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黑心罗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大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按理说应该眼睛长在头顶上,撞了人也会大吼一声:‘我爸是刘统勋’的主。可为什么他在入仕之后就忽然间怂了呢?!
历史的背后不乏隐情。
刘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同样,顺也不过三代。
刘墉家三代为官,已经顺到头了。为什么?!因为他老子的官做得太大了。
1754年,刘墉考上进士刚刚三年,在翰林院里,是从庶拮士到编修,好不容易熬到了侍讲。突然之间,祸从天降,说起这个祸,很简单的一个事,甚至说,跟他们家都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件事,但就是被他给摊上了。
悲催的一幕。
话还得从新疆回部的阿睦尔撒纳来谈起。
回部,我们要注意这个回部不是指的今天讲的**,**跟回部不是一回事。他发动叛乱,大兵一下占领了乌鲁木齐,那个时候不叫乌鲁木齐,叫归化城,当时的清军转眼间就从西面的乌鲁木齐退到东面的巴里坤和哈密。
刘统勋当时的官职是首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人有件工作是每年都要做的,那就是去边防看望驻军的战士。代表政府与最高领导人致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热烈的问候。1754年,当清军正节节败退,退守巴里坤和哈密时,刘统勋童鞋出现在了驻地。他面临突然而来的大兵后撤,当时就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于是他给乾隆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建议放弃巴里坤,所有的军队退到哈密。重新准备,不与敌人做正面冲突。
我们先准备一下,以逸待劳,等到他攻到哈密的时候,我再全力进攻再反攻,结果乾隆爷拿到这封信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擦,你敢勾结外匪?!来人啊,将刘统勋给老子押回北京,全家抄斩。
刘统勋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几十口人,锒铛入狱。整整两年,不审也不问。
两年后,乾隆忽然想起了在吃牢饭的刘统勋一家,觉得自己有点过了,于是又将刘统勋和刘墉官复了原职。但是,刘统勋提出了建议:算了,算了,儿子(刘墉)啊,你就别在北京了,这个北京太危险了,你还是给我上外面吧。所以当时刘统勋在皇帝面前,保举他的儿子去了外地为官,就此离开了北京。
这件事在刘大人的一生中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他一生的所有经验,所有教训,所有为官处世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与他在这一年无辜坐牢,全家被抄,整个家族随时可能转瞬之间就被灭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刘大人痛定思痛,此事之后,他总结出了一套为官处事五条基本原则。第一:一定要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自己全家的小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全在皇帝一句话:皇帝说放你就放你,皇帝说不放你,谁也不敢说放你。自己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完全是皇帝一时高兴,皇帝想过来了,皇帝想明白了,全家也就太平了。所以我将来的任务就是钱方白计地讨取皇帝的欢心。
不过,和大人告诉我们:想要讨好皇帝,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好在刘墉家有底蕴,前后三代,一百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这件事我没做过,但是我听说过。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准备走一趟海成的老路:搞一把wenziyu。
有些童鞋会问了:不太可能吧?!刘大人也弄过这种东西?!
他不但搞过,而且搞过两次。
好狠的心。
第一场发生在1761年。这一年他担任了江苏学政,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事:江苏沛县有一个举人辱骂朝廷,结果让人给诬告了,逮进监狱了,三堂会审。
原本这案子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如果那人就一普通老百姓,提刑按察使司顺手就给办了。麻烦就麻烦在这个人的成分问题上。他是个举人,举人是老爷,是后备官员,必须得经过学政来审。
刘墉就是当时的学政。
刘大人脑筋一转,立即想到了一件事:这个人既然敢骂朝廷,难道就不敢把骂人的话给写出来吗?他即刻给人建议:您去他们家搜,他们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肯定有一些字迹。结果一搜,果不其然,满满当当两箱子纸,都是辱骂朝廷的。
这事儿闹大了。
刘大人不怕事儿大,于是他写了两封信,一封告诉江苏巡抚:你得处理这件事;另一封告诉乾隆皇帝:阉大庸辱骂朝廷,您得把他给办了。
乾隆爷听说以后,非常震怒,震怒异常,掉头就下杀头令。结果阉大庸死了,刘大人荣升山西太原知府。
刘大人一下子就美了。他没想到,原来做官可以这么容易。于是,十七年后,他又干了一票。这一票,让他着实体会了一把什么才叫做‘一飞冲天’。
地点还是在江苏,时间改为1777年。那一年,他第二次担任江苏学政。正好赶上东台县有一个姓徐的家,他们家有一个老爷子叫徐叙夔。
徐叙夔这一天与别人发生了争执-关于土地的争执,他想强买人家的地。但人家有钱,就两个字:不卖。就算要卖,也不卖给你!
徐叙夔怒了:擦,你还得瑟起来了!当下死缠烂打,软硬兼施,说什么也要吃下这块地。这家人也火了:擦,我就不信还没人治得了你了。当下一纸诉状将徐叙夔告上了法庭。
这一告不要紧,要紧的是徐叙夔在他们家也是个书香门第,所以这事又赶上让刘墉处理。刘大人一接到报案,立即就想到十七年前的案子:这货肯定也辱骂过朝廷,给我搜。一搜。还真查出了个《一柱楼诗集》。
诗集里有两首诗:‘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不是恢复大明朝吗?我把那壶,倒水的壶阁在旁边,但是加一块儿,这个壶儿不就能读成不是辱骂清朝是“胡人”吗?这是一句,还没完?他还有另外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句话就不解释了,解释就显得多余了。
办这种事情刘大人是有过经验总结的,于是他一方面把书直接派人送给乾隆。另外一方面,自己在极力查询别人的罪行。与此相关的,最后这个案子揭示出来,一下兜出了十几个人,其中有八个人死亡,徐家一下死了三个。
另外,这个县从上到下,《一柱楼诗集》已经刻了好几十年了,你这个省府州县的官员都不知道吗?你干嘛吃的?所以所有涉案官员一律缉拿问罪,死了的挖坟掘墓,活着的,立即处死。第二年,1780年,刘墉担任了湖南巡抚。
第二个教训:本职工作,该果断时就果断。他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家之所以逃过这一劫,并不是因为我们家到底有这个案子还是没有这个案子,这个案子跟我们家有关系没关系。他非常清楚皇帝放了他,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我的将来,不想遭类似的磨难。那么我对于大清朝,就应该是勤于职守,也就应该是努力工作,回报皇上,报效祖国。
最后,我们再谈一下‘罗锅’。
罗锅这俩字,还真的有个来头,真是皇上给说的,但是哪个皇上说的呢?我负责人地告诉大家,不是乾隆。
不管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里面关于刘墉的“罗锅”都是这么说的:说乾隆有一天,拿刘墉开涮,赐封刘墉叫“罗锅”,而且还给刘墉提了一首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捶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官廓,笼屉之内即长眠。’这是乾隆爷寒碜刘墉的,还要让刘墉还他一首诗,我都给你写一首诗了,你也得给我写一首诗。
刘大人立即提笔就写了一首诗来回复皇上:‘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臣虽不才知恩遇,诚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得两万两。’
这首诗是不是他写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原因就在于还有另外一首,传说也是他写的:‘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他说的是四种残疾人,他说这四个人都是好人。
下面还有四句:‘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材者,岂是贤德人。’有人说这个是刘墉写的,因为刚才那首诗中只说了一个驼背,而这首诗他把几种残疾人都写进去了,许多人考证之后的结论是:刘墉写的应该是后者。
不过到底哪一个是刘墉写的,我自认为哪个都不像,我觉得都是传说。但是刘墉这个“罗锅”还真是皇上说的,但这个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儿子,嘉庆,他说的也不是“罗锅”两字,而是“驼子”。史书上是这么写的:嘉庆说刘墉叫“刘驼子”。
嘉庆皇帝即位的时候,刘墉已经80多岁了,似乎我们感觉也该驼背了,所以从客观上说,刘墉到了老年,驼背是真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刘大人这个人很不简单,钱沣拉上了他,和大人这次要栽了。
刘大人大了和大人31岁,论智力、论反应能力,和大人绝对在刘大人之上。为什么他会被刘大人摆上一刀?!
刘大人笑了:整人这种事情,与智力无关,靠得是经验。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未完待续)
刘大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按理说应该眼睛长在头顶上,撞了人也会大吼一声:‘我爸是刘统勋’的主。可为什么他在入仕之后就忽然间怂了呢?!
历史的背后不乏隐情。
刘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同样,顺也不过三代。
刘墉家三代为官,已经顺到头了。为什么?!因为他老子的官做得太大了。
1754年,刘墉考上进士刚刚三年,在翰林院里,是从庶拮士到编修,好不容易熬到了侍讲。突然之间,祸从天降,说起这个祸,很简单的一个事,甚至说,跟他们家都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件事,但就是被他给摊上了。
悲催的一幕。
话还得从新疆回部的阿睦尔撒纳来谈起。
回部,我们要注意这个回部不是指的今天讲的**,**跟回部不是一回事。他发动叛乱,大兵一下占领了乌鲁木齐,那个时候不叫乌鲁木齐,叫归化城,当时的清军转眼间就从西面的乌鲁木齐退到东面的巴里坤和哈密。
刘统勋当时的官职是首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人有件工作是每年都要做的,那就是去边防看望驻军的战士。代表政府与最高领导人致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热烈的问候。1754年,当清军正节节败退,退守巴里坤和哈密时,刘统勋童鞋出现在了驻地。他面临突然而来的大兵后撤,当时就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于是他给乾隆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建议放弃巴里坤,所有的军队退到哈密。重新准备,不与敌人做正面冲突。
我们先准备一下,以逸待劳,等到他攻到哈密的时候,我再全力进攻再反攻,结果乾隆爷拿到这封信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擦,你敢勾结外匪?!来人啊,将刘统勋给老子押回北京,全家抄斩。
刘统勋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几十口人,锒铛入狱。整整两年,不审也不问。
两年后,乾隆忽然想起了在吃牢饭的刘统勋一家,觉得自己有点过了,于是又将刘统勋和刘墉官复了原职。但是,刘统勋提出了建议:算了,算了,儿子(刘墉)啊,你就别在北京了,这个北京太危险了,你还是给我上外面吧。所以当时刘统勋在皇帝面前,保举他的儿子去了外地为官,就此离开了北京。
这件事在刘大人的一生中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他一生的所有经验,所有教训,所有为官处世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与他在这一年无辜坐牢,全家被抄,整个家族随时可能转瞬之间就被灭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刘大人痛定思痛,此事之后,他总结出了一套为官处事五条基本原则。第一:一定要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自己全家的小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全在皇帝一句话:皇帝说放你就放你,皇帝说不放你,谁也不敢说放你。自己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完全是皇帝一时高兴,皇帝想过来了,皇帝想明白了,全家也就太平了。所以我将来的任务就是钱方白计地讨取皇帝的欢心。
不过,和大人告诉我们:想要讨好皇帝,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好在刘墉家有底蕴,前后三代,一百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这件事我没做过,但是我听说过。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准备走一趟海成的老路:搞一把wenziyu。
有些童鞋会问了:不太可能吧?!刘大人也弄过这种东西?!
他不但搞过,而且搞过两次。
好狠的心。
第一场发生在1761年。这一年他担任了江苏学政,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事:江苏沛县有一个举人辱骂朝廷,结果让人给诬告了,逮进监狱了,三堂会审。
原本这案子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如果那人就一普通老百姓,提刑按察使司顺手就给办了。麻烦就麻烦在这个人的成分问题上。他是个举人,举人是老爷,是后备官员,必须得经过学政来审。
刘墉就是当时的学政。
刘大人脑筋一转,立即想到了一件事:这个人既然敢骂朝廷,难道就不敢把骂人的话给写出来吗?他即刻给人建议:您去他们家搜,他们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肯定有一些字迹。结果一搜,果不其然,满满当当两箱子纸,都是辱骂朝廷的。
这事儿闹大了。
刘大人不怕事儿大,于是他写了两封信,一封告诉江苏巡抚:你得处理这件事;另一封告诉乾隆皇帝:阉大庸辱骂朝廷,您得把他给办了。
乾隆爷听说以后,非常震怒,震怒异常,掉头就下杀头令。结果阉大庸死了,刘大人荣升山西太原知府。
刘大人一下子就美了。他没想到,原来做官可以这么容易。于是,十七年后,他又干了一票。这一票,让他着实体会了一把什么才叫做‘一飞冲天’。
地点还是在江苏,时间改为1777年。那一年,他第二次担任江苏学政。正好赶上东台县有一个姓徐的家,他们家有一个老爷子叫徐叙夔。
徐叙夔这一天与别人发生了争执-关于土地的争执,他想强买人家的地。但人家有钱,就两个字:不卖。就算要卖,也不卖给你!
徐叙夔怒了:擦,你还得瑟起来了!当下死缠烂打,软硬兼施,说什么也要吃下这块地。这家人也火了:擦,我就不信还没人治得了你了。当下一纸诉状将徐叙夔告上了法庭。
这一告不要紧,要紧的是徐叙夔在他们家也是个书香门第,所以这事又赶上让刘墉处理。刘大人一接到报案,立即就想到十七年前的案子:这货肯定也辱骂过朝廷,给我搜。一搜。还真查出了个《一柱楼诗集》。
诗集里有两首诗:‘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不是恢复大明朝吗?我把那壶,倒水的壶阁在旁边,但是加一块儿,这个壶儿不就能读成不是辱骂清朝是“胡人”吗?这是一句,还没完?他还有另外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句话就不解释了,解释就显得多余了。
办这种事情刘大人是有过经验总结的,于是他一方面把书直接派人送给乾隆。另外一方面,自己在极力查询别人的罪行。与此相关的,最后这个案子揭示出来,一下兜出了十几个人,其中有八个人死亡,徐家一下死了三个。
另外,这个县从上到下,《一柱楼诗集》已经刻了好几十年了,你这个省府州县的官员都不知道吗?你干嘛吃的?所以所有涉案官员一律缉拿问罪,死了的挖坟掘墓,活着的,立即处死。第二年,1780年,刘墉担任了湖南巡抚。
第二个教训:本职工作,该果断时就果断。他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家之所以逃过这一劫,并不是因为我们家到底有这个案子还是没有这个案子,这个案子跟我们家有关系没关系。他非常清楚皇帝放了他,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我的将来,不想遭类似的磨难。那么我对于大清朝,就应该是勤于职守,也就应该是努力工作,回报皇上,报效祖国。
最后,我们再谈一下‘罗锅’。
罗锅这俩字,还真的有个来头,真是皇上给说的,但是哪个皇上说的呢?我负责人地告诉大家,不是乾隆。
不管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里面关于刘墉的“罗锅”都是这么说的:说乾隆有一天,拿刘墉开涮,赐封刘墉叫“罗锅”,而且还给刘墉提了一首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捶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官廓,笼屉之内即长眠。’这是乾隆爷寒碜刘墉的,还要让刘墉还他一首诗,我都给你写一首诗了,你也得给我写一首诗。
刘大人立即提笔就写了一首诗来回复皇上:‘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臣虽不才知恩遇,诚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得两万两。’
这首诗是不是他写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原因就在于还有另外一首,传说也是他写的:‘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他说的是四种残疾人,他说这四个人都是好人。
下面还有四句:‘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材者,岂是贤德人。’有人说这个是刘墉写的,因为刚才那首诗中只说了一个驼背,而这首诗他把几种残疾人都写进去了,许多人考证之后的结论是:刘墉写的应该是后者。
不过到底哪一个是刘墉写的,我自认为哪个都不像,我觉得都是传说。但是刘墉这个“罗锅”还真是皇上说的,但这个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儿子,嘉庆,他说的也不是“罗锅”两字,而是“驼子”。史书上是这么写的:嘉庆说刘墉叫“刘驼子”。
嘉庆皇帝即位的时候,刘墉已经80多岁了,似乎我们感觉也该驼背了,所以从客观上说,刘墉到了老年,驼背是真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刘大人这个人很不简单,钱沣拉上了他,和大人这次要栽了。
刘大人大了和大人31岁,论智力、论反应能力,和大人绝对在刘大人之上。为什么他会被刘大人摆上一刀?!
刘大人笑了:整人这种事情,与智力无关,靠得是经验。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