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鼎派与葛洪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葛洪深知“知人甚未易”,所以总是奉行浩身自好的处世交友之道,从不妄议他人是非长短,《外篇·自序》中曾说他“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阿谴人交之好恶。”有时被尊长所逼问,不得已而论及他人时,葛洪总是谈及别人好的一面,问及别人的缺点,葛洪总是说不知道。当时有人批评葛洪,说他顾虑太重,不能明辨是非,区分皂白,葛洪却总是说人总不能什么都知道,有时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一定完全了解,何况我对别人呢?怎么能把自己喜欢的都说成好,自己不喜欢的就说成是错呢?同样,对待学术问题,葛洪也从不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去苛求他人,而是博取众人之所长。葛洪在道学与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所特有的这种大家风度恐怕有着密切的关系。
葛洪虽口不言是非。但内心却皂白分明,崇善嫉恶。《外篇·自序》说:“洪尤疾无义之人。以劝农桑之本业,而慕非义之奸利。持乡论者,则卖选以取谢。有威势者,则解符疏以索财。或有罪人之赂,而枉有理之家;或为逋逃之薮,而缩亡命之人,或挟使民丁以妨公役,或强收钱物以求贵价,或占锢市肆,夺百姓之利,或割人田地,劫孤弱之业、惚恫官府之间,以窥掊克之益,内以夸妻妄,外以钓名位,其如此者,不与交焉”。葛洪这种隐恶扬善的处世态度,显然是借鉴于汉末士人因品评人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教训。“见素抱朴”本是老子提出来的,体现了道家返朴归真的理想品格。葛洪继承了老庄的思想,奉行安时处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他说:“乐天知命,何忧何虑,安时处顺,何怨何尤”。(见《外篇·名实》)“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常足者,福之所赴也;无足者,祸之所踵也”,“祸莫大于无足,福无厚乎知止。”(见《外篇·知止这与老子关于“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几乎同出一辙,所以,《晋书·葛洪传》称赞他说:“稚川优洽,贫而乐道”。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道家学者的普遍心态。
二、葛洪的仙道思想
葛洪以前,道教的长生说缺乏理论性、系统性。葛洪在其《内篇》中把长生成仙作为道教修炼的最高目标和自己思想的核心,认为神仙实有,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而学习仙道最主要的又是服食还丹金液,这样他就为神仙道教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葛洪认为神仙是存在的。关于仙人存在的根据,葛洪主要认为前人的记载是可信的,不是虚言。如《列仙》篇说刘向《列仙传》上记载有七十余位仙人,如果不是真有其事,难道还能是刘向的妄造吗?《对俗》篇也说:“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干人,皆有姓名,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在他看来,神仙之有,不一定非要亲闻亲见不可,因为人之所知所见者甚少,而未知未见者甚多,而仙凡异路,常人难以觉察,所以他在《论仙》中说如果以亲眼看见的东西为有,而以没有看见或看不见的东西为无,那么天下之所无者就太多了,许多实有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不存在,“夫所见少则新怪多,世之常态”,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否定神仙的存在。至于周公、孔了等人为何不谈神仙,儒家经典为何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葛洪在《辨问》中认为这是由于“人所好问,各各个同”,“诚合其意,虽小必焉;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所以,圣人的言行也不能作为否认神仙存在的根据。葛洪还认为神仙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等级之分。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凡服金丹大药举形升虚者,为上士,是最高的天仙,靠行气导引长生不死的为中土,是地仙,地仙可以邀游于名山之中;服草木之药先死后蜕的尸解仙为下士。指那些在人间活动的“千岁翁”。由此可见,葛洪的神仙观与先秦大有不同,秦代以前的人认为神仙住在老人家离人间的地方,其模样与生活方式都跟世间的凡人根本不同,长生不老药为仙人所独有,神仙也是天生的。所以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也只好派人入海登山,寻找仙人以求成仙之药。而在葛洪看来,神仙并非与人不同的异类,神仙是经过学习和修炼而得道的长生不死的人。
葛洪主张仙人可学。他说自己所以认定神仙可以学致,并非由于自已聪明过人,而是象“鹤知夜半、燕知戊巳”那样,对此偶然有所偏解。同时更因为学仙之道“有以校验”。他坚信既然医术能治病起死,那么仙术也肯定能使人长生。当然,葛洪也承认求仙不易,许多人求仙不得,但这并非因为仙不可学,而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得到为仙的正确方法。如在论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求仙不得的原因时、葛洪说他们主要是不能完全遵守修仙炼道的禁忌和要求,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更不知仙道的至要精髓,又未得到金丹大药。所以当然是求而不得。
葛洪的仙道方术。以炼丹成仙为主,同时也“籍众术之共成长生”,其方法主要包括:
1.志诚信仙,择师勤求。
由于坚信神仙可学,葛洪十分强调个人后天学仙修道的主观努力,即立志,明师、勤求。诚心信仰并立志皈依神仙道教在葛洪看来是长生成仙的基本前提。他在《论仙》篇中曾开宗明义地指出:“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在《微旨》中葛洪更是反复强调“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即在他看来若想成仙,必须先诚心诚意地相信神仙的存在、坚信神仙可以学致,那些对神仙之事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人以及那些不能诚心立志学仙修道的人。都不能成仙。葛洪还认为,既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的指点,得不到仙道法术的精髓,也不能免于一死。由于神仙道教修炼的修仙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所以修道者必须投师学道。而当时“窃道士之号”以谈世骗人者甚多,所以葛洪奉劝学道者择师要谨慎,以便择明师而从之。此外,葛洪还由自己师从郑隐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神仙道教的成仙要法,—般不肯轻易传人、修道者即使遇以明师。也还须随师经久,累勤历试,有始有终才能得道,而得道之后。还须日夜勤修。坚持不懈,才能成仙。他说学道就如同播谷—样,春种而秋收。有—个积累的过程,不能指望朝为而夕成,坐修而立望其效。
由广葛洪接受了部分道经的“仙命”观念。所以他还认为一个人能否志诚信仙,择遇良师,修道成仙还在于他是否有神仙之命。《辨问》篇曾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必遭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这种观点,显然是葛洪把命定论与神秘的胎气说相结合的产物。这样通过对信仙有命的论证,葛洪就把修仙者能否成仙的责任推到了修仙者自己身上,一个人命属生星。则必好仙道,求仙也必得,若命属死星,则其人必不信仙道,自然也就不可能修炼成仙,这种理论正是葛洪的神学体系所必需的。
2.籍众术以养土。
葛洪的金丹派神仙道教主张学道应当由浅入深、从易及难,先求养生后谋成仙,不可猝成。《微旨》说:“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广知也,盖籍众术之共成长生也。”在葛洪看来,不知众术,不能辟邪恶延命年,则会身遭祸害,根本谈不上成仙。他所指的方术主要有导引行气、还精补脑、服食药物、佩带印符以及辟谷、不寒、不热、坚齿、聪耳、明目之术等。其中医术在葛洪看来最为重要,《杂应》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求近福焉”。《微旨》篇说:“将服小药以延命年”。《极言》篇说:“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仙药》篇则更明确地讲“中药养性,下药降病”。葛洪认为医术可以祛病健身,所以病弱之人必须先行调治好身体,然后才能行成仙之术。
葛洪认为,人之所以死亡,是由于欲望、衰老、百病、毒恶、邪气、风冷六害所犯,六害不除则长生无望,所以他主张人若要学仙,必须先学养生以除六害。《杂应》篇说:“养生之尽理者,即将服药物,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即只有将行气、导引、房中、服食诸术配合起来,才能保体无病,具备成仙的条件。
3.思神守一。
葛洪继承了老庄以及魏晋养生家以“无”为本的宗旨,强调修仙的人必须恬静无欲。《论仙》篇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而欲恬静无欲,则必须思神守一,这显然是对老了“守雌抱一”、庄子“守一”“坐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但又超出了庄子守一养性的范围。在葛洪这里,“一”的作用很大,《地真》篇说:“大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人身中的“一”有姓字服色,这个人格化的“一”也就是体内真神,它在三丹田个,守“一”一方面可以卫身,另一方面又可通神,所以人当思之不己、守之不失。葛洪认为,守“一”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就是守一存真,使人神相通,人能守一便无所不辟,如《地真》篇所说:“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即使“白刃临颈”也能生还。守玄一与守真一同功,而且守玄一还可以分形,即一个人可以分身出现数十个本身形象,分形术可以通神,自见体中的三魂七魄,还可接见天灵地祗,使役山川之神,所以《地真》说“能知一则万事毕矣。”
4.金丹大药,宝精行气。
葛洪以炼食金丹为长生成仙的最高途径。《金丹》篇说他曾考览养性之书,所披涉的篇目数以千计,没有不以服食还丹金液为大要的,所以,他认为金丹大药才是“仙道之极”,服之不成仙,则古来无仙。“丹”即丹砂,通常谓之朱砂,水银可以硫化为朱砂,朱砂也可以还原为水银,所以称之为“还丹”。烧炼九次而成之丹叫“九丹”。又称“神丹”,金液神丹合称“金丹”。也叫做“神药”、“上药”、“大药”。葛洪服丹成仙思想的基础是“假外物以自固”的观念。在葛洪看来,金丹大药本身不怕烧炼,坚固不朽,那么人吃了它以后,也一定可以借金丹之性强固身体,使人的身体也象金丹一样坚固不朽,他认为这同用铜青水溶液浸脚而脚便不会腐烂就是因为铜的性质传递给了肌肉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且若服食金丹,其效果自然更胜过铜青的外部涂抹。所以葛洪在《金丹》篇中再三申明:“升仙之要在神丹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服食金丹“成则可以举家皆仙,不仅一身耳”。葛洪这一观念的产生、概源于古代的医学实践,古代中医理论认为人服药治病的原理是人摄取了药物的性质,所以葛洪便认为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根本不懂得金玉是无生物,而人是高级生命体,金玉之性不可能直接转化为人体之性。
葛洪虽重外丹,但也不忽视炼内丹的作用,所以在葛洪的仙术中仅次于金丹大药的就是宝精行气。《释滞》篇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微旨》也说:“九丹金液,最是仙主……宝精爱气,最其急也”。葛洪认为,服食金丹大药与宝精、行气二者之间既有轻重之别,又必须共同配合;服食金丹可以升仙,行气可以加速金丹的效果,且兼有延年益寿、防病却恶之功效,而房中宝精则可以补救伤损,治病增年。所以,葛洪主张把金丹大药与行气、宝精结合起来,以宝精行气作为大药金丹的重要辅助,以增强、巩固其效果。所谓行气,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气功,《至理》篇认为气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更是生命力的源泉,“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对行气之法,葛洪在《释滞》篇中作了具体说明。即行气要在“生气之时”、也就是从半夜至日中的六个时辰,练习行气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吸吐要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都听不到.且要多吸少吐,达到令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不功。同时尽量延长吸气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可在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但可达到胎息,即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同婴儿在胞胎之中,如此则仙道可成。葛洪提出行气应有—些禁忌,如饱食,不吃生菜肥汤之物、否则气强难闭,同时更要禁恚怒。以免气乱等等。葛洪认为行气长寿的根据,是六人从龟鹤长寿中得到灵感并效防龟鹤的呼吸动作。葛洪之后,行气之术逐渐就成了道教仙术中最主要的一种修炼方术。
宝精就是指房中术,葛洪认为房中之法的大要在于“还精补脑”。房事不可禁也不可频,《释滞》篇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坐致雍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若不懂宝精之术,虽服名药也不得长生。此外,行气也应知房,中,之,术,否则,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行气也没有效果。当然。葛洪并不过分夸大房中术的作用。他认为房中术必须和金丹大药、行气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长生的作用,如果单行房,中,之,术,只不过能治小病,免虚耗而已,而不能炼致神仙。据此,葛洪还特别批判了当日寸一些流俗道士片面夸大房中术在养生成仙中的作用的“过差之言”。‘
5.积善大功。
葛洪继承了道教的传统教戒。认为欲成仙者必须积善立功,慈心于物。《对俗》篇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今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木,皆不得长生也”。在葛洪看来,想为地仙,须立三百善;想为天仙,须立一千二百善。如果一个人在立了一千九百九十九善时,忽然行一件恶事,那么,以前所做的“—切善事便统归无效,—切仍需从头做起,所以切不可以恶小而为之。葛洪把善慈、忠孝、仁信等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修道成仙的条件之—,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葛洪仙道思想兼综儒道的特点。
三、葛洪的道教哲学思想
葛洪的道教哲学是为他的道教神学作论证的。其道教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玄”,他把这个“玄”也称之为“道”和“—”。葛洪继承了老子道生万物的观念。认为“玄”是宇宙的最高本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畅玄》篇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万事万物都是由“玄”产生的,而“玄”的性质和作用,在他看来是深旷高远的,其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无—,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治亿类。”(见《内篇·畅玄》)玄成了万物运动的总规律和内在动力,支配音整个世界的变化。在葛洪这里。“道”是和“玄”同等意义的哲学范畴,《道意》说:“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圆者得之而动,降者得之而俯,升者得之以仰”。可见“玄”和“道”异名而同义,所以葛洪有时合称之为“玄道’,。葛洪认为“道”最初是唯一的存在,所以义用“一”加以形容。《地真》篇说:“道起于—,其贵无隅,各展—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也”,“—能成阴生阳,推步寒署。春得一以发,夏得—以长,秋得一以致.冬得—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可见,“一”完全具备“道”和“玄”的特征,但“—”经“玄道”更趋向具体化,在葛洪看来,“—.”作为最高的精神实体存在于人体内,就是“元一”或“真—”,这个“元一”或“真—”具有人格化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神秘的灵物。《地真》篇说:“—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这样,作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的“—”就变成了男长九分女长六分,可以守之勿失的具体存在物了。葛洪认为人只要修炼“守—”,使自己与“真一”合而为一,就可以长生不老而成仙。这样,葛洪就把他的哲学本体论与其仙道迷信思想结合起来了。从而建立了—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神学哲学体系。(未完待续)
葛洪深知“知人甚未易”,所以总是奉行浩身自好的处世交友之道,从不妄议他人是非长短,《外篇·自序》中曾说他“自有识以逮将老,口不及人之非,不说人之私,乃自然也。虽仆竖有其所短所羞之事,不以戏之也。未尝论评人物之优劣,不喜阿谴人交之好恶。”有时被尊长所逼问,不得已而论及他人时,葛洪总是谈及别人好的一面,问及别人的缺点,葛洪总是说不知道。当时有人批评葛洪,说他顾虑太重,不能明辨是非,区分皂白,葛洪却总是说人总不能什么都知道,有时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一定完全了解,何况我对别人呢?怎么能把自己喜欢的都说成好,自己不喜欢的就说成是错呢?同样,对待学术问题,葛洪也从不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去苛求他人,而是博取众人之所长。葛洪在道学与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所特有的这种大家风度恐怕有着密切的关系。
葛洪虽口不言是非。但内心却皂白分明,崇善嫉恶。《外篇·自序》说:“洪尤疾无义之人。以劝农桑之本业,而慕非义之奸利。持乡论者,则卖选以取谢。有威势者,则解符疏以索财。或有罪人之赂,而枉有理之家;或为逋逃之薮,而缩亡命之人,或挟使民丁以妨公役,或强收钱物以求贵价,或占锢市肆,夺百姓之利,或割人田地,劫孤弱之业、惚恫官府之间,以窥掊克之益,内以夸妻妄,外以钓名位,其如此者,不与交焉”。葛洪这种隐恶扬善的处世态度,显然是借鉴于汉末士人因品评人物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教训。“见素抱朴”本是老子提出来的,体现了道家返朴归真的理想品格。葛洪继承了老庄的思想,奉行安时处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他说:“乐天知命,何忧何虑,安时处顺,何怨何尤”。(见《外篇·名实》)“知足者,常足也;不知足者,无足也。常足者,福之所赴也;无足者,祸之所踵也”,“祸莫大于无足,福无厚乎知止。”(见《外篇·知止这与老子关于“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思想几乎同出一辙,所以,《晋书·葛洪传》称赞他说:“稚川优洽,贫而乐道”。这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道家学者的普遍心态。
二、葛洪的仙道思想
葛洪以前,道教的长生说缺乏理论性、系统性。葛洪在其《内篇》中把长生成仙作为道教修炼的最高目标和自己思想的核心,认为神仙实有,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而学习仙道最主要的又是服食还丹金液,这样他就为神仙道教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葛洪认为神仙是存在的。关于仙人存在的根据,葛洪主要认为前人的记载是可信的,不是虚言。如《列仙》篇说刘向《列仙传》上记载有七十余位仙人,如果不是真有其事,难道还能是刘向的妄造吗?《对俗》篇也说:“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干人,皆有姓名,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在他看来,神仙之有,不一定非要亲闻亲见不可,因为人之所知所见者甚少,而未知未见者甚多,而仙凡异路,常人难以觉察,所以他在《论仙》中说如果以亲眼看见的东西为有,而以没有看见或看不见的东西为无,那么天下之所无者就太多了,许多实有的东西也会被认为不存在,“夫所见少则新怪多,世之常态”,所以不能以此简单否定神仙的存在。至于周公、孔了等人为何不谈神仙,儒家经典为何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葛洪在《辨问》中认为这是由于“人所好问,各各个同”,“诚合其意,虽小必焉;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所以,圣人的言行也不能作为否认神仙存在的根据。葛洪还认为神仙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等级之分。他把神仙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凡服金丹大药举形升虚者,为上士,是最高的天仙,靠行气导引长生不死的为中土,是地仙,地仙可以邀游于名山之中;服草木之药先死后蜕的尸解仙为下士。指那些在人间活动的“千岁翁”。由此可见,葛洪的神仙观与先秦大有不同,秦代以前的人认为神仙住在老人家离人间的地方,其模样与生活方式都跟世间的凡人根本不同,长生不老药为仙人所独有,神仙也是天生的。所以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也只好派人入海登山,寻找仙人以求成仙之药。而在葛洪看来,神仙并非与人不同的异类,神仙是经过学习和修炼而得道的长生不死的人。
葛洪主张仙人可学。他说自己所以认定神仙可以学致,并非由于自已聪明过人,而是象“鹤知夜半、燕知戊巳”那样,对此偶然有所偏解。同时更因为学仙之道“有以校验”。他坚信既然医术能治病起死,那么仙术也肯定能使人长生。当然,葛洪也承认求仙不易,许多人求仙不得,但这并非因为仙不可学,而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得到为仙的正确方法。如在论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求仙不得的原因时、葛洪说他们主要是不能完全遵守修仙炼道的禁忌和要求,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更不知仙道的至要精髓,又未得到金丹大药。所以当然是求而不得。
葛洪的仙道方术。以炼丹成仙为主,同时也“籍众术之共成长生”,其方法主要包括:
1.志诚信仙,择师勤求。
由于坚信神仙可学,葛洪十分强调个人后天学仙修道的主观努力,即立志,明师、勤求。诚心信仰并立志皈依神仙道教在葛洪看来是长生成仙的基本前提。他在《论仙》篇中曾开宗明义地指出:“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在《微旨》中葛洪更是反复强调“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即在他看来若想成仙,必须先诚心诚意地相信神仙的存在、坚信神仙可以学致,那些对神仙之事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人以及那些不能诚心立志学仙修道的人。都不能成仙。葛洪还认为,既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的指点,得不到仙道法术的精髓,也不能免于一死。由于神仙道教修炼的修仙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所以修道者必须投师学道。而当时“窃道士之号”以谈世骗人者甚多,所以葛洪奉劝学道者择师要谨慎,以便择明师而从之。此外,葛洪还由自己师从郑隐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神仙道教的成仙要法,—般不肯轻易传人、修道者即使遇以明师。也还须随师经久,累勤历试,有始有终才能得道,而得道之后。还须日夜勤修。坚持不懈,才能成仙。他说学道就如同播谷—样,春种而秋收。有—个积累的过程,不能指望朝为而夕成,坐修而立望其效。
由广葛洪接受了部分道经的“仙命”观念。所以他还认为一个人能否志诚信仙,择遇良师,修道成仙还在于他是否有神仙之命。《辨问》篇曾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必遭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这种观点,显然是葛洪把命定论与神秘的胎气说相结合的产物。这样通过对信仙有命的论证,葛洪就把修仙者能否成仙的责任推到了修仙者自己身上,一个人命属生星。则必好仙道,求仙也必得,若命属死星,则其人必不信仙道,自然也就不可能修炼成仙,这种理论正是葛洪的神学体系所必需的。
2.籍众术以养土。
葛洪的金丹派神仙道教主张学道应当由浅入深、从易及难,先求养生后谋成仙,不可猝成。《微旨》说:“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广知也,盖籍众术之共成长生也。”在葛洪看来,不知众术,不能辟邪恶延命年,则会身遭祸害,根本谈不上成仙。他所指的方术主要有导引行气、还精补脑、服食药物、佩带印符以及辟谷、不寒、不热、坚齿、聪耳、明目之术等。其中医术在葛洪看来最为重要,《杂应》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求近福焉”。《微旨》篇说:“将服小药以延命年”。《极言》篇说:“先将服草木以救亏缺”,《仙药》篇则更明确地讲“中药养性,下药降病”。葛洪认为医术可以祛病健身,所以病弱之人必须先行调治好身体,然后才能行成仙之术。
葛洪认为,人之所以死亡,是由于欲望、衰老、百病、毒恶、邪气、风冷六害所犯,六害不除则长生无望,所以他主张人若要学仙,必须先学养生以除六害。《杂应》篇说:“养生之尽理者,即将服药物,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即只有将行气、导引、房中、服食诸术配合起来,才能保体无病,具备成仙的条件。
3.思神守一。
葛洪继承了老庄以及魏晋养生家以“无”为本的宗旨,强调修仙的人必须恬静无欲。《论仙》篇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而欲恬静无欲,则必须思神守一,这显然是对老了“守雌抱一”、庄子“守一”“坐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但又超出了庄子守一养性的范围。在葛洪这里,“一”的作用很大,《地真》篇说:“大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人身中的“一”有姓字服色,这个人格化的“一”也就是体内真神,它在三丹田个,守“一”一方面可以卫身,另一方面又可通神,所以人当思之不己、守之不失。葛洪认为,守“一”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守真一就是守一存真,使人神相通,人能守一便无所不辟,如《地真》篇所说:“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即使“白刃临颈”也能生还。守玄一与守真一同功,而且守玄一还可以分形,即一个人可以分身出现数十个本身形象,分形术可以通神,自见体中的三魂七魄,还可接见天灵地祗,使役山川之神,所以《地真》说“能知一则万事毕矣。”
4.金丹大药,宝精行气。
葛洪以炼食金丹为长生成仙的最高途径。《金丹》篇说他曾考览养性之书,所披涉的篇目数以千计,没有不以服食还丹金液为大要的,所以,他认为金丹大药才是“仙道之极”,服之不成仙,则古来无仙。“丹”即丹砂,通常谓之朱砂,水银可以硫化为朱砂,朱砂也可以还原为水银,所以称之为“还丹”。烧炼九次而成之丹叫“九丹”。又称“神丹”,金液神丹合称“金丹”。也叫做“神药”、“上药”、“大药”。葛洪服丹成仙思想的基础是“假外物以自固”的观念。在葛洪看来,金丹大药本身不怕烧炼,坚固不朽,那么人吃了它以后,也一定可以借金丹之性强固身体,使人的身体也象金丹一样坚固不朽,他认为这同用铜青水溶液浸脚而脚便不会腐烂就是因为铜的性质传递给了肌肉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且若服食金丹,其效果自然更胜过铜青的外部涂抹。所以葛洪在《金丹》篇中再三申明:“升仙之要在神丹也”,“服神丹令人寿无穷已,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上下太清”,服食金丹“成则可以举家皆仙,不仅一身耳”。葛洪这一观念的产生、概源于古代的医学实践,古代中医理论认为人服药治病的原理是人摄取了药物的性质,所以葛洪便认为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根本不懂得金玉是无生物,而人是高级生命体,金玉之性不可能直接转化为人体之性。
葛洪虽重外丹,但也不忽视炼内丹的作用,所以在葛洪的仙术中仅次于金丹大药的就是宝精行气。《释滞》篇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微旨》也说:“九丹金液,最是仙主……宝精爱气,最其急也”。葛洪认为,服食金丹大药与宝精、行气二者之间既有轻重之别,又必须共同配合;服食金丹可以升仙,行气可以加速金丹的效果,且兼有延年益寿、防病却恶之功效,而房中宝精则可以补救伤损,治病增年。所以,葛洪主张把金丹大药与行气、宝精结合起来,以宝精行气作为大药金丹的重要辅助,以增强、巩固其效果。所谓行气,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气功,《至理》篇认为气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更是生命力的源泉,“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对行气之法,葛洪在《释滞》篇中作了具体说明。即行气要在“生气之时”、也就是从半夜至日中的六个时辰,练习行气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吸吐要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都听不到.且要多吸少吐,达到令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不功。同时尽量延长吸气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可在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但可达到胎息,即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同婴儿在胞胎之中,如此则仙道可成。葛洪提出行气应有—些禁忌,如饱食,不吃生菜肥汤之物、否则气强难闭,同时更要禁恚怒。以免气乱等等。葛洪认为行气长寿的根据,是六人从龟鹤长寿中得到灵感并效防龟鹤的呼吸动作。葛洪之后,行气之术逐渐就成了道教仙术中最主要的一种修炼方术。
宝精就是指房中术,葛洪认为房中之法的大要在于“还精补脑”。房事不可禁也不可频,《释滞》篇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坐致雍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若不懂宝精之术,虽服名药也不得长生。此外,行气也应知房,中,之,术,否则,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行气也没有效果。当然。葛洪并不过分夸大房中术的作用。他认为房中术必须和金丹大药、行气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长生的作用,如果单行房,中,之,术,只不过能治小病,免虚耗而已,而不能炼致神仙。据此,葛洪还特别批判了当日寸一些流俗道士片面夸大房中术在养生成仙中的作用的“过差之言”。‘
5.积善大功。
葛洪继承了道教的传统教戒。认为欲成仙者必须积善立功,慈心于物。《对俗》篇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今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木,皆不得长生也”。在葛洪看来,想为地仙,须立三百善;想为天仙,须立一千二百善。如果一个人在立了一千九百九十九善时,忽然行一件恶事,那么,以前所做的“—切善事便统归无效,—切仍需从头做起,所以切不可以恶小而为之。葛洪把善慈、忠孝、仁信等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修道成仙的条件之—,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葛洪仙道思想兼综儒道的特点。
三、葛洪的道教哲学思想
葛洪的道教哲学是为他的道教神学作论证的。其道教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玄”,他把这个“玄”也称之为“道”和“—”。葛洪继承了老子道生万物的观念。认为“玄”是宇宙的最高本体,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畅玄》篇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万事万物都是由“玄”产生的,而“玄”的性质和作用,在他看来是深旷高远的,其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无—,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治亿类。”(见《内篇·畅玄》)玄成了万物运动的总规律和内在动力,支配音整个世界的变化。在葛洪这里。“道”是和“玄”同等意义的哲学范畴,《道意》说:“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圆者得之而动,降者得之而俯,升者得之以仰”。可见“玄”和“道”异名而同义,所以葛洪有时合称之为“玄道’,。葛洪认为“道”最初是唯一的存在,所以义用“一”加以形容。《地真》篇说:“道起于—,其贵无隅,各展—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也”,“—能成阴生阳,推步寒署。春得一以发,夏得—以长,秋得一以致.冬得—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可见,“一”完全具备“道”和“玄”的特征,但“—”经“玄道”更趋向具体化,在葛洪看来,“—.”作为最高的精神实体存在于人体内,就是“元一”或“真—”,这个“元一”或“真—”具有人格化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神秘的灵物。《地真》篇说:“—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这样,作为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的“—”就变成了男长九分女长六分,可以守之勿失的具体存在物了。葛洪认为人只要修炼“守—”,使自己与“真一”合而为一,就可以长生不老而成仙。这样,葛洪就把他的哲学本体论与其仙道迷信思想结合起来了。从而建立了—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神学哲学体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