文估计起码有几十篇了吧。
对写论文,发表论文,杨帆可谓是轻车驾熟,在重生之前,杨帆就经常写论文,发表论文。
有一些论文直接发表在国际上著名的期刊上面。因为熟门熟路,经验丰富,所以上个月随便寄出一篇论文,然后就被《造船技术》给录用了。
偶尔写一写论文,将一些东西写下来,这是杨帆的习惯。重生之后,直到两个多月前才写了第一篇论文,寄给了国家级技术期刊《华夏舰船》,上个月写了一篇论文寄给了《造船技术》。
想起来写一写论文,除了是重生之前就养成的习惯之外,杨帆也知道,职称评定需要论文。
虽然现在距离中级职称的评定都不到年限,但如果论文的质量够高,数量也有,是不是能破年限呢?
别人可能要工作满五年才能评中级职称,自己是不是可以只要四年就能评上,对此,杨帆比较有信心。
.......
时间在工作之中一天一天的过去。
东海所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阶段之后,每一个设计室都一直在加班加点,很多设计员自愿放弃休息时间,默默的奉献,用铅笔、尺子、橡皮等最原始的工具绘制着052舰的设计图。
每一个月都有不少的设计图被绘制出来,每一份图纸都经历了校对,校对回来修改,修改好了送审核,审核回来修改,修改好了又送审定......
时间进入1985年春。
杨帆接到了潘总师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去海边寻找一个地方,为将来的陆上联调实验做准备。
早在论证阶段,潘劲夫就提出,在052舰的研制过程中加入一个新的试验环节,这个环节在我国过去的军舰建造过程中是从来没有的,叫陆上联调试验。
就是设备在上舰之前,先在陆地上进行性能测试。不少人对此不能理解,军舰设备在陆上试验,这看起来不仅多余,而且费力费钱。
但潘劲夫却一再坚持,因为他曾有过一个深刻的教训,051型驱逐舰在建造时所有设备没有经过陆地上的调试就直接上舰安装,结果在使用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后来做了两年的扩大试验,就是把这个舰上所有的设备都好好的试验了一遍。在整个实验过程之中发现,设备装舰后再调试和纠错,难度很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让潘劲夫深感内疚,和051型相比,052的上舰设备更为复杂,还有很多是新研制的,一旦上舰后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
潘劲夫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加入陆上联调试验的环节,但是这种陆上试验场,有特殊的要求。
此前,潘劲夫带着武器系统设计人员,船电系统设计人员等人跑了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
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显然,潘劲夫显得有点焦急,因为时间上拖不起,不能将时间白白的浪费在找地方这件事情上。
前两天,潘劲夫感冒了。
也许是因为心力交瘁,也许是风寒,反正是病倒了,去医院吊了水,原本他还想去继续寻找的,但杨帆接过了这个任务。
......
这,这,这......
我没有看错吧!
揉了揉眼睛,再次确认没有看错,应该也不是同名同姓之后,张晓东终于忍不住“啊”了一声,一扫心中的郁闷和失落。
这篇论文的作者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分别是“杨帆”和“张晓东”。
张晓东!
是我!
居然是我!
张晓东脸上的激动之色非常明显,原本以为今年的高级职称评选没有什么希望,万万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戏剧性的大转折。
杨帆将张晓东的反应看在眼里,高兴的一笑。
“张哥,这下子论文的数量够了吗?”
“够了,够了。”
张晓东连连点头。《华夏舰船》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期刊,每月发行一期,也是国内舰船领域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东海所就订了几十份《华夏舰船》,各个设计室都有一份,资料室、图书室等也有。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等这份《华夏舰船》正式发行,东海所的很多人都会知道在这份期刊上有一篇论文,作者是杨帆和张晓东。
“杨主任,这篇论文怎么会有我的名字。”
杨帆道:“我知道张哥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也许评高级职称的时候需要这样的论文,于是我就加了你的名字。”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真是天上掉馅饼。
张晓东满是感激的道:“杨主任,太感谢了,我一定要请客,就今晚,我知道有一家私人菜馆不错,我们去那里。”
杨帆爽朗一笑,爽快的一口答应,“行啊,我们好像也有一段时间没有一起吃饭了。”
论文的事情搞定了。
张晓东哪里还有丝毫的失落和郁闷,和刚进来的时候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本来为论文发愁,花了一个把星期勉强写了一篇,打算给杨帆把一把关的,现在看来不必了。
评高级职称的论文数量够了,至于将来评教授级高工,那还远着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张晓东对这篇论文的质量比较怀疑,也许寄出去之后也不能发表。
八十年代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还是很难的,不像现在,可能花一点钱也能发表。
心情大好的张晓东似乎话也多了起来,畅快的和杨帆聊着各种话题,不但有工作上的,也有时事新闻。
两人正聊得十分投机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型号办文书王芳进来了,十分礼貌的道:“杨主任,您有一封国外邮件。”
杨帆一笑,似乎猜测到了是一封什么样的邮件。
大约一个多月前,杨帆向国际著名的期刊《造船技术》寄出了一篇论文,原本仅仅只是想试一试水,可能是《造船技术》编辑部给自己的回信。
八十年代的国外邮件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像现在,王芳将这份邮件交给杨帆的同时也拿出一个登记本,要求杨帆在上面签了字。
等王芳出去之后,杨帆拿着这份邮件高高兴兴的看了看,然后拆开看了起来,果然,里面是一份录用通知,杨帆的这篇论文被《造船技术》正式录用,下一期的样刊将通过邮件的形式寄给杨帆。
“杨主任,什么东西,你这么高兴。”
张晓东十分的好奇。
杨帆将里面的录用通知递给张晓东,告诉他道:“我上个月给《造船技术》寄了一篇论文,没有想到被录用了。”
什么!!!
张晓东吃了一惊,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接过这份录用通知看了看,然后彻底呆住了。
我的老天!
著名的《造船技术》啊!
这可是世界舰船领域,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领域,它绝对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期刊,绝对是NO.1.
我们的杨主任居然能在这上面发表论文!
录用通知是全英文的,张晓东的英语口语虽然不入流,但阅读的话还是能看一个大概。
确实是《造船技术》,确实是一份论文录用通知。
良久,良久!
张晓东回过神来之后,不得不强烈感慨,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还在为高级职称评定的论文发愁,你看我们杨主任,已经发表两篇论文了。
一篇发表在国内的《华夏舰船》上,另外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造船技术》上面。
“杨主任,你评高工的论文都有了。”
杨帆点一点头,心中想道,等我够年限能评高工的时候,发表的论文估计起码有几十篇了吧。
对写论文,发表论文,杨帆可谓是轻车驾熟,在重生之前,杨帆就经常写论文,发表论文。
有一些论文直接发表在国际上著名的期刊上面。因为熟门熟路,经验丰富,所以上个月随便寄出一篇论文,然后就被《造船技术》给录用了。
偶尔写一写论文,将一些东西写下来,这是杨帆的习惯。重生之后,直到两个多月前才写了第一篇论文,寄给了国家级技术期刊《华夏舰船》,上个月写了一篇论文寄给了《造船技术》。
想起来写一写论文,除了是重生之前就养成的习惯之外,杨帆也知道,职称评定需要论文。
虽然现在距离中级职称的评定都不到年限,但如果论文的质量够高,数量也有,是不是能破年限呢?
别人可能要工作满五年才能评中级职称,自己是不是可以只要四年就能评上,对此,杨帆比较有信心。
.......
时间在工作之中一天一天的过去。
东海所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阶段之后,每一个设计室都一直在加班加点,很多设计员自愿放弃休息时间,默默的奉献,用铅笔、尺子、橡皮等最原始的工具绘制着052舰的设计图。
每一个月都有不少的设计图被绘制出来,每一份图纸都经历了校对,校对回来修改,修改好了送审核,审核回来修改,修改好了又送审定......
时间进入1985年春。
杨帆接到了潘总师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去海边寻找一个地方,为将来的陆上联调实验做准备。
早在论证阶段,潘劲夫就提出,在052舰的研制过程中加入一个新的试验环节,这个环节在我国过去的军舰建造过程中是从来没有的,叫陆上联调试验。
就是设备在上舰之前,先在陆地上进行性能测试。不少人对此不能理解,军舰设备在陆上试验,这看起来不仅多余,而且费力费钱。
但潘劲夫却一再坚持,因为他曾有过一个深刻的教训,051型驱逐舰在建造时所有设备没有经过陆地上的调试就直接上舰安装,结果在使用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后来做了两年的扩大试验,就是把这个舰上所有的设备都好好的试验了一遍。在整个实验过程之中发现,设备装舰后再调试和纠错,难度很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让潘劲夫深感内疚,和051型相比,052的上舰设备更为复杂,还有很多是新研制的,一旦上舰后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
潘劲夫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加入陆上联调试验的环节,但是这种陆上试验场,有特殊的要求。
此前,潘劲夫带着武器系统设计人员,船电系统设计人员等人跑了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
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显然,潘劲夫显得有点焦急,因为时间上拖不起,不能将时间白白的浪费在找地方这件事情上。
前两天,潘劲夫感冒了。
也许是因为心力交瘁,也许是风寒,反正是病倒了,去医院吊了水,原本他还想去继续寻找的,但杨帆接过了这个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