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清明节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电视上不停的播着清明节的新气象、新风尚,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还请了三个专家谈清明节。有个说法是“慎终追远清明节”所有的话题也是围绕“慎终追远”这四个字来说的,但是听着听着自己就糊涂了。
在我看来,清明节就是用来祭祖的节日,人们在这样的节日里缅怀过去、思念故去的亲人,净化自己心灵。可是电视上不停的说着清明节的新风尚——踏青,好像清明节也要锐意革新了一样,按照现在潮流或者某些专家的说法,我觉得清明节越来越像五一、十一黄金周了,大家都要出去旅行了,都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些贡献了。
这种现象不管专家怎么肯定,在自己心里却有100个不情愿,甚至正在电视播出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把清明节变成一个踏青的节日,那么清明节的意义何在,难道就是在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放几天假让人们出去走走,感觉一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吗?感觉一下社会和大自然的魅力吗?这样的话,不能说清明节没有意义了,但是这样的意义还是清明节的初衷吗?这样的话,清明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说实话,我喜欢“慎终追远”这个词语,这才是清明节应该做应该想的事情。追远是第一位的,祭祀祖先、怀念过去,生命也会因为这样的回忆而变得有意义。“慎终”就应该是“追远”达到的效果。但是效果又不单单是这“追远”能让人心灵净化,能让人学会满足,能让人学会更简单快乐的生活。慎终,应该是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反思挖掘,经过痛快历练之后水到渠成的一种更高境界。这种境界更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更能展现生命的真谛,更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既然“追远”有如此大的意义,为什么人们还要对清明节进行锐意革新呢?难道清明节也会和我国很多传统的节日一样,慢慢被人淡忘,慢慢被很多洋节所代替吗?
其中原因我很难一一罗列分析,但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个八九不离十的猜想: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崇洋媚外的风气、惰性的感情心理等等。清明节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把清明节当成堡垒一样,要守得住它的初衷。
要守得住就要重新品味一下“追远”的内涵。电视上还继续演着慎终追远清明节的节目,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么一个节日曾经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国共领导人共同追根溯源,祭拜黄帝,告诉世界也告诉所有同胞,中华名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能,也必须要团结起来。
在此之后,甚至到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了,四面八方的华夏子孙一到清明时节都向黄帝陵聚集,美名其曰“追根朔源”其实多半都是看景的、看人的,很难达到慎终的效果。
到底“追远”要追多远呢?是不是越远越好呢?是不是越能追根朔源越好呢?其实不然,我想一个人站在黄帝陵前和站在自己最亲的亲人墓前心里所想、所感是不一样的。后者更能净化人的心灵,产生“慎终”的效果。
强调祭拜遥远的先祖或者曾经的英雄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热衷于做这些事,人们的情感就会变得虚伪,变得空虚,久而久之就会懈怠。这就和我们目前的思想感情教育一样,有些不合规律,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投机取巧。幼儿园学生一入园,老师就开始给孩子灌输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而且这也被写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报告单。孩子知道什么是祖国吗?家庭是感情培育的基础,爱家人是最基本的爱。我想你教育孩子“爱你的母亲吧!”比说“要爱你的祖国啊!”更有教育意义。
古人说“首孝悌”孝和悌才是情感培育的基石,不管奉献精神,还是爱国思想都要以这种情感为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而清明节就是培育表现这种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有合适的“追远”的清明祭祖是必须要提倡的,而清明节这种节日的初衷必须是要守得住的。
电视上不停的播着清明节的新气象、新风尚,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还请了三个专家谈清明节。有个说法是“慎终追远清明节”所有的话题也是围绕“慎终追远”这四个字来说的,但是听着听着自己就糊涂了。
在我看来,清明节就是用来祭祖的节日,人们在这样的节日里缅怀过去、思念故去的亲人,净化自己心灵。可是电视上不停的说着清明节的新风尚——踏青,好像清明节也要锐意革新了一样,按照现在潮流或者某些专家的说法,我觉得清明节越来越像五一、十一黄金周了,大家都要出去旅行了,都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些贡献了。
这种现象不管专家怎么肯定,在自己心里却有100个不情愿,甚至正在电视播出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把清明节变成一个踏青的节日,那么清明节的意义何在,难道就是在一个适合旅游的季节放几天假让人们出去走走,感觉一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吗?感觉一下社会和大自然的魅力吗?这样的话,不能说清明节没有意义了,但是这样的意义还是清明节的初衷吗?这样的话,清明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说实话,我喜欢“慎终追远”这个词语,这才是清明节应该做应该想的事情。追远是第一位的,祭祀祖先、怀念过去,生命也会因为这样的回忆而变得有意义。“慎终”就应该是“追远”达到的效果。但是效果又不单单是这“追远”能让人心灵净化,能让人学会满足,能让人学会更简单快乐的生活。慎终,应该是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反思挖掘,经过痛快历练之后水到渠成的一种更高境界。这种境界更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更能展现生命的真谛,更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既然“追远”有如此大的意义,为什么人们还要对清明节进行锐意革新呢?难道清明节也会和我国很多传统的节日一样,慢慢被人淡忘,慢慢被很多洋节所代替吗?
其中原因我很难一一罗列分析,但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个八九不离十的猜想: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崇洋媚外的风气、惰性的感情心理等等。清明节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必须把清明节当成堡垒一样,要守得住它的初衷。
要守得住就要重新品味一下“追远”的内涵。电视上还继续演着慎终追远清明节的节目,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么一个节日曾经起到过很大的作用,国共领导人共同追根溯源,祭拜黄帝,告诉世界也告诉所有同胞,中华名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能,也必须要团结起来。
在此之后,甚至到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了,四面八方的华夏子孙一到清明时节都向黄帝陵聚集,美名其曰“追根朔源”其实多半都是看景的、看人的,很难达到慎终的效果。
到底“追远”要追多远呢?是不是越远越好呢?是不是越能追根朔源越好呢?其实不然,我想一个人站在黄帝陵前和站在自己最亲的亲人墓前心里所想、所感是不一样的。后者更能净化人的心灵,产生“慎终”的效果。
强调祭拜遥远的先祖或者曾经的英雄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热衷于做这些事,人们的情感就会变得虚伪,变得空虚,久而久之就会懈怠。这就和我们目前的思想感情教育一样,有些不合规律,有些急功近利,有些投机取巧。幼儿园学生一入园,老师就开始给孩子灌输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而且这也被写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报告单。孩子知道什么是祖国吗?家庭是感情培育的基础,爱家人是最基本的爱。我想你教育孩子“爱你的母亲吧!”比说“要爱你的祖国啊!”更有教育意义。
古人说“首孝悌”孝和悌才是情感培育的基石,不管奉献精神,还是爱国思想都要以这种情感为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而清明节就是培育表现这种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有合适的“追远”的清明祭祖是必须要提倡的,而清明节这种节日的初衷必须是要守得住的。