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崛起1646 > 第60章 开源不节流

第60章 开源不节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终只有军马未能买到预期的数量。

    仅韶州赵记有军马一百来匹出售,其他商贾竟无人应标。

    后勤司以6000两的价格买下这一百零五匹马,而且俱是较矮的滇马。

    好在徽商张家表示他们能搞来军马的货源,且是高大的河套马,但每匹要八十五两,还得至少两个月之后才能运到。

    朱琳渼毫不犹豫地定了六百匹。如今长江以北都已被清虏占据,而大明产好马的地方俱在江北,必须趁着有货能多买就多买点。

    待一众商户离开,应天祥将今日采买清单交给朱琳渼,后勤司庶务组已经盖了印,就等他最终批示了。

    只见清单上一长串的军需品倒都没搞错,但最后合计数额却让朱琳渼眼皮猛跳——白银三万两千七百两!

    如果加上预定的河套军马,总额更是达到惊人的八万多两!

    虽说大部分货款要到交货时才付清,但这压力依旧非常大。

    作为朱琳渼主要收入来源的苏记铁场,如今每月的销售额达到了三万两,纯利也接近两万五千两。

    但精钢销售市场暂时已经饱和,也许季良将钢卖到欧洲之后能打开更大的销路,不过从澳门乘船到欧洲就需要近五个月时间。远水难解近渴啊!

    现在龙卫军新兵老兵加起来不到三千人,就有这么大开销,等以后部队人数过万,只靠铁场恐怕很难支撑军费开支。

    况且一旦部队开始参战,会增加行军、修路、战损、伤员、抚恤等诸多支出,花销肯定要远比训练时高。

    想靠朝廷拨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户部自己都穷得像鬼一样。

    朱琳渼发现,眼下的情势必须将计划中的一些赚钱的方案提前实施才行。

    他将所有方案仔细过了一遍,最终决定优先建一座水泥厂。

    水泥在后世只是一种便宜的建筑原料,但在明代,完全可以将其作为高档装修材料卖。

    这东西用石灰石和粘土就能烧制,成本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怎么卖都只赚不赔。

    此外水泥在战争中也极为有用。朱琳渼脑中有不少经过精妙设计的棱堡。

    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凹多边形结构的多层城防体系。攻击其任何一个面,都会受到棱堡上至少两处火力点的交叉射击。

    同时其墙面多是向内倾斜的,可以有效偏移炮弹的冲击力。

    如果用水泥建造棱堡那就更酸爽了,纵然是用清军最强的二十四磅重炮,轰上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攻破。

    还有就是制造水泥的生产工艺虽很简单,但想要仿造却并不容易。光是那1300度的烧制温度,就足够将这个时代的山寨者挡在门外了。

    说干就干,朱琳渼一方面派出乔千带数名亲兵去寻找适合建石灰窑的地方——石灰石是烧制水泥的核心原料。另一方面开始教宋应星烧制水泥的原理。

    对宋应星他还是很放心的。这位技术控对金钱、升官之类都兴趣不大,唯独喜欢钻研科学技术。让他背叛如今大明最顶尖的人形技术资料库,也就是朱琳渼,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宋应星得知世界上竟然有一种浇水之后晾干,就能坚如磐石的粉末,立刻便兴致盎然地表示,要亲手将这东西制造出来。

    中国是世界上石灰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几乎到处都能找到这种岩石。

    果然,乔千等人很快便在龙南东部的小山附近找到不少石灰窑。通常石灰窑都是紧邻大量出产石灰石的地方建的。

    次日,朱琳渼亲自跑了一趟。

    他查看了几处可以修水泥窑的地方,但都有些差强人意。最后他决定干脆买下一座石灰窑算了。

    沿着山脚又走出数里,朱琳渼便发现了一处让他甚为满意的石灰场。

    这里的煅烧窑规模倒是不大,但它却有一座水磨,由水力带动石碾研磨矿石,效率相当不错。

    在和窑主交涉一番之后,他用四千两的高价买下了这处石灰场。分三次,在三个月之内付清。

    之前的窑主雇来烧制石灰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朱琳渼不但将他们都留了下来,还告诉他们可以找些亲戚朋友来,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还管两顿饭。

    这个年代能有饭吃便是巨大的吸引力,之后几天便陆续来了几十名村民,整个石灰场,哦,现在是水泥场的劳动力立刻便充裕起来。

    另外朱琳渼还将参与过苏记铁场热风室建造的那些泥瓦匠找来,让他们在石灰窑旁边再建三座热风室。

    然而在石灰窑连接热风室开始首次试烧制的时候便出了问题,原本设计耐热八九百度的石灰窑在高温热风的鼓吹下,没过几个时辰便被烧裂了。

    朱琳渼倒也未觉沮丧,毕竟这种老式石灰窑生产效率太低,索性建一座新型的立窑也好。

    说实话,烧水泥的立窑他并不熟悉,但他知道炼钢高炉的结构,同时他还知道这两者都需要1300度的高温,于是只要改动进料、出料口,应该就可以通用。

    他画出详细的图纸,建造工作就交给宋应星负责了。

    说实话,对古代工艺非常熟悉的宋先生来指挥建造水泥窑,比朱琳渼的效率要高出不少。

    十日之后,耐火砖搭建的立窑建成,开始点火。

    朱琳渼再次来到水泥场指导首次烧制过程。

    宋应星按他所说的水泥原料配方,将石灰石、粘土、沙粒磨碎混合在一起。

    只是朱琳渼并不记得这三者的混合比例,所以暂定为八份石灰石,两份粘土,加少许沙粒。

    立窑中的木炭已经烧红,宋应星指挥工匠们将混合的灰土从顶部倒入立窑,然后再倒一层木炭,再一层混合灰土,依此类推直到将立窑装满。

    随后六名壮汉同时拉动两部风箱,大量空气经过热风室从立窑底部吹入。窑温迅速升高起来。

    烧制一窑的石灰通常要四五天时间,但使用了新型的立式结构窑体,加上热风室鼓风,朱琳渼估计大概只用一天半工夫,窑温就能达到1300度的目标。然后再煅烧大半天,应该就可以形成水泥出窑了。

    两天后,宋应星将几大筐立窑中烧出的成品运至龙卫军营,呈给朱琳渼看。

    朱琳渼扫了一眼便知道烧制并不成功,虽能看到些灰色的水泥物质,但还有大量白色硬块掺杂其中,应该是烧制不充分所致。

    他吩咐宋应星将人力风箱换成畜力鼓风设备,增加沙粒比例,并延长烧制时间,重新再试。

    宋应星点头记下,正要转身离开,朱琳渼忽然想起硅酸盐水泥的反应中好像需要铝参与。

    于是他立刻叫住宋应星,让他在原料中再加一些铁矿石粉。这是他眼下唯一能想到的含有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