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阿那毕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阿那毕隆得知萧轩再次率领队伍在不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从应天自成都方向逼近到陇川一带边界的时候也开始紧张了起来。如果说萧轩仅仅是率领队伍逼近成都,那可以解释为仍然是以对内巡查为住,可是如果逼近到陇川一带那就完全不同了,意味着那些精锐的劲旅随时有可能展开行动。虽然在临近正月的时候,明缅边界一带仍然似是春夏之交一般,但终究算是旱季,天气和水土的加成还是并非绝对保险的。
阿那毕隆执政以来,正是缅甸在军事上的一次兴盛期。自从缅甸在万历年间的明缅冲突中牢固的控制了不少边地之后也不愿意更进一步的刺激大明,尤其是此时的明朝如日中天,绝非历史上那种多事之秋。
在进行高级别的最后商讨的时候,阿那毕隆向其他几名将领乃至内臣说道:“关于陇川一带的军情,相信你们应该也有所消息。你们觉得这一次,我们应该是把那些残明的叛逃人员礼送出境换取那名天子的信任,还是应该配合他们采取行动?”
其实以前的时候阿那毕隆手下的不少将领们当然也知道轻易的得罪这样一个没有外患牵制的大国是及其不智的,即便得手也很有可能成为此时大明内其他一些势力的替罪羊。
不过到了现在,更多的消息在边界一带暴露出来之后,主战的声音却突然多了起来:“启禀君上,臣以为,现在应该到了当机立断的时候了。如果那大明天子亲自率领上万精兵逼近边境,那我们还真没有什么机会。我们判断,那大明天子身边的精锐部队当真了得。即便是一万人,而且身处不利的环境下,我军就算集中十万大军展开出战也没有绝对的胜算。可是那位大明天子托大到只带不过一两千精兵,并且在边境一带临时驻扎的兵力也不见增加,总共连三千堪战之兵都凑不出来,还在边境上挑衅生事,那就是主动找死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反对出兵的声音:“我们伏击了大明天子的亲军,并为那些余孽们撑腰,就能避免之后可能随之而来的讨伐么?如今的明朝,绝非以往任何汉人王朝可以相提并论,甚至当年的蒙元也都无法与如日中天的他们相提并论。就算其内部陷入纷争之中,我们也绝对会惹火上身。”
只是这时候,有一名曾经去过边境的将领拿出来一件物品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你们见过这种兵器么?”
那似乎是一个没有散开的筒子,精巧的装着上百支似乎如同小钢箭一般的器物:“他们,也就是大明天子的亲卫有一种独特的火器,能够在发射的时候扛在肩膀上还拥有巨大的威力,能够一次把这上百支吹箭暗器一般的东西以三眼铳一般的速度发射出来,寻常的披甲或者简陋一些的木盾在近距离上都很难抵挡。他们还能够发射一种如同强弩箭头一般的钢矛矛头,威力也几乎形同床弩一般,寻常车盾都很难抵挡。如果我们在同这些人的交锋之中缴获不少新式的装备,特别是还俘虏这一次跟随而来的不少工匠,那我军的实力或许就会有层次性的提高,以后彻底的不用畏惧大明了。。。”
阿那毕隆虽然不是白手起家的人物,但是在兵事上也绝非外行,知道明缅边界在很大程度上比明越边境的地理交通更为复杂。如果明朝伐缅,在同一时间充其量也就只能维持三四万精兵左右的进攻兵力。当然,几万精兵的进攻仍然不是此时的缅军能够绝对有把握应付的,搞不好就会让自己空耗国力给周边政权以机会。
可是:如果自己的军队能够获得一些极为先进的武力,能够用并不算多的兵力和代价就能够轻易的击败对方几万精兵,那就完全可以在缅甸甚至西南一带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一统整个东南都未必不可能。
身为君主的阿那毕隆也不难想到:这样一支精锐的军械如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王权的地位巩固性乃至整个国家的组织力也很显然会因此更上一个台阶。
就这样,阿那毕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展开摊牌。当然条件也是存在的,那就是那些残存在明缅边界一带的漏网之鱼们必须先跳出去,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对方的火力和人马,增加对方的伤员乃至在这样的天气下很可能因为伤员的出现而带来疫病的可能,自己所率领的主力才有可能在随后展开行动。
摊牌的决断下达之后,整个缅甸似乎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战争机器也开始运转起来,各地的兵力也都在这时候向陇川方向一带调动。因为几十年前持续时间并不算短的明缅战争,在新征服的不少地方之内也都有日常的囤积乃至储备,大军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调动,至少在旱季的时候还是暂时不会面临太大的问题。
当然阿那毕隆也明确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如果“鱼”没有在之前的胜利中变得自大,并且按照自己的期望“上钩”,自己也绝对不会率领大军去攻打陇川。
即便拥有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复杂地形之下的野外伏击是一回事,如果深入敌境攻坚就是完全另一回事。毕竟自己的政权不是大明那样的政权,如果在一次大规模的赌博中失了手,反而被对方算计,那很可能就会带来根本无法承受的后果。也只有在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的地方拥有战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意外风险降低到最低。
此时的萧轩,的确开始率领集结起来的队伍逼近到了临近天马关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带,即便是中原的冬季,也似乎如初夏一般让携带不少辎重的队伍在行军的时候感觉到炎热,依然不灭的蚊虫在白天能给队伍带来不少的麻烦。好在不到两千人左右的队伍,不惜血本的集中了不少资源的情况下,也准备好了不少驱虫的药物。燃烧的烟雾伴随着整个队列,专门饲养的蜻蜓也在四周飞舞的情况下,终于让困难降低到了最低。
当阿那毕隆得知萧轩再次率领队伍在不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从应天自成都方向逼近到陇川一带边界的时候也开始紧张了起来。如果说萧轩仅仅是率领队伍逼近成都,那可以解释为仍然是以对内巡查为住,可是如果逼近到陇川一带那就完全不同了,意味着那些精锐的劲旅随时有可能展开行动。虽然在临近正月的时候,明缅边界一带仍然似是春夏之交一般,但终究算是旱季,天气和水土的加成还是并非绝对保险的。
阿那毕隆执政以来,正是缅甸在军事上的一次兴盛期。自从缅甸在万历年间的明缅冲突中牢固的控制了不少边地之后也不愿意更进一步的刺激大明,尤其是此时的明朝如日中天,绝非历史上那种多事之秋。
在进行高级别的最后商讨的时候,阿那毕隆向其他几名将领乃至内臣说道:“关于陇川一带的军情,相信你们应该也有所消息。你们觉得这一次,我们应该是把那些残明的叛逃人员礼送出境换取那名天子的信任,还是应该配合他们采取行动?”
其实以前的时候阿那毕隆手下的不少将领们当然也知道轻易的得罪这样一个没有外患牵制的大国是及其不智的,即便得手也很有可能成为此时大明内其他一些势力的替罪羊。
不过到了现在,更多的消息在边界一带暴露出来之后,主战的声音却突然多了起来:“启禀君上,臣以为,现在应该到了当机立断的时候了。如果那大明天子亲自率领上万精兵逼近边境,那我们还真没有什么机会。我们判断,那大明天子身边的精锐部队当真了得。即便是一万人,而且身处不利的环境下,我军就算集中十万大军展开出战也没有绝对的胜算。可是那位大明天子托大到只带不过一两千精兵,并且在边境一带临时驻扎的兵力也不见增加,总共连三千堪战之兵都凑不出来,还在边境上挑衅生事,那就是主动找死了。”
当然在这个时候也有一些反对出兵的声音:“我们伏击了大明天子的亲军,并为那些余孽们撑腰,就能避免之后可能随之而来的讨伐么?如今的明朝,绝非以往任何汉人王朝可以相提并论,甚至当年的蒙元也都无法与如日中天的他们相提并论。就算其内部陷入纷争之中,我们也绝对会惹火上身。”
只是这时候,有一名曾经去过边境的将领拿出来一件物品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你们见过这种兵器么?”
那似乎是一个没有散开的筒子,精巧的装着上百支似乎如同小钢箭一般的器物:“他们,也就是大明天子的亲卫有一种独特的火器,能够在发射的时候扛在肩膀上还拥有巨大的威力,能够一次把这上百支吹箭暗器一般的东西以三眼铳一般的速度发射出来,寻常的披甲或者简陋一些的木盾在近距离上都很难抵挡。他们还能够发射一种如同强弩箭头一般的钢矛矛头,威力也几乎形同床弩一般,寻常车盾都很难抵挡。如果我们在同这些人的交锋之中缴获不少新式的装备,特别是还俘虏这一次跟随而来的不少工匠,那我军的实力或许就会有层次性的提高,以后彻底的不用畏惧大明了。。。”
阿那毕隆虽然不是白手起家的人物,但是在兵事上也绝非外行,知道明缅边界在很大程度上比明越边境的地理交通更为复杂。如果明朝伐缅,在同一时间充其量也就只能维持三四万精兵左右的进攻兵力。当然,几万精兵的进攻仍然不是此时的缅军能够绝对有把握应付的,搞不好就会让自己空耗国力给周边政权以机会。
可是:如果自己的军队能够获得一些极为先进的武力,能够用并不算多的兵力和代价就能够轻易的击败对方几万精兵,那就完全可以在缅甸甚至西南一带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一统整个东南都未必不可能。
身为君主的阿那毕隆也不难想到:这样一支精锐的军械如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王权的地位巩固性乃至整个国家的组织力也很显然会因此更上一个台阶。
就这样,阿那毕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展开摊牌。当然条件也是存在的,那就是那些残存在明缅边界一带的漏网之鱼们必须先跳出去,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对方的火力和人马,增加对方的伤员乃至在这样的天气下很可能因为伤员的出现而带来疫病的可能,自己所率领的主力才有可能在随后展开行动。
摊牌的决断下达之后,整个缅甸似乎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战争机器也开始运转起来,各地的兵力也都在这时候向陇川方向一带调动。因为几十年前持续时间并不算短的明缅战争,在新征服的不少地方之内也都有日常的囤积乃至储备,大军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调动,至少在旱季的时候还是暂时不会面临太大的问题。
当然阿那毕隆也明确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如果“鱼”没有在之前的胜利中变得自大,并且按照自己的期望“上钩”,自己也绝对不会率领大军去攻打陇川。
即便拥有几十倍的兵力优势,复杂地形之下的野外伏击是一回事,如果深入敌境攻坚就是完全另一回事。毕竟自己的政权不是大明那样的政权,如果在一次大规模的赌博中失了手,反而被对方算计,那很可能就会带来根本无法承受的后果。也只有在自己能够影响和控制的地方拥有战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意外风险降低到最低。
此时的萧轩,的确开始率领集结起来的队伍逼近到了临近天马关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带,即便是中原的冬季,也似乎如初夏一般让携带不少辎重的队伍在行军的时候感觉到炎热,依然不灭的蚊虫在白天能给队伍带来不少的麻烦。好在不到两千人左右的队伍,不惜血本的集中了不少资源的情况下,也准备好了不少驱虫的药物。燃烧的烟雾伴随着整个队列,专门饲养的蜻蜓也在四周飞舞的情况下,终于让困难降低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